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学了10年草书,成为一代宗师!

 泊木沐 2019-11-04

林散之作品

他对待写字非常认真

有一回,成都杜甫草堂请他写对联——

侧身天地常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来人求的急,他临时上阵,没有反复构思

结果把“自咏诗”,写成了“咏自诗”

求者说没关系,刻字的时候可以调过来

而林散之连忙摇头:那行气就不对了

于是,他又重写了数张,让求者感动之极

在长达八十年的书艺创作生涯中

他反复提炼,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创作方法

比如:一个上午,他往往只写同一个内容

一写十几遍,几十遍

摊在地上,挑出最好的,余者揉之

他说:这样写字,熟能生巧,能入佳境,易得精品

虽然在60岁才开始习草书

但这八十年的积累,对草书的迅速领悟

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林散之作品

生活里,林散之则诙谐不断,他在书斋吟诗:

我本山中一秃翁,秋天吹断耳根聋……

刚要继续,家人唤他帮忙淘米

他无奈步入厨房,取上几把米,放点水,晃动几下

家人说:没见过这样做事的?

他呵呵一笑:这叫大写意!又接着吟:

我本山中一秃翁,秋天吹断耳根聋。

淘米亦可大写意,营养不失入腹中。

1966年,林散之六十九岁

夫人病逝,林悲拗万分,顿使双耳失聪

是年,“文革”运动爆发,经历了七年的流浪生活

1970年春节除夕,他不慎跌人开水池中

全身严重烫伤,救治四个月始愈

右手五指粘并,幸被抢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

尚可执笔,自号“半残老人”

还是接着写字,不曾放下手中的笔

林散之画像

林散之早年的隶书极有味道

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清秀遒劲

可他自己不满意:走得太远,不如古人

总是很谦逊地说:好像太文了,不够金属!

他的草书墨色变化丰富,笔法劲道

在整体格局上看,不错

单个的看一个字两个字,就差一些

尽管这样,林散之晚年习草,获得顶峰般的成就

已经是奇迹了,后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林散之作品

1972年,他的草书条幅得到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

书名初震,是时七十五岁

次年元月,其作品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

此后,日本书道界对其书推崇备至

访华团体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

启功先生写过一篇文章

说看到林散之先生的草书,让他提意见留言

启功先生不加思索提笔写出四个大字“五体投地”

林散之仙去之后,当时中国称他当代草圣

赞誉他“一代宗师,三杰圣人”

林散之纪念馆

人们总是关注到林散之的草书成就

赞其十年就能登峰造极

为何不正视那背后八十年的积累呢

为何看不见年逾六十岁还不言老的精神呢

要做的事,现在开始就不算晚

成功没有捷径

大器也从不怕晚成

林散之

草圣。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人。自幼喜欢书画。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

↓ 其他作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