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7,柏林电影节外国观众看完“鸦雀无声”,时隔5年解禁上映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11-04

《狗十三》定档12月14日,但是影片的早在2013年就制作完成,并在各个电影节亮相,后因种种原因,“推迟”公映,这一“推迟”就是5年,而在这5年间,导演没有因此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继续创作出了《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佳作。

导演曹保平,度过青涩的处女作之后,立马开始保持较高的创所水准,《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都是同类电影中的大胆佳作,而在其一贯的大尺度犯罪片中,最终却是一部“青春片”被藏了5年,也实属无奈。

相信很多朋友对《狗十三》并不陌生,甚至还从各个渠道观看过,影片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7,目前定格在8.5分。用网友的话说,狗是引子,13是成长,狗13就是这个操蛋的成人世界。

家庭的变故,小姑娘李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庭环境与隔代人之间的隔阂让这个13岁的小姑娘有着他人不懂的孤单。直到父亲给她买了一只狗,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内心孤独的李玩将“爱因斯坦”当成了自己唯一的陪伴。然而有一天,狗在陪爷爷买菜的时候丢了,李玩发了疯似的寻狗。这种行为在大人面前是不可理喻的,在继母的主意下,他们给李玩又买了只相似的狗,不管李玩的反抗,父母一口咬定这就是“爱因斯坦”,在父亲的强权与暴力下,李玩一次学会“理解”与妥协。

同父异母的顽劣弟弟暴打假“爱因斯坦”,最后被狗咬伤,父亲执意要将假“爱因斯坦”送去狗肉店,这次,李玩不是反抗,而是乞求,在乞求无果后,李玩再次妥协了。影片最后,在饭桌上,叔叔给李玩点了狗肉,李玩知道是狗肉后,短暂犹豫后,微笑地说了声“谢谢叔叔”,将狗肉夹进了口中。就这样,李玩逐渐变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孩子……

没有一部影片能全面概括一个国家的生活教育方式,但是影片所描述的强权家庭教育,在国内并不少见。就像网友所说:如果看这部电影你没有共鸣,觉得矫情,那你是幸运的。

据“父亲”演员果静林当年所述,《狗十三》在柏林电影节放映结束之后,全场国外观众竟然“鸦雀无声”。直到影片主创走上台,观众才反应过来,响起掌声。而国外观众对于影片“父亲”的评价,一致认为是一个“坏爸爸”。

而果静林也直言:“我当时坚决不拍打孩子的戏,我下不去手啊。这辈子从没打过孩子。后来导演找我谈,编剧也找我。怎么办呢,本来剧组资金就少,不能拖延,我就一横心,拍吧。拍完这场戏心里我很难过,我跟孩子一样,也哭了。”

影片时隔5年终于公映,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来说也是件好事,某些问题也可以接受在公众面前的批评与剖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