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革.40年巨变】广汉向阳:一块普通牌匾的替换 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巴山松(禅) 2019-11-04

广汉向阳:一块普通牌匾的替换 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018年08月07日 15:11:21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周鸿 编辑:蔡晓慧

  【开栏语】

历史的镜头回放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向阳是广汉有名的贫困公社。青黄不接时,公社无储备粮,还得向别的公社借粮解决春荒。“有女莫嫁向阳郎,吃的稀饭浪打浪,住的草房笆笆门,走的泥路弯又长。”当时田间地头的这段民谣,唱出了向阳人的辛酸。为了改变当时“出门‘一条龙’,下田一窝蜂,干活不出力”的状况,1976年,向阳公社加强社队企业管理,实行以班组为基础的经济核算,开展劳动竞赛,取得了明显成效。1977年,又在社队企业建立“五定一奖惩”(即定人员、产量、质量、消费、利润、超奖短赔)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979年,中共四川省委正式确定广汉为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当年,向阳公社把全社的企业划出来成立了联合企业,改公社经营为同生产队集股投资联合经营,变“官”办为“民”办,改变了“政企不分”、连卖沙石都亏本的状况。后来,联合企业又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向阳公社也把16名干部分成行政班子、农副业班子和社队企业班子,并试办了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和商业公司,成立农工商联合公司,统管全公社经济工作。至此,人民公社管委会已失去经济管理职能。  虽然人民公社的经济管理职能被架空,但牌子依然挂在那里,对现实生产形成掣肘,与农工商联合公司在体制上相互摩擦,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1980年,向阳公社正式摘下“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挂上“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敢为天下先”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因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而备受瞩目,人称“天下第一乡”。那块曾偷偷摘下的“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和小心翼翼挂上的“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至今仍留存在向阳镇的陈列馆内。联产承包和人民公社摘牌,使广汉这块古老的大地声名鹊起,向阳也被誉为“改革之乡”。这一改革不仅在广汉得到全面推广,在全国农村也引起强烈反响,在国际舆论界受到广泛瞩目,而且还促进了《宪法》的修改,载入了新中国的史册。  

  今年,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沧桑巨变、四十载春华秋实。四十年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之下,勤劳的中华儿女,用拼搏和汗水,织出了一幅又一幅锦绣篇章;四十年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之下,勤劳的中华儿女,用热血和奉献,奏响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华章。

  40年改革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对外开放的华丽转身:昔日破败小村落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取代了二八杠自行车;昔日破旧砖瓦屋变成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自动高效的机械化取代了传统的男耕女织;……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聆听那段峥嵘历史的回响,回望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我们越发自豪;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还有很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憧憬,让我们一起携手,去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征程、一起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

  从今日开始,四川新闻网将以【变革.40年巨变】为题,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报道。

向阳镇幸福广场里的摘牌雕像

  四川新闻网德阳8月7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在广汉,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在他们心中有一个熟悉的词语——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来自于1980年4月,一块普通牌匾的替换。然而就是因为这个牌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让今天的广汉市向阳镇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近40年的发展历程,让向阳镇的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走在了德阳全市前列,被列为四川全省首批百镇行动试点镇。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亿元,同比增长9.6%。

  摘牌前公社主任要离婚 一家人都“不要了”

  向阳公社变成向阳乡人民政府,一个牌匾的变化,背后却有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80年4月18日,当时的广汉县向阳公社的社员们早上出工经过公社门口时,还看见人民公社的牌子端正地挂着,中午回家时,却惊讶地发现牌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向阳乡人民政府”。

  这种做法当时在全国来说,是首例。其摘牌的执行人正是当时的公社主任钟太银。“做这件事是冒着杀头的风险,所以当时父亲在摘牌前要毫无理由的向母亲提出离婚。”钟太银的小女儿钟敏当时只有10岁。

  钟敏回忆说,在摘牌前,父亲大概有近两个月没有回过家。唯一一次回家是在摘牌前一个星期的一天中午,父亲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一脸严肃的找到母亲,没有任何理由地向母亲提出离婚,并且四个子女他一个都不要,全部让母亲抚养。

  当时的钟敏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吓哭了。不清楚情况的她只知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家庭,带大四个子女,这一切换来的却是毫无理由的离婚。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钟太银退休后,才向钟敏回忆了当时摘牌的情况。

  “原来父亲近两个月时间没有回家,是为了偷偷的做“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匾。因为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所以只能在下班后一个人做。”钟敏说,牌匾的大小以及“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这几个字都是由父亲自己刻下的,然后再刷上油漆。

  为了保护家人不受牵连,钟太银在摘牌的前一个星期向妻子无理由的提出了离婚。摘牌当天,钟太银将自己做的牌匾悄悄的换上,然后将公社的牌匾拿到办公室放在了一张桌子下。接着烧掉了关于摘牌的一些资料,然后就是等待换牌后,大家对此的反映。

  “摘牌后,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不好、睡不好。”钟敏说,因为一直担心有上面人来向他“问罪”。

  然而并没有人来“问罪”,而钟太银的这一摘牌举动,反而让向阳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成就了广汉“敢为人先”的美名。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府。

  钟敏说,作为他的子女,永远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退休后的钟太银,向女儿钟敏回忆了当时换牌的前后经过,并在本子上做了记录。“父亲跟我说,当时摘牌是悄悄的进行,不宣传,也不放鞭炮。但以后肯定会有媒体来采访这件事,所以让我好好地保存这个记录本。”钟敏说,父亲的这番话果然应验了。

摘牌人钟太银留下的记录本

  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 第一年家里终于有了余粮

  钟敏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共有6口人,住的是泥土砌的茅草屋,只有三间房。尽管是公社干部的子女,却并没有什么优待,让钟敏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穿的衣服总是姐姐穿过的,而且一次又一次的缝补,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总要在外面借粮吃。

  “人民公社是政社不分、一大二公、五位一体的体制;出工一条龙,收工一窝蜂……”在留下的记录本上,钟太银记录了他对人民公社的一些看法。钟敏说,当时在公社干活,不少人都在磨洋工,没有积极性。

  向阳乡人民政府的挂牌,在全国率先实行基层政权改革后,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土地,这预示着只要肯干,家里就可以留下更多的粮食供自己支配,极大的提高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因为父亲是乡干部,拿工资,所以他没有分土地。家里5个人就分了6亩地。”钟敏说,包产到户第一年,家家户户缴纳了公粮后,都有了充足的余粮。吃不完的话,还可以卖给粮站。

  这一年,钟敏家里养了肥猪等家畜、家禽。“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做了新衣服,买了新书包,还让我们随便的吃,第一次吃的饱饱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钟敏仍然感受到幸福。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向阳镇内中小企业也开始蓬勃发展。据钟太银的记录本上记载,1998年,向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0亿元,人均收入2860元。

  资料显示,在人民公社的20年里,向阳的人均分配从最初的68元到74元。而改革18年后,向阳人均收入达到2860元,翻了近40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