分享

生姜市场调查④|“姜湖”有风险,专家送“秘籍”

 anan_wang 2020-12-08

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11月份,生姜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4.08元,较6月份上涨了45.9%,同比上涨71.5%。

今年,生姜价格再次爆人眼球,连连上涨的行情,让不少种姜人赚了个盆钵皆满。引得其他种植户摩拳擦掌,也想到“姜湖”闯荡一番。但“姜湖”有风险,你准备好了吗?

日前,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采访了生姜种植专家,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徐坤,请他就生姜行业现状、产业发展,以及生姜种植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为大家行走“姜湖”奉上一份出行宝典。

姜价攀升有原因

产业发展问题多

“像众多农产品一样,生姜的价格波动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变化有着密切关联。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就有可能导致价格下跌。反之,供给减少,需求增多,价格必然会上涨。”说起今年姜价连连攀升的原因,徐坤围绕供需关系作出如下分析:

生姜属季节生产、周年供应。每年10月份之前市场上销售的生姜,基本都是上年储存的。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山东生姜主产区均受水涝危害,能长期贮藏的优质生姜减少,而今年南方雨涝,致多地生姜绝收,整体货源供应减少。

生姜的货源减少,加之受公共危机影响,近几个月来,消费者对生姜的需求在提升,国内外市场消耗量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姜的需求量。

“供求关系使然,行情上涨必然。”徐坤说。

“其实,对种植户来说,更希望产业稳定发展,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现在,我们的产业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徐坤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连作重茬导致的土壤劣变,影响了传统主产区的生姜产量和品质;生产过程中老的病害日趋严重,新病害不断出现,严重危害生姜主产区的优质高产。

其次,加工企业虽多,但加工技术较为简单,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

再就是,销售方面优质产品信誉度尚需加强培育,今后需要注意品牌的创建。

生姜种植大省

亩产屡创新高

“山东是生姜种植大省,更是生姜出口大省。”徐坤介绍,中国是一个生姜种植大国,种植面积约460万亩。而山东省则是全国生姜生产面积最大的省份,栽培面积约150万亩,占全国的1/3,产量约600万吨,占全国的1/2以上。其中,出口量达50万吨,约占全国的3/4。

能用占全国1/3的种植面积,种出占全国1/2的产量。徐坤说,这与山东较高的栽培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省生姜的平均亩产量只有2000公斤左右。近几年,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生姜的亩产量一般在5000公斤左右,在一些种植主产区更是不断创出新高。

“前段时间在安丘的一场姜王大赛上,获得‘姜王’称号的种植户亩产近1.5万公斤。”

在山东,主栽品种多为大姜类型,姜块肥大,栽培模式多样,目前主要有平膜覆盖、拱膜覆盖、中棚覆盖、大棚覆盖、多层覆盖、专用膜覆盖等。

徐坤特别介绍了一下专用膜覆盖轻简栽培。他说,这一栽培方式,实现了“一膜两用”,既可达到普通膜早春覆盖的保温效果,又科学调节了光照环境,无须在姜田专门使用遮阳网等遮光材料,简化了管理过程,同时显著降低了出苗期高温灼伤幼芽或幼苗期高温灼伤叶片的风险。产量较普通膜覆盖栽培可提高15%左右。

“当然,各种栽培方式的优缺点及投入会有所不同,种植户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等特点,以及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当的模式。”徐坤说。

盲目跟风有风险

种植之前早准备

今年生姜价格的暴涨,必然诱使不少人涉足生姜种植,或是加大种植面积。对此,徐坤提醒大家:

明年,不仅姜农,更有一些企业老板种姜积极性高涨,生姜的种植面积肯定会扩大。

“有可能会增加10%-20%。”徐坤说,因此他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若一定要种植,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要联系好技术服务人员,二要提早准备贮藏窖。

如果是新手,徐坤还建议在种植前到几个主产区去看看,那里的种植管理经验都比较丰富。

“在山东,除传统生姜产区济南市莱芜区外,还有多地集中发展生姜种植,其中安丘市、昌邑市、莱州市生姜栽培面积均超过了10万亩。近几年,青州市、乳山市、平度市、即墨市、沂水县、莒县等地栽培面积也发展较快。新手们可多多联系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种植大户去取经。”

生姜喜欢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能灌能排的壤土,盐碱、涝洼地不宜种姜。至于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决定于生产者的生产目的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在此,徐坤为大伙介绍了几个适合我省种植的主栽品种:

莱芜大姜:山东莱芜地方品种,曾是我国北方主栽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根茎外形美观,一般单株重约1公斤左右,通常每亩产量为5000公斤左右。

莱芜小姜:山东莱芜地方品种,为山东省名特产蔬菜之一。植株分枝性强,根茎皮、肉均为淡黄色,肉质细嫩,辣味和辛香味较强,耐储藏、耐运输。一般亩产3000公斤左右。

山农1号:山东农业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植株高大粗壮,生长势强,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浓绿,分枝数少,根茎皮、肉淡黄色,一般单株根茎重2公斤左右,亩产6000公斤以上。

金昌大姜:又称缅姜。植株茎秆粗壮,叶片肥厚,根茎色泽光亮,白里透黄,姜汁多,,亩产量一般6000公斤左右。

“不管选种哪个品种,采用哪种模式种植,大家一定要注意把生姜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优势产区生姜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采访结束,徐坤对所有种植户提出了希望。

专家名片:

生姜市场调查④|“姜湖”有风险,专家送“秘籍”

徐坤在设施生姜栽培现场调研。

徐坤,教授,博导,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生姜育种岗位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济南市农业十大特色产业莱芜生姜科创团队首席专家,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黄淮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兼蔬菜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生姜方面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7部,选育生姜新品种2个;研发的“生姜专用膜覆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生姜早春设施促成栽培技术”等多项技术在生产中进行了大面积应用推广,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