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渐华 2019-11-05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作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诗作,无论文才或者思想境界都极高,鲁迅先生把《史记》放在一起对比,自然是对《史记》有极高的赞许。

而且,《史记》跟《离骚》的成书经历也都极为坎坷。屈原创作《离骚》时,正是他被放逐的时候。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仍继续创作《史记》。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公元前99年,在大汉帝国的边境上,一支五千人的汉军步兵正与匈奴交战。此战极为惨烈,汉军领兵将领是李陵,而匈奴军那边率领军队的则是统帅单于。匈奴擅长马战,弓马极强,加上这支汉军步兵长途跋涉而来,缺少后勤补给。

双方在交战的瞬间,汉军就陷入被动当中,李陵迅速指挥军队反击,经过一番长时间交战,汉军不敌,后勤补给逐渐消耗殆尽。战争打到最后的时候,李陵原本想着自己一人于匈奴单于战斗,手下将领不从,认为应该分散突围,这样才能有人把消息传给京城。没想到突围不成,反被俘虏。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消息传回京城后,朝堂上皇帝十分不满,大臣则顺从汉武帝的意见,认为李陵该杀,只有司马迁反对。后来汉武帝也醒悟,认识到李陵投降并未没有缘由,就派遣使臣到匈奴去迎接李陵,可使臣到匈奴后,却误听传言,以为李陵已经投降匈奴,为匈奴练兵。

实际上当时是另一位名叫李绪的汉人降将为匈奴。汉武帝大怒,诛杀李陵全家,司马迁因为曾出言帮李陵说话,也受到牵连,被处以“腐刑”。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这个时候,摆在司马迁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接受死刑,有一个是接受“腐刑”。相比前者,腐刑对司马迁的屈辱更大。死刑可以引刀从成一快,腐刑却意味着要忍受旁人许多不解、鄙夷甚至是羞辱的眼光。

在《报任安书》里,司马迁曾言:“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司马迁愿意忍受这个他认为最羞辱的处罚,选择苟延残喘,就是希望能够编纂史书。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曾担任汉朝太史令,所处理的事务,就是编纂史书。在很早以前,他就把司马迁送到外面,让他去考察山川名胜,寻找旧闻古事。司马迁很早就在父亲影响下,开始编纂史书。

在司马谈即将去世时,他告诉司马迁,他们家族从周朝时就开始担任太史,记载史书。甚至在上古时期,司马家还曾主持天文工作。司马谈让司马迁接过这份任务,也把记载历史的笔交到他手中。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那一年司马迁45岁。中国从很早以前就有记载历史的传统。五千年中华文明不灭,跟不断被记录的历史有很大关系。历史不仅是已经发生的故事,还代表一个民族最久远的记忆。

司马迁为了承诺而活着。他继续发奋,前后14年时间,才将《史记》编写完成。跟过去的史书不同,《史记》从上古到汉朝,一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完备,全书达52万多字。而且,它是一本记传体的通史。过去《左传》、《春秋》都是编年体史书,也就是它们都是以时间为排列顺序。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而《史记》是以人物为主,按时间顺序写的。比如《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而且,《史记》又把项羽这样一个在争夺天下的失败者也列入史书。

《史记》中的文笔也极好。在项羽失败前夕,司马迁是这么写的:“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至今读起,仍能感到霸王的无奈。但《史记》在问世也十分曲折,司马迁在写完《史记》后,并未能发表。因为其中涉及到很多官员汉武帝的事情。直到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史记》才得以公开,并流传后世,也使后人得以一睹太史公风采。

历代对《史记》都有不同注释。而跟古代人相比,现代人阅读史记最大的问题在于,阅读文言文比较困难。想要了解其中记载的内容,已经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在其他方面领略司马迁的高明之处。

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历史家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