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轨后的两性博弈

 blackhappy 2019-11-04

腾讯问卷曾经做了68119人的有效调查,发现60.2%的男性和38.1%的女性曾经出过轨,50%的出轨者没有被发现,余下的里边有很大一部分发现了也打死不认。更有一些媒体称中国已婚女性的出轨率高达80%(当然有部分是报复对方出轨而出轨),这个统计不会是全中国人的统计,数据应该会有一些偏颇,但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社会出轨的比率已经越来越高,而且这个现象已经不仅仅在男性了。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男性出轨的多呢,究其原因,当男性出轨后,女性会各种闹,各种倾诉,抢占道德的高地,而男性发现另一半出轨,大多会选择不说,毕竟面子要紧。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出轨的双方会大吵一架后分道扬镳,但是和我们想的很不一样的是,现实中大多出轨的人会选择继续留在这段关系里,至少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当然亲密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之后,想要回到从前是很困难,甚至于有很多是终身没有回去的。

出轨者对另一半造成的心理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大多数遭遇背叛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自卑、嫉妒、焦虑、狂躁及抑郁当中,他们很难再去相信对方,会疑神疑鬼,捕风捉影,不仅折磨对方也折磨自己;而出轨方也不是像想得那么轻松,甚至很多出轨方在回归家庭且对方明确表示愿意原谅ta之后选择了放弃。

这是在出轨修复关系里非常常见的情况,在有了外遇后,在重新过好这件事情上,出轨方比另一方更加悲观。在没有外遇之前,ta在你的心里形象是完美的,为了树立这个形象,ta曾经付出过很多的努力,但是一旦出轨后,这个形象就彻底崩塌了。

外遇者很清楚,行为一旦发生,就很难回到曾经,在修复的过程中,外遇者也要经受很大的精神痛苦,比如被监管、被各种灵魂拷问、被各种猜忌、被精神折磨还有肉体折磨(大多表现在性上)。这样的痛苦会让外遇者产生心理阴影,一个月两个月能坚持,超过四个月还没结束,大多人都会开始进入崩溃状态,尤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如果要这样过一辈子人生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小辫子一辈子被人揪着,时不时拿出来说,每说一次自己就要受一次审判,这种心理建设不好做的。

就像电影里的坏人,要转变人们对ta的印象,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做了重大贡献,否则可能付出一生死后才能被追认。

所以很多外遇者在事情败露的时候,态度都无所谓,即便一开始是极力挽回的,在经过几番努力后,当ta一旦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可能回不到当初,并且会永远被对方揪着痛脚不放时,就开始破罐子破摔了,反正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你还想怎么滴?然后遭遇背叛方一看,呀,你错了,我说说怎么了,你还来脾气了!好,不过了!

一段关系就此结束,大家从此不共戴天,或者因为各种牵绊余生做一对怨偶。

那是不是就没有成功修复的呢?当然不是,也有很多成功修复的例子,只是大多过程比较艰辛,成功修复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赎罪-同调-依恋。

首先来看赎罪,就是外遇方要坦白、道歉、忏悔、承诺和重建信任。态度要良好,让对方看到你悔恨莫及痛改前非的样子(这个点上千万不要坚强和倔强,否则对方会更生气);要做出从此与第三者断绝来往绝不再犯的承诺和行为;要告诉对方自己出轨的原因,当时的问题,以及自己回归家庭的一个不可撼动的理由和决心,给对方信心;要主动上交自己的隐私权,如自己的手机、微信等等任对方查看;第四点也是很重要的,要忍受住对方的各种情绪、拷问、猜疑,永远要悔恨莫及永远要痛改前非的状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外遇方的坦白不包括自己和对方相处及床上的点点滴滴,尤其不能以轻松的语气讲述,会引发对方的疯狂妒忌和无限联想。遭遇方这个阶段不要控制情绪,尽可能的发泄怨恨和悲伤,这里不要隐忍,这个阶段有多少控制和隐忍,未抒发的情绪就会有多少在下个阶段加倍爆发。所以,不要控制,尽可能的释放情绪。

然后看同调,这个阶段,遭遇外遇方已经开始慢慢的原谅了,这个阶段里双方会谈论整个出轨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对方选择家庭的原因,双方存在的问题,之前关系中的矛盾所在,把问题摊到桌面上来解决,坦诚沟通,遭遇方提出自己的条件,比如再出轨就如何如何这样的。

这个环节有一点超级重要,遭遇方对婚姻中的矛盾要能冷静对待,以积极面看问题,心平气和的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不要觉得对方是在挑自己毛病为ta的出轨找借口。同时不要做对修复关系不利的举动,如不断重提旧事,不断的和外遇对方对比,不断的质问对方有没有和外遇对方做过这个做过那个/自己和外遇对方谁好这类愚蠢的问题,这种答案,要么让你伤心,要么让你感觉对方在撒谎,凡事细思极恐,你总能找出一大堆支持自己的论据来,然后继续折磨自己和对方。当然,这点做到并不容易。

如果遭遇方做不到,外遇方想挽回这段关系,就继续赎罪。但一般长久的受折磨是很难坚持的。

第三个阶段是依恋,走到这一步恭喜你们,情感连接较之前更强了,你们的关系会比出轨之前更加牢固。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也会有很多坎,事情发生了之后,无论如何选择,人生都还没结束,不对人生失去信心,不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能在一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双方的怨恨,对孩子而言,影响身心健康的不是父母是否处于婚姻状态,而是双方的关系和对ta的爱的表达。

如果缘分没有持续一生,无法继续做爱人,但可以共同做孩子的监护人、熟悉的陌生人。不要让怨恨折磨一生,余生很长,善待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