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辞传上传:第三章彖者,言乎象者也

 峨眉佛光 2019-11-04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释】彖辞在卦辞之后,是用来说明整个卦的道理是说明全卦整体的象征。爻辞在各爻之下,用以说明每一爻的意义,并象征着事物微妙的变化。

不论卦辞或爻辞之所谓“吉”或“凶”,是说明事物的成功或失败,善的或恶的,可为或不可为。而其内有所谓“悔”或“吝”,是说明私物将会有什么弊病,过错或有些小偏失会令人不安。若有谓“无咎”者,乃说明能够圆满的补救过失,表示人要善於补救过失才可以避免一些灾祸。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释】所以说,六爻之贵贱、好坏、安全不安全在于六爻的位置来决定。而卦的构成形象中,可以看出各卦所包含事理的大小。阳阴之消长变化,卦的阴阳位置与消长正足以说明这些,而要辨别吉凶的话,便由爻、卦之文辞中寻求以知解。

若担心会有小偏失的“悔”、“吝”发生与否,便应当在义、利或善、恶之间,小心辨别,谨愤为之,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存乎介”,介就是内心之执着,也即是内心的介取,说条甚为有理,凡事之变好、变坏、或成功失败,完全焙取决予一个人内心之辨别,往往能坚守义理,执着于善道者便能逢凶化吉,而君子、小人之分别更是决定在这“介取”之心!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便是这个道理,往往一心之一念之差,便是君子小人之分别,所以易经也含藏着这种“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道理。

故而能够在戒惧、谨慎之言行中,补救过失、悔过反省,便能“无咎”而成吉利。这又明白地指出了所谓“存乎悔”的道理,有所谓“过则勿惮改”,便是强调改过的重要性,人轨能无过而最怕不知悔悟而改过!因为一个人的缺失,过错是很多,甚至自己从来不知道的,而一旦能自我反省,或经由别人指正之后而改过的话,不啻于人格便向上提升一分,所谓人生价值在何处?便在于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可是往往有些人不但掩饰过失,更错怪别人之纠正,指正!这神便是自取过失而自取失败了。

所以,卦所象征的事理有大、有小、有刚、有柔,其卦辞、爻辞则含藏着危险的“凶”或平易和平的“吉”。总而言之,各卦各爻之文辞各自指出卦、爻的意旨、趋向或变化、吉凶的趋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