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初访“华胥陵”

 沪学 2019-11-05

对于华胥陵,早些时候有所耳闻。这次,中国民协“‘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课题组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陕西社科院的几位教授陪同下,专门去蓝田县的“华胥陵”考察探访,晚上,还聆听了陕西省非遗专家赵宇共先生的讲解,使我对“华胥陵”有了初步的认知。

华胥陵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一个高约20余米,周长约200米的黄土平台突兀出一个不起眼的土丘。它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北依骊山、南望灞河,确实气势不凡。望着那荒丘土堆的一坡黄土,我一下子犯难了。由于历史年代太过悠久,以至于我们今天认识它是个非常艰难的课题。此前我还没有研读这方面的专业资料,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三缄其口,慎重发言,不过,当我读到有关的考释文字时,也令我产生了一些感想。

兹事体大,我看不必匆忙下结论,还是有必要查找或等待更多的历史文献,赖于更多的实物和资料来佐证。既然去了“华胥陵”,图片实在难找,发几张汉伏羲女娲画像石拓片,那上面留存着远古社会的信息,以飨读者。

华胥陵之考察目击照

华胥陵之近景

陕西地方当局为华胥陵立的碑

汉代伏羲女娲的画像石拓片

山东汉代伏羲女娲画像石.中为西王母

伏羲女娲汉画像石拓片

东汉实心画像砖-河南“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捧月;内有三足鸟(代表太阳神)和九尾狐(代表南方的神)寓意;人类的祖先伏羲女娲祝愿子孙后代繁衍昌盛

代画像石伏羲女娲图

徐州汉画像石-伏羲女娲

根据我浅薄的见识,中国古代文献对于华胥氏记载史不绝书,甚至可以用“汗牛充栋”来描述。《山海经·海内东经第十三》郭璞注:“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帝王世纪》也说:“庖羲氏母曰华胥氏,燧人氏之世有大人迹,华胥氏履之而生庖羲氏。”《轩辕本纪》记载说:“黄帝游华胥国,此国乃神仙国也。”《纲鉴》曰:“伏羲之母居华胥渚”,《清代陵寝备考》似乎亦证实了这一神仙色彩极为浓厚的往古逸事:“太昊伏羲氏,风姓,母居华胥之渚。”地理志书《太平寰宇》甚至说:“(蓝田)境内有华胥氏陵”。这些连篇累牍的记载都在试图印证一个扑朔迷离的史实:《列子﹒黄帝篇》对于“华胥之国”的描绘并非空穴来风。可是,历史学家是怎样看待华胥陵之存在呢?《太平寰宇》有“蓝田为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的说法。关于华胥的遗迹虽说只有华胥陵一处,但与华胥有关的古迹在蓝田县还有华胥沟、三皇庙、遇仙桥、娲氏村、女娲堡、女娲谷、补天台、磨合山、人宗庙、华胥窑等。这些十分宝贵的人文遗址能留存至今,并保存在人们的口头传说中,实在不是孤立的绝发因素。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华夏考源》一文从文字训诂得出结论:“胥、雅、疋、夏等古字相通,华夏就是华胥。因此可以说,华夏文化就是华胥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就是华胥文化了。”

1928年,著名作家沈雁冰(茅盾)先生著《中国神话初探》他写道:“伏羲是中国可靠古籍所载的一个最早的皇帝。据《易系辞》一文的‘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这一段文字而观,伏羲显然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始祖。”伏羲,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和女娲都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春秋世谱》中有“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的记载,在中华先祖中,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因此华胥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而华胥氏是传说中的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其主要居住生活地,在蓝田华胥镇及临潼骊山一带;由于伏羲女娲的结合,才使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因此,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祖根;羲母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华胥镇,华胥镇因境内有羲母陵、华胥氏曾在这里建立了华夏大地上第一个母系氏族部落而得名,华胥氏因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这样说似乎也说得通。让我们记住与歌颂女娲与伏羲以及华胥这些伟大的中华文明创世始祖吧!

   20161120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