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是如何欣赏草书的?

 赵东华 2019-11-04

关于草书这一书体,大部分书友可能没有接触过,我先单介绍一下草书。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在此节选了刘熙载《书概》里的一部分,我觉得说得非常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 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于至善耶?」

这里说的是什么呢?我们没有听过篆圣,也没听过隶圣,但是有草圣,在汉代的时候草圣谁呢?张芝,他比王羲之要早,王羲之觉得他的草书不如张芝写得好,张芝在当时比较有名,被尊为草圣。“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于至善耶?”这里讲的是什么呢?像篆书、隶书这样的书体,更多的是法度、是规矩,是可以你传给我,我传给他,作为一个技术,相对方便传的。而草书则是千变万化的,非神明自得者,你不能写好,也很难写好。

「 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

意,我们可以理解为意趣。法,就是法度、规矩。草书就是意多于法。有些同学写草书,感觉比较能进入状态,比较适合,平时也比较偏性情一点。有的同学则非常理智,凡事都要弄清楚,但有些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或者说弄清楚它就不是那个东西了,好比唐诗,如果写的都是大白话,那可能就没有那个意韵了。

「 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

好比古时行军打仗,要布疑阵,你觉得大部队在这里,但实际上主力并不在此,这是假的,虚张声势,主力可能已经抄小道从后面包抄了。我们写草书时,其实也不只是草书,要做到“空白少而神远”,好比一个字,点画位置靠得近就会感觉特别的拥挤,空白离得稍微远一点呢,又显得特别的散,特别的乱。空白少而能做到神远,就是说虽然觉得留白的部分少,但不觉得挤,而是给你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有可以引发想象的部分,一点也不局促,不是这么狭窄的。


▲ 怀素 《自叙帖》局部

「 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然则学草书者径师奇峰可乎?曰:不可。盖奇峰有定质,不若夏云之奇峰无定质也。」

这句也很出名,书论中反复引用。有人问怀素,你字写得这么好,除了跟你老师学以外,自己最有心得的地方在哪呢?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我看天上的云彩,随着风变幻莫测,这是我最好的老师、真正的老师。那么直接学“奇峰”行不行?不行,因为它有定形,就如同每座山都有一个样子,它是有定形的,“不若夏云之奇峰无定质也”,这是讲变化。

「 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意思就是别的书法里,草书的笔画,一个也写不进去,而草书的笔画则可以包含所有别的书体点画感觉、特点。

「 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直溜下,则筋节亡矣。虽气脉雅尚绵亘,然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

写草书时,大家都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特别说狂草,感觉是拿起笔来就刷刷刷写,一直画圈,能一口气不停写到低,才是好的草书。但是这句讲草书有一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直溜下,则筋节亡矣。”就是说写的时候一直往下溜,虽然是连绵,但是总需前笔有节,后笔有起。我们一般看别人写草书或者自己写的时候,会觉得草书从前到后都是连着的,但实际上里面是有筋节的,在笔的转换处,要前笔有节,后笔有起,在连绵中得分得开、得分得清楚层次。好比说唱歌手,唱特别快,那什么叫好呢,每个字都清楚或者每一个音都发得清楚,那叫好。

▲颜真卿 《裴将军诗》 该作品糅合了楷、行、草三种书体

「 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什么叫“居静以治动”呢?静,不是不动,不是死了,是活着的。古人讲写楷书要以非动作楷,我们现在写楷书,有时候都恨不得一个笔画一个笔画描,写出来之后基本上是一个个不同的几何图形,然后拼凑起来,像搭积木一样。但这句就提示出:“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草书走得起来固然重要,但如果走乱了,乱走,那就不能叫治静,它就没有静了。所以从这层意思上来看,你可以说正书偏静,草书偏动,但其实好的书写应该是动静相宜的。

「 草书比之正书,要使画省而意存,可于争让向背间悟得。」

这里其实说的是小草,大草有些时候也谈不上画省而意存,当然也是相对而言的。什么叫画省呢?我们说笔有尽而意无穷,意思是笔走到痕迹的末端,笔墨结束了,但意味却能一直延展下来、延伸出去的。“可于争让向背”,这里我觉得应该加几个顿号:争、让、向、背,向就是相向,背就是相背,是需要在笔势的变化、流转里去体悟。

「 欲作草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濛,混希夷,然后下笔。古人言“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

什么叫“释智遗形”呢?“释”就是放弃、放下。放下思虑,弃思虑,“遗”是抛开的意思。抛开形体,放下思虑。“以至于超鸿蒙”鸿蒙这里可以当元气讲。“混希夷”,我们说大音希声,即没有声音,叫希,没有颜色叫夷。“然后下笔,古人言,匆匆不及草书”,这个地方特别有争议,争到现在。关于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匆匆不及草书”,另外一个是“匆匆不及,草书”,是因为来不及了,所以写的草,还是因为匆匆不及的时候不能写草书,这里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有以也”就是说这是有原因的。


▲ 王羲之 《游目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