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今年的更新十分高频,随着功能增多,各位新老象亲们都来询问大象:
我们请到了印象笔记资深用户,同时也是知名公众号作者 @欢喜笔记 ,他将和大家分享印象笔记使用的两个方向: · 构建一个私人 google,让信息有序沉淀。 · 发展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用印象笔记创作你属于自己的作品。 📔笔记本分组原则不超过4个模块📔 我们大多数人在刚开始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都会莫名其妙的建立很多个笔记本。 “2016 年,Cowan 发表了论文,证实了在对信息分组或组合时,普通成年人可以在工作记忆中保留 3-4 个组块,这种工作记忆能力是近乎恒定的,不会发生变化”。 但你收藏的笔记越多,你越不知道该归为哪一类。于是再建一个笔记本,然后越建越多,这就导致分类越细越混乱..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三个笔记本图片) 一般来说超过了四个组块,记忆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我们在信息分类时,就要确立一个原则:少分类,多搜索。 在笔记本分类时,就要尽量克制,不超过四个笔记本,或者不超过四个笔记本组。让大脑一下子记得住,检索也快。 例如我的笔记本组,一共就4种: · 0-Inbox | 收集 · 1-Create | 创作 · 2-Projects | 项目 · 3-Archive | 归档 🏷用杜威十进制规划笔记标签🏷 我笔记标签基本上是三大类: · 学习 · 生活 · 工作 分类完成后,为了视觉统一和方便调用信息,我们需要对分类进行编码排序,具体数字编号我们参考的是杜威十进制。
全球有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这个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杜威十进制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三位数的好处是你可以完全穷尽你要罗列的要素。 应用到个人分类上就是: #100学习类 #200生活类 #300工作类 以学习类活动为例,将你进行的活动要素罗列出来,比如: #100阅读 小技巧:通过快捷键 cmd(win)+shift+j 可以批量调出标签,点开标签可以批量调取信息。 #102 演讲 当你掌握了标签功能,你还需要对一条笔记进行整理,来提高搜索效率。 比如有一条笔记的标题是《巨人的工具》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你忘记了,你可以通过标签100-阅读-读书笔记,批量调取出信息,然后再一个个查询。 这样,可以全方位无死角找到你需要的信息。 最后,一个印象笔记的私人google 就水到渠成搭建起来了,你可以在这个地基上搭建一个完整的输出系统,接下来我就介绍2个自己最常用到的模板,日记模板和读书笔记/写作模板。 📅用WOOP思维做晨夕日记📅 ![]() ![]() ![]() ![]() ![]() ![]() ![]() ![]() |
|
来自: serenay_no.1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