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外患定内乱,一代名将转瞬置帝国于危亡,入叛臣传,惜哉

 三戒AAA 2019-11-05

公元887年,随着部将毕师铎等人的叛乱,那个曾经辉煌半生,对大唐有定鼎之功,后半生却因为面对黄巢草军而龟缩不出,让其从容渡江,导致洛阳、长安两京失守,且之后更是对朝廷之命阳奉阴违,有割据东南之重大嫌疑的一代名将黯然收场,一切随着其逝去,却并没有完结,唐朝的国运开始进入了倒计时,而这个自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将终究是有愧于爷爷高崇文的,高氏几代忠良,可是到了高骈这一代却写入了后世《新唐书》中的叛臣传,当真是令人惋惜!

平外患定内乱,一代名将转瞬置帝国于危亡,入叛臣传,惜哉

势衰,邪臣悮计,所任宋威、高骈辈奸险之人,无忠义之节、远大之谋,争功忌能,玩寇久权,养成凶贼之盛。贼势既盛,骈以重兵据天下之冲,反闭壁自固。— —《历代明贤确论》

早在面对王仙芝和黄巢之时,宋威身为剿匪总司令,可谓是自私自利,弃忠义和社稷于不顾;而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凭借其军事成功阻挡且大败黄巢,却为了前途而养寇自重,放任黄巢安然离去,正是这些怀揣着异样心思的将帅们,这才有了黄巢起义军一天天的壮大,到黄巢面对镇守扬州的名将高骈时,却因为诈降而让得高骈为了贪图功劳,主动解散了诸道联军,给了黄巢喘息之机,不仅赢得了时间,空间,而且在接下来的一场大战中,使得高骈的悍将张璘战死,从而令得高骈为之胆寒,这就好比当年龙且在潍水被韩信所斩杀从而楚项羽大惧一般。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同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身为唐末时期的名将,高骈一次次的杰出表现,无疑让朝廷认同了这将门虎子,且委以重任,他身为淮南节度使,坐镇扬州,很显然与长江、淮河组成了一道人为的天然屏障,这也是黄巢北上所不得不面对的关隘,纵然朝廷防御黄巢北还的第一道防线— —李系五万大军崩溃;纵使南方一时间被搅得天翻地覆;纵使此刻河东道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叛乱,京畿防御被抽调一空;纵使渡过长江、越过淮水后,北方一马平川,除了潼关将无险可守;可是朝廷在紧绷的神经外还是抱着很大希望的,一切都是因为高骈的战绩,有他在,就是定海神针,一切无虞。

事实证明,高骈的确不愧为名将,可是却因为骄傲自大,中了黄巢的诈降计,导致自解诸道联军,从而有了大将身死,高骈龟缩扬州的狼狈。

平外患定内乱,一代名将转瞬置帝国于危亡,入叛臣传,惜哉

骈欲专己功,这是高骈失败的源头,一切都是因为贪婪。而因为被骗,恼羞成怒,才有了大战而输。

骈怒,令璘击之,兵败,死,巢势复振。— —《资治通鉴》

自此一战下来,高骈元气大伤,直接收紧兵力,转攻为守,龟缩于扬州,而朝廷以淮南为核心的军事防线算是崩溃,自此门户洞开,黄巢顺势而渡过长江,中原,阔别多日,黄巢终究是回来了。

作为朝廷所倚重的东南门户,作为唐末的名将,唐廷不仅任命为十几万兵力的诸道行营兵马都统,以此作为军事屏障,还给了盐铁转运使的经济大权,可以说是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如此的大手笔,足可说明朝廷将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高骈身上。

可是此役下来,高骈辜负了朝廷的重托。面对着黄巢军,高骈虽然损失不小,可仍旧手握强兵,绝对是黄巢北上的心腹之患,为此淮南军体系有过一场重大的争论会议,到底是打还是放?

平外患定内乱,一代名将转瞬置帝国于危亡,入叛臣传,惜哉

毕师铎曰:“妖贼百万,所经镇戍若蹈无人之境。今朝廷所恃者都统,破贼要害之地,唯江淮为首。彼众我寡,若不据津要以击之,俾北渡长淮,何以扼束?中原陷覆必矣!”— —《新唐书》

这是基于公义、忠心的一番言论,虽然毕师铎的身份是由黄巢军所投降的,此话出于他口,未必就见得多么的公正和忠君,可表意还是中正值得肯定的。

吕用之:公勋业极矣,贼未殄,朝廷且有口语。况贼平,挟震主之威,安所税驾?不如观衅求福,为不朽资也。

这是基于自保,自私的一番言论,完全是给不出兵找借口,吕用之一江湖术士而已,却于关键时刻左右了天下局势。

平外患定内乱,一代名将转瞬置帝国于危亡,入叛臣传,惜哉

两相对比,高骈或是出于私心,又或是因为恐惧黄巢,所以决然的选择了拥兵自保,放任黄巢离去。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高骈呈上了奏疏。

今臣竭力保卫一方,必能济办;但恐贼迤逦过淮,宜急敕东道将士善为御备。— —《资治通鉴》

这明显是推脱,唐僖宗与高骈之间为此有了奏疏而引起的怨恨嫌隙。面对唐僖宗的问责,高骈是这样回答的:臣奏闻遣归,亦非自专;后来更是衍变为:遂称风痹,不复出战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高骈和朝廷之间不再信任,高骈凭借雄厚兵力对朝廷之命愈发的阳奉阴违,折射出的直观感觉就是高骈有了割据淮南的野心。

平外患定内乱,一代名将转瞬置帝国于危亡,入叛臣传,惜哉

到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前有高骈的不抵抗,后有河中王重荣的不配合,导致了河东道军队回防不即时,洛阳、长安两京陷落,僖宗逃亡蜀中,而政治上就必须要有人为社稷危亡而承担责任,很明显这个光荣的承担者就是曾寄予厚望的名将高骈。

其实历史上对于高骈到底是反与不反一直都是有争议的,他出生将门,是王朝的既得利益群体,深受朝廷器重,曾抵抗吐蕃,收复安南,威慑南诏,平定蜀中,大败草军,可以说平外患而定内乱,是唐末不可多得的名将,可是一朝棋错满盘皆输,傲娇导致了最终背上了叛臣的外衣。

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 —《文苑英华》

唐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 —《读通鉴论》

平外患定内乱,一代名将转瞬置帝国于危亡,入叛臣传,惜哉

有此可见,江淮乃是当时天下之重,阻挡黄巢军于南,保证北方的经济输送枢纽。如此命脉,高骈却是亲手将帝国的国运给败了,这直接影响了唐朝廷的运程,事后百般推诿,在唐僖宗逃亡蜀中后,高骈变得愈发的颓废,哪还有那个震慑天下的名将风范,他宠幸术士,嗜好装神弄鬼,几近痴颠,导致上下离心,最终死在了自己部下的叛乱之中,难怪会被新唐书所列入叛臣传,一手好牌,高开低走,惜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