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试指挥棒下 “标准”答案扭曲语文教学

 木香草堂 2019-11-04
                 这是语文考卷上的一道文言文阅读题:“有人送了韩魏公两个玉盏,韩魏公非常喜欢,视为珍宝。但是有一天,玉盏被一个士兵打碎了。当人们都以为韩魏公要惩罚这个士兵时,他却赦免了士兵……”问题是:“本文反映了韩魏公____的品质?”

几天前,一位资深高中语文教师被参加了今年阅卷的同行考问这道题。他想了想答:“豁达、宽容。”同行笑,这道3分的题目你只能得2分,因为多答了“豁达”,要扣掉1分。“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词:“宽容。”

这位高中教师有点郁闷。接着听说,有考生答“重人轻物”,一分未得,因为与“标准”答案不符,他不禁忿忿:“谁能说韩魏公不是‘重人轻物’?这个学生的答案里有独到的见解!”

其实诸多专家对此不满已久:语文高考、中考和校内考试中普遍规定“标准”答案,刻板生硬地非要学生钻小框框,否则就不让过关。结果弄得语文教学严重扭曲,偏离正道——学生语文素养如何提高?

专家们想借本报呼吁:这是在用教数理化的方法教语文,或者把母语当外语教!这样做的后果是:读了12年语文,许多学生还不能顺畅地阅读和写作。

“踩分点”

“读文学作品,1000个人能读出1000个哈姆雷特。可是我们教现代文阅读,却教‘标准’答案。高考、中考,为了方便评分,必须拟定‘标准’答案,这在教学中,就成了所谓‘踩分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赵志伟老师说。

“于是,荒谬的事情发生了。”赵志伟在一次讲课中讲了一个笑话——我出一题问:“人能不能不吃饭?”答:“不能不吃饭。”得1分;再问:“为什么?”答:“人不吃饭会死的。”得0分。因为“标准”答案是:“不吃饭人会慢慢饿死的。”这里有两个“踩分点”:“慢慢地”、“饿”,没“踩”上,所以没分。如果有人答:“人可以不吃(米)饭,可以吃面包、面条。”更没分,因为它离“标准”答案更远,尽管“吃饭”的确可以理解成“吃米饭”。

赵志伟说,这道题是我编的,大部分中学教师对我这番话报以热烈掌声,说:“现代文阅读的有些题目就是这种路数。”

“语文考试已经太‘科学化’了。如果这么‘科学’地考查语文,语文就死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周宏说。

“变异”

在应试指挥棒下,语文教学出现了怎样的“变异”?

老师会告诉学生,语文也是有答题套路的,比如让你写“鉴赏一篇文章”的心得,你要写“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几个“关键句式”用上了,就算“手法”、“主题”、“作用”都没看明白,纯属瞎蒙,却也能得点分——至少你知道“句式”。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程元听过一堂高三试卷讲评课。针对学生们错误百出的诗歌鉴赏答案,老师用PPT讲解答题的基本套路,诸如先概括景物的特征,再提炼写作的手法,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结果,学生们交上来的订正里,套路全用了,但“特征”、“手法”、“情感”等核心内容仍是错的,因为根本鉴赏不了。“用教数理化解题步骤的方法来训练语文,怎么可能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赵志伟认为,教学生一些基本答题技巧未尝不可,但决不能本末倒置。

期盼

在这样的应试训练下,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堪忧。

(上接第一版)周宏告诉记者,今年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语文考试里有一组成语解释,3000多名考生,解释10个成语,超过一半的正确率百分比是个位数。把“差强人意”答成“不符合别人心意”的,占大多数;把“大跌眼镜”理解为“出人意料的好”的,也不在少数;而“便宜行事”更是解释得五花八门,甚至有人答成“警察穿便衣抓人”——“这都是能参加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优秀学生啊!”

周宏说,每年高考,阅卷组都会和命题组据理力争,尽量根据考生的实际答案,在“标准”答案之外再补充些“参考”答案。但只要有“标准”答案,中学就会跟着“标准”来开展语文训练。历年的考题,总试图以“渐变”来体现“稳定性”,但变到今天,已经变不出什么新玩意,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更可放胆操练“不变”的应试模式。

“应该以高考的革新来带动语文教学革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满足今后工作、生活的实际需要。”周宏说,现在许多本科生、研究生连论文的内容提要都写不好,因为概括能力不行,这问题理应在中学里就解决了。

还有专家提出,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专注于文学和文化,专注于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高考不能逼着中学老师掘地三尺地钻研考试说明,反复研究历年试卷,浪费大量精力。在赵志伟看来,可以马上将国家统一考试和校内考试分开。小学、初中考试要取消中考、高考试卷上那种阅读分析题,而语文教学,应同步大量增加记忆和背诵。“规定100-150个背诵篇目,考试中背诵默写的分值可以达到30分……就算是送分,只要学生背了,送给他们的可是一生的素养和底蕴啊。”如果真有一天,语文考试能让人无法准备,却又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才是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如果考试改革得好,根本无需应试,有的老师可以一学期就讲《红楼梦》,足够了。”周宏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