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思考 巧读书

 zhumiao2017 2019-11-04

初一语文组开展名著阅读系列活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而在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校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借助专家和教师团队的专业引领,挖掘名著阅读的思维训练价值。

“少年鲁迅阅读书单、鲁迅眼中的动物世界、鲁迅的教育思想……”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在会场屏幕上新鲜的标题上,思绪沉浸下去,从全新角度出发,对《朝花夕拾》做了新的内容梳理。

日前,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所长方麟先生,面向我校初一学生,开展了《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讲座。在讲座中,方教授用生动的语言诠释了《朝花夕拾》中的深刻思想。在认真倾听、积极回应中,同学们将各篇目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看,形成新的认识。例如《狗·猫·鼠》《五猖会》《小引》中,都渗透着鲁迅独有的乡土情结。

在聆听方教授讲座时,同学认真记录了讲座内容,梳理成个性化的笔记,帮助自己勾勒名著的全新面貌。有的同学认识到,《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这几篇文章中,零星分散着鲁迅的教育思想,也理解了鲁迅在《坟·我们怎样做父亲》中所写的“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学生能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丰富自己对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能有逻辑性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全体初一学生进行的其他阅读活动,也正让阅读中的思维逐渐变得清晰而深刻起来。

目前初一年级学生正在阅读《西游记》,学生按照老师的引领,读后便在读书笔记上摘抄精彩语段,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在摘选时,学生也要逐渐练就阅读文章的“火眼金睛”来提取信息,依次完成回目抄写、章节概括、语段摘抄、感悟点评,在阅读能力上由认知、领会逐渐向理解、评价过渡。“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后强调学生的动笔“输出”,让课后阅读更加有效。



学生在阅读《论语》时也渗透着自己的主动思考:在理解每则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将《论语》中各章节内容按照某一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如“勤学善思”“孝老爱亲”“治国理政”“修养心性”“礼仪制度”等主题,以求打破单一一则内容的壁垒,对整本书提出的道德主张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生的名著活动既是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也是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的“智育”,还融合了美育熏陶。

在阅读初始,老师们还鼓励学生制作简明而精致的书签,学生们认真地写出了自己最爱的一则《论语》格言,并由课代表评选出图文并茂的作品进行展示。在日后,学生还将动手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制作成线装书,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融合劳动技术与美术课的实践技能,在装饰自己思考成果的同时感受文化魅力与美术熏陶。从某种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更像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综合实践活动。

精彩内容

书中的各个文本被时间链条串在一起,正如《坟》中提到的“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念”。作者小时候熟悉百草园,长大后却在现代都市和异国他乡中辗转,原先生活中的主要人物却变成了次要人物,甚至不存在了。《朝花夕拾》中种种琐事隐喻的乡愁构成了记忆主体对现代生活的批判和抵抗。

初一2班张忻荟听《朝花夕拾》讲座记录

我认为孙悟空是一个性情顽劣、十分聪明、充满正义、爱卖弄的猴子。因为他无父无母,大家就瞧不起他,又由于悟空有能力,但在天庭不受重视,所以他以大闹天宫的行为作为一种反抗。

——初一7班 郑铃淇 读《西游记》

“你们却都要仔细看守家业,依时插柳栽松,待我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齐乐天真。”我从中读出了孙悟空虽然有时候很任性,但关键时刻还是知道自己的初心,有责任感。

初一5班 宋昕瑶 读《西游记》

第七回中孙悟空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后炼就了火眼金睛,我明白了不经历磨炼是不能成大气的,不经历痛苦是不能成就大业的。第九回龙王落得这个地步,是因为自己好胜心切。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原则,有自知之明才好。

初一1班 蒋一诺 读《西游记》

“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俱不能伤,老君奏准领去,以火锻炼。”我读出孙悟空能屈能伸,能忍一时之苦,也很有能力,所以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才能够顾全大局。他在大闹天宫时打退众天神,令我更加钦佩他。

初一3班 孙浩桐 读《西游记》

唐僧的袈裟被偷走后,悟空和观世音菩萨一起要回袈裟,孙悟空还帮助高太公降妖。孙悟空虽然看起来非常勇猛,但也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初一4班 马兰若 读《西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