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天宝堂一山人 2019-11-03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未来银行之路》是一本关于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书籍,该书分析了传统银行发展逻辑红利释放殆尽、互联网巨头跨界金融带来全新发展逻辑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行业发展的未来图景以及在未来图景中的未来银行形态。

本书认为,银行发展的科技化、科技公司化是银行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在这样一个革命性的行业变局中,银行个体的命运注定会被改变。在未来的行业体系中,占绝对优势的是那些掌控了公共服务平台并构建起以自身为核心的生态服务体系的科技化金融机构。互联网在标准化服务的低成本特征以及赢者通吃原则,让这些金融机构大大压缩了其他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面对职能退化、在行业大生态体系逐步被边缘化的潜在危险,传统银行不得不在未来银行的图景里找寻自身的未来角色,走上通往未来的转型之路。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本书作者 | 刘兴赛

《未来银行之路》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MBA,看懂经济专栏作家

「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本书进行了深度解读。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郭晓蓓

民银智库专家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十年来中国货币信用发生了巨额扩张,形成巨大的潜在风险。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外部的国际货币环境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下,中国难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货币信用扩张,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的常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银行业有可能正面临着新一轮大额不良资产暴露的局面。因此,如何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又可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应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未来银行之路》这本书,较好地融合了学术和实务,从历史的视角解构了中国银行业发展脉络和趋势,同时又以现实的笔触回应了实务界战略思考的实践需求。此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刘兴赛博士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他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金融经济工作。近年来作为银行业协会金融科技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承担了许多重大课题,既有宏观期刊,有银行科技实地调研经验。此书深入浅出,立意深远,适合转型中的商业银行及经济金融研究工作者。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十年来中国货币信用发生了巨额扩张,形成巨大的潜在风险。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外部的国际货币环境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下,中国难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货币信用扩张,强监管、严调控应是未来的常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银行业有可能正面临着新一轮大额不良资产暴露的局面。因此,如何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又可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应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未来银行之路》这本书,较好地融合了学术和实务,从历史的视角解构了中国银行业发展脉络和趋势,同时又以现实的笔触回应了实务界战略思考的实践需求。此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刘兴赛博士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他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金融经济工作。近年来作为银行业协会金融科技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承担了许多重大课题,既有宏观期刊,有银行科技实地调研经验。此书深入浅出,立意深远,适合转型中的商业银行及经济金融研究工作者。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李玉文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

《未来银行之路》通过对未来银行的阐述,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具体而言,它对如下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一是中国银行业长期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即关于未来银行的讨论。

该书回答了三个关键性问题:第一,行业未来的整体图景是什么样?第二,古老的银行将走向何方?第三,当前银行战略思考的框架和基点是什么?中国银行业的深层次挑战是什么?二是当前中国银行业现实的战略抉择问题,即如何选择走向未来银行的现实路径。

该书回答了四个关键性问题:第一,如何重建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第二,如何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第三,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营销组合策略体系?第四,如何选择和创建传统业务的经营特色?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王晓春

中信出版资深策划编辑副编审

当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一个行业裂变的大时代。分化重构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主题。中国银行业将从“国有行-股份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行业体系,转化为“新综合化金融科技公司——单一开放平台公司——特定人群的银行、特定地域的银行、特定功能的银行”的行业生态体系。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上述前景是革命性的。制定面向未来的战略是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但是,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中国银行业要忽略历史和现实,传统银行的战略制定注定是要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去面对未来。事实上,看似纷繁芜杂的中国银行业战略,其实却有其内在逻辑。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吴昊

全球资本市场独立研究者

对于银行业的革命,可以结合最近区块链得到中央的重点关注的事件,一起来看。加密货币是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新数字化货币形式,在前几年,在包括银联和大行中已经有部分先行研究与实验了,但由于去中心化本质,在先行制度下有突破的难度,所以目前没有成熟以及商业化价值很高的应用。另外,就支付体系而言,区块链加密货币支付的时长,相比银行间清算,以至于移动支付,都过长,这也需要我们长期关注。从某种角度,制约也来自于技术算力,主要是电力能耗与商业价值的比率要控制好。未来的量子计算等研究的突破也很可能颠覆现有对区块链的理解。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李佳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刘兴赛博士的力作《未来银行之路》,以新金融为逻辑起点,结合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综合金融服务等问题全面阐述了银行转型之道。该书不仅从历史的视角重现了银行变革脉动的频率,又以更为现实的笔墨解构了银行转型的实践需求,体现了作者兼具学术与实务双重经验的深厚功底,正如北大光华刘力老师所言,本书可让读者打破“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思维局限,从全新的视角理解银行的战略实践、战略框架,及战略理念。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车宁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兴赛博士的《未来银行之路》是本特别之书。其实,市面上不乏金融科技的探讨,然而或失之于单纯的技术分析,或失之于过分的概念炒作,像本书一样能够从业务视角高屋建瓴地梳理其脉络者可谓凤毛麟角。金融科技的写作难就难在“虚实”之间的平衡把握,将金融科技置于银行发展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长河中予以纵深观察,以至于能够给读者提供新的观察方法,这更是本书难能可贵之处。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张哲宇

博士、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

对兴赛博士十年准备一年写作的匠心精神甚是钦佩。诚意推荐给大家!本书的价值(也是作者的初衷)不在于对未来银行图景的准确预测,而是从历史视角解构行业发展脉络,以现实笔触回应实践需求,渐进引导我们深度思考、找准定位、明确战略、拥抱未来。

「书评」第三次银行革命与《未来银行之路》

邓宇

规划研究员/财经媒体撰稿人

未来银行的发展将是基于数字化基础上的革新,全面线上化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银行的服务边界将不拘泥于单纯的金融服务,而是泛金融化和综合化金融,在服务机构和营业点包含银行金融、证券、保险和基金等广泛金融领域,发挥银行综合服务优势。同时,开放银行将加速推进,而跨界合作将是打开银行服务渠道的最佳实践路径,这种趋势已愈加明显。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正式进入到国家战略规划层面,银行将是其中重要的创新驱动者和实践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