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王猛临终前劝苻坚不要攻东晋,他不想让前秦统一中国吗?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11-04

王猛的遗言是:东晋是正统相承,宜亲善之;鲜卑、羌虏才是仇敌。他不是不想统一中国,而是清楚知道很长时间内都做不到,只能稳扎稳打、以待天时;而符坚却非常冲动,在基本盘尚未稳固之时就贸然出击,导致前秦瞬间崩溃。这个话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一些著名学者都做了研判。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

五胡自匈奴刘渊以来,仅仅只能建立各族兵马的联合体。无论是匈奴、羯胡、鲜卑还是羌氐,都只能采用封建加盟的方式建立政权。因此政局不能稳定,作为创始股东的各族酋长们稍有不满,局面即分崩离析。后赵采取了初步的封建体系,建成稍微稳固的国人-赵人体制,但旋即毁灭于内乱之中。慕容鲜卑在辽东的封建体系更加紧固,比匈奴、羯人稍微完善,因而能够取得中原。如果不发生奇葩的内乱,慕容氏的体制也许可以逐步完善起来。但天意并未再给这个机会。

苻坚的做法比刘渊、石勒、慕容更明智一些,因为王猛提供了中原式的王政封建模式,将各族势力逐步纳入体系,逐渐消化之。这是五族第一次拥有了高级的政治技巧,因此王猛的名气很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的巩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是两三代人的持续努力。因为氐人相对弱小,更需要技术型的统治方式,难度只会更大。游牧民族的原始封建与中原郡县的磨合,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需要极高的技术和极大的耐心。这个期间还会发生各种无法预料的危机,所以不宜动作尺度过大,尤其是在对外战争方面。

《晋书·王猛传》: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猛曰:「不图陛下知臣之过,臣何足以拟古人!」坚曰:「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常敕其太子宏、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 如事我也。」其见重如此。

王猛劝谏的深层原因

王猛劝谏符氏不可伐东晋,但没有说不可以伐五族,这是因为王猛深知上述的背景。这个体系基本上是他打造出来的,其过程非常艰难,充满了技术性的妥协,也积累了豪强势力的仇怨。他用严刑峻法建立同一化的秩序,让各族民众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认同;但对五族豪强,他也只能暂时妥协,再徐徐图之,这个过程会很漫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会建立起一个合格的国家。到他死的时候,秉政已经将超过15年,这个工作进展很大,一个新型国家已经遥遥在望。

《晋书·王猛传》: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时始平多枋头西归之人,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征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坚谓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于是赦之。

但是他却积劳成疾而病死了,临死时,这番事业已经到了即将收官的阶段。他对符坚的遗言提到,要对鲜卑、羌人“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这就说明如果他能多活十年的话,这十年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剪除内部的隐患,这些隐患简单说就是:虽然投降却暗藏异志的鲜卑和非常凶悍难驯的羌人。但符坚的看法却跟他相反,符坚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建成了,可以放手统一天下了。王猛对这点可能是清楚的,所以劝符坚“愿不以晋为图”,伐晋是会引发重大后果的。

《晋书·王猛传》:及疾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死,时年五十一。

为何不能伐东晋呢?很多人可能以为只是仁政之类的动机。实际上,伐晋的风险是不可承受的,只要一场不大不小的失败,就足以毁掉符坚、王猛二人半生的努力。原因是非常技术性的:

、东晋是中国的正统。这点在一般人看来可能没什么用处,但正如上述分析,当时的符秦正处于整合巩固的关键阶段,五族豪强的怨气已经积累到了相当程度,而国家体制的巩固也到了最后一程,只要在三五年之内将鲜卑、羌人豪强制服,就可以造成一个空前的局面。这个时候能够冒险犯难吗?这些暗蓄异志的势力早就在等待符氏犯下大错了。如果符氏竟然去讨伐天下正统的东晋,那真是做梦都会笑出来的事情。讨伐东晋,是一件“以暴犯义”的事情,政治上是很被动的,当然不是说一定就不会成功,只是战争过程中经受不住中等级别的失败;一旦失败,符氏内部就瓦解了,王猛的王政封建体系就失去了依据。这也是慕容垂拼命怂恿符坚伐晋的原因。

二、东晋无罪。这是太子符宏的劝谏理由,这点也非常重要。东晋虽然是正统,但正统也会犯错而失去人心,问题是王猛死后的这个期间里,东晋已经经受住了桓温带来的震荡,也接受了桓温战争的成果,在谢安执政下,空前的稳固,也深得人心。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无机可乘的。

符坚大举伐东晋,立刻就遇到了间谍、内奸和边地豪强的叛乱,慕容氏则在战争一开始就秘密筹划、调动,即便淝水之战不败,慕容氏也一定会再制造一场败战的。

后人的观点

后人论及符坚,往往甚为同情,以为他能够给天下带来统一。但深刻的学者已经指出符坚体系的弱点,如王夫之认为“以势震人者,其倾必速”;符秦仅仅只是建立起来一个空前的威势,内部并不巩固,将其比拟为在黄池会盟的吴王夫差、在瓜步伐宋的完颜亮,都是步子迈得太大,将内部裂痕忽然放大而崩溃。这些君王都应该“自固其本,而后可徐图于后也”。在符坚之后的北魏就经受住了考验,在崔浩的努力下建成了更加完善的王政封建,且拓跋焘临江不渡,没有犯下同一个错误,于是才为中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夫之《宋论》:以势震人者,其倾必速;震之而不震者,其守必坚。其闲必有非望之祸,与之相乘;非望之福,与之相就。非一幸而一不幸也,理之所必有,势之所必致也。楚虔之于干溪,夫差之于黄池,苻坚之于淝水,完颜之于瓜步,倾之速也,有合符焉。其恃威以震人者均,故其速倾均也。是以羊祜得西陵而固守,高颎闻陈丧而班师,拓拔佛狸临江而不渡,周世宗得淮南而许和。诚知夫极盛于外者,中且枵而难必起,自固其本,而后可徐图于后也。知此,则人震己以不可御之势,而凝立以待其自毙者,固必有道矣。

因为,王猛不是不愿意中国统一,只是他深知这种统一是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的,就算已经建成了强大巩固的体系,也要等待东晋南朝的溃烂,等待一个最有力的机会,才能将战争的伤害降到最低,真正做到王师振旅、天下一统。符坚伐晋时年45岁,被慕容垂拍马屁拍得晕了,终于将二十多年的心血白白葬送,统一中国的进程又要延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