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地图 【地名由来】 寿光得名主要有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个人采信第一种说法——因闾丘长老向齐宣王乞寿而得名。 齐宣王 因闾丘长老向齐宣王乞寿的故事而得名。清乾隆《续寿光县志》和清嘉庆《寿光县志》。乾隆二十年纂修的《续寿光县志》开篇即言:'昔齐宣王田于杜山,闾丘长老进而乞寿,此寿光之名所自昉也'。'昉(fǎng)'是指起始之意。这句话是说'寿光'之名是始自闾丘长老乞寿。嘉庆四年纂修的《寿光县志》沿用了乾隆县志的说法,写道:'寿光之名,盖昉于齐宣王时,闾丘长老乞寿之辞'。这是'寿光'地名由来最传统最权威的说法。 寿光县志 相传齐宣王狩猎杜山(今临淄城西,有的典籍作社山),闾丘长老偕12名长者前往慰问。宣王高兴地说:'父老们辛苦了!赐令父老们的田地免缴租税。'父老皆拜,唯独闾丘不拜。宣王说:'父老们认为太少了吗?'他接着对左右说:'再免除各位父老的徭役。'父老接着又拜,闾丘仍不拜。宣王不高兴地说:'寡人今天为感谢父老们前来慰劳,所以免除你们的田租和徭役。大家都为此而拜谢,只有先生你不拜谢,难道是我有什么过错吗?'闾丘长老回答说:'不是这样,我们来慰问大王,是想借此机会向大王求寿、求富、求贵的。' 齐宣王说:'人寿由天,不是我所能给予的,无法使先生长寿;如今虽说府库充实,但那是防歉备荒之用,也不能随意发放使先生富裕;我们国家的官职,现在大官不缺,小官又太低,也无法使先生显贵起来。'闾丘长老说:'这些不是我所敢乞求的。只希望大王任用品德端直、秉公理事的人在此做官吏,使法令制度公平,我等便可长寿了;百姓出现困苦之时能得到及时赈济,官府平时不去烦扰百姓,我等也就稍微得到富足了;希望大王颁布法令,让少者敬长、长者敬老,这样,我等也就得到一些尊贵了。若按大王所说,免去田租赏赐我们,国库会受到损失;赐我们不服徭役,官府也会失去劳役。这些都不是人臣所敢期望的。' 齐宣王听罢,高兴地说:'说的好!愿请先生为相。' 乾隆《续寿光县志》还写道'汉置寿光县,隋置闾丘县,义皆取此'。不论是'寿光县'还是'闾丘县',都带着闾丘长老的影子。 这就是闾丘长老乞寿的故事,取'以光其寿'之意,为县命名寿光。这便是'寿光'地名的由来。 '寿光'之名源于战国,始置于秦,记载于汉。'寿光'之名最早出现,是在《汉书·地理志》中。《汉书·地理志》写道:'北海郡,景帝中二年置。属青州。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一百五十九。县二十六:营陵……寿光……'。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48年),是北海郡设置的时间,而寿光县设置的时间却有两种可能:一是与北海郡同时设置,二是在北海郡设置之前就早已有寿光县。撇开后一种可能不说,如果单从这一年算起,'寿光'地名至少已有216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人寿地平'说源自清康熙《寿光县志》。清初儒学大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安丘人士张贞在康熙三十七年纂修的《寿光县志》序言中写道:'寿光,青州属邑也。相传人多长年,且其地濒海,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厓倒壑之观,故名寿光。''年长曰寿,地平为光','人寿地平'是古人对'寿光'地名最直观的诠释。正如清初寿光文人安致远在康熙《寿光县志》中所言:'(寿光)其地平衍无山陵,北濒于海,东西南三面,界于淄潍剧骖之间,周原沃野,提封数百里,幅员之阔,人民之众,物产之丰饶,赋役之纷杂,山积星繁,莫可纪计。' '寿光'——正是这方人杰地灵的水土一个名副其实的符号。 寿光市,隶属于。位于山东省中北部,潍坊市境西北部,西南岸。寿光市地处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 寿光市境内古文化遗址140多处,其中边线文化城堡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城堡中最大的1座,、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寿光市开发甚早,境内现已发现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150多处。 夏朝,属斟灌国。 商朝,寿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 西周,属纪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 秦朝,废封建,置郡县,寿光地为剧县、益县,属齐郡。 西汉,汉文帝后元十六年(前148年),置寿光县,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辖,自此史书始见寿光县之名。 东汉,寿光县属青州乐安国。 三国曹魏,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郡。 西晋,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国。 南北朝时,无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县以及南朝宋侨立的隶属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乐城县。 隋代,开皇六年(586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隶属青州北海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寿光县南置闾邱县。大业初,撤闾邱县,并入寿光。此后,寿光县境域基本趋向固定。 唐、宋、元、明、清各代,寿光县治均在今县城。唐代隶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隶属京东路青州北海郡,金时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代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隶属山东青州府。 中华民国前期,寿光县先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山东省淄青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直属山东省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寿光县有两个县级政权。一个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隶属山东省清河区清东专员公署,县府在今台头镇一带。一个是国民党张景月部的县政府,隶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府在北洛镇尚家庄。 日本侵略军扶植汪伪建立傀儡县政权,驻寿光县城,隶属日伪山东省公署青州道尹公署。在此期间,今寿光境还划出益、寿、临、广四边县地、寿潍县地和昌潍县地。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今寿光县境分为寿光县、寿南县,还有益寿县的一部分。 1953年8月,寿南县并于寿光县,隶属山东省昌潍专区,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 1981年7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寿光县均隶属之。 1993年寿光县撤县设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