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三山会馆与福建商人

 沪学 2019-11-05

会馆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上海移民城市、多元文化形成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上海唯一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的会馆,就是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的三山会馆,也是一所是晚清会馆建筑。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所会馆差不多走过了百年历程,经历了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承蒙上海市原黄浦区文化局担任过领导的顾延培先生的厚爱,多次邀请我去黄浦区参加活动,近年来,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先生、沪剧名家石筱英之子石磊先生多次邀请参加黄浦区非遗评审,有的活动就在三山会馆内举行,实际上是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使我对上海这座会馆有了些许了解。

三山会馆旧貌

三山会馆昔日大门口和边门

三山会馆是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于1909年集资兴建,为什么叫“三山”?与福建省省会福州城内的三座山有关,福州城内有于山、冶山、乌石山,另一说是于山、道山、闽山三座山。于是,“三山”便成为福州市的别称,这是上海上海文化中的福建印记,也是上海文化多元与包容的明证。实际上,位于东南沿海季风带的莆田,以盐碱地和丘岭地带为主,这个地方很难农耕,土地贫瘠与生活的贫穷,养育了这个地方的民众的拼搏精神,地处海滨,以打渔为生,直到明代末年引入甘薯为止。他们特别能吃苦,很早就四处外出谋生,而且抱团,互相扶持。为了获得海上捕鱼和外出打工的庇佑,莆田人甚至塑造了自己的女神妈祖,经过郑和及其水手的推广,妈祖神庙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全球华人广泛祭祀的伟大航海女神。说来,也真是不容易,所以我对于福建人还是很有好感。如今,不能因几颗老鼠屎而坏了一锅汤,福建人作为中华儿女还是应当令人敬重的。

建于1909年的三山会馆

上海保存最完好的会馆建筑——三山会馆

1909年在民国诞生的前夜,一批在沪上做水果生意的福建商人聚会,原来的水果行在里仓桥租赁民房设三山公所,后因屋舍过于简陋,这货福建商人遂集资拆旧建新,在沪军营沪杭铁路车站购地两千余平方米建公所。为了供奉妈祖,又建立“天后宫”(妈祖封神后,也叫天妃、天后),故那时的上海人又称之为“天后宫”。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开工,至民国五年(1916年)竣工,名曰:“沪南三山会馆”。它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

三山会馆后来在上海的家喻户晓,也缘于这里曾经是著名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见证地——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沪南区以王若飞领导的法商电气公司工人会同华商电气公司、南火车站的工人组成的工人纠察队,在4小时内攻克军阀控制的警察厅、电话局、南火车站、沪军营、江南制造局兵工厂等据点。23日,他们即在三山会馆举行声势浩大的南市工人纠察队总部成立大会,上海总工会南市办事处亦设于其中。1927年4月12日凌晨,“四一二”政变发生,政变军队及流氓组织“共进会”进攻三山会馆,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陈廷郊、郝志华、何述等人在交火中不幸壮丽牺牲,由此,三山会馆就成为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指挥部,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诗篇。

上海福建商会及天厚阁

大殿供奉航海保护神天后娘娘,妈祖汉白玉像连座高2.8米,重约3.5吨,由沪上著名雕塑家陈古魁先生设计创作

岁月的延续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谁能想到这个晚清会馆建筑——三山会馆,八九十年后,它会毗邻现代化的旋转式跨江大桥——南浦大桥浦西下匝道,时间老人就这样,用伟大的巨手,将将两座出现在不同年代的标致性建筑紧紧的挽在了一起。

据古建筑专家介绍,三山会馆是朝南三进砖木结构,馆舍占地面积超过四亩。高大的门头和观音兜围墙,均以红砖砌筑,门额上镌刻有“三山会馆”字样,墙基嵌花岗石,雕镂花卉图案。正殿和庭院前方有一座约二米高的古戏台,其建筑工艺讲究,造型精巧别致,流溢着一种古式古香的韵味,它也是三山会馆中的一个标致性景观建筑。古戏台东西两侧有两层厢楼,近似包厢。除此之外,古戏台上方还有多重斗拱叠成的穹窿藻井,上面雕有莲花,以及申城仅有的上海城墙图;其檐枋、垂脊皆雕镂飞金,藻井上部分呈弯形,下为八面形,每面雕城墙城楼。大殿亦画栋雕梁,檐前有雨棚,以粗木构梁枋。大殿西面原为花园,有池石亭台,后改建为三山里。

上世纪70年代末,三山会馆周边有新的建筑,成为一个工场作坊,备受蹂躏和创伤。直至1986年市政当局为辟通中山南路,迁走占据会馆的工场间,三山会馆才得以重见天日,恢复原貌。作为传统历史文化遗迹,三山会馆已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5月11于沪上五角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