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什么?

 Hhui528 2019-11-04

今天写一则“降维打击”对于理解历史的实际应用。

中国历史上,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可谓是众说纷纭,从古至今都是褒贬不一。

其实,如果放在北宋末期财阀崛起的大背景之下,就会很容易理解。

王安石变法的标杆,是青苗法,简而言之就是国家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发放贷款。希望借此而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情况。

而此举被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抨击,高额的利息使得民众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因此深陷债务旋涡。

那么,这事儿究竟如何理解呢?

从财阀的视角来看,当时阻挠变法的,是北宋的北方财阀,原因比较简单,宋朝是继承了唐末五代长期定都开封的北方势力。

就拿当时著名的“铁打丞相”冯道来说,历经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服务过十个皇帝,各种利益在北方盘根错节。

而且,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导致北方大量的高级将领也转为大肆经商的禁军,并与宋朝联姻,形成了很多股的财阀势力。

这使得在北宋时期,北方早在统一之前就财阀云集。

而南方则是北宋挥军南下统一的,除了向大宋纳土归降的吴越钱氏之外,大部分的地方财阀势力被重新洗牌,导致了在富庶的江浙地区,大宋的国有资产反而占据一定的优势。

南北结构的不一致,使得北宋之初,南方的资源源源不断的供给北方,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情况。

但是,随着北宋王朝的延续,南北方的财阀都在迅速成长,北方要求南方提供更多的资源,而南方需求更大的朝廷话语权,蛋糕不够分了,因此矛盾一触即发。

而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诞生的。

用目前最通俗的说法解释青苗法,就是大宋王安石政府出手打击影子银行和高利贷,降低大宋商业的实际贷款利率。

由于北宋的北方财阀执掌权力已久,因此之前的民间借贷,很多时候都是北方财阀们利用高利贷盘剥百姓,迅速积累财富并进行土地兼并。

而王安石的青苗法一出,相当于断掉北方财阀敛财的钱袋子,又为南方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贷款资金。

动人钱财如杀人爹妈,导致了一个青苗法这个非常好的政策,被铺天盖地的妖魔化,于是就像高利贷爆了之后老百姓不去追跑路人而去找政府那样,在北方财阀们的操纵之下,大量北宋民众反而要求废除青苗法......

于是,王安石就傻眼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北宋时期,南方人王安石被先富起来的北方财阀抨击,到了南宋时期,南方人王安石又被后富起来的南方财阀抨击......

换句话说,越有钱的财阀越要打击王安石。

这是因为,青苗法为代表的王安石变法的本质,就是替北宋王朝和民众来遏制财阀。

只不过,能捅破这一层窗户纸的,只是一少部分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