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学会跟原生家庭和解

 自华居 2019-11-05

今年最火的一部电视剧,非《都挺好》莫属。

想必很多人看了这部剧之后,都感到意犹未尽。个中原因,除了极具现实感的情节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触碰到了每个人心中最深刻的烙印——原生家庭。

看过电视剧的人会发现,不论是苏明玉、苏明哲还是苏明成,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少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苏明玉从小得不到家庭的爱,因此她学会了封闭自己的情感。她逃离了家庭,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了事业上。虽然她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但她终其一生都在试图寻回家人的爱。

苏明哲从小被寄予读书成材的厚望,因此他放弃了其他爱好,一门心思读书深造。虽然他最后学有所成,不仅考上了清华,还成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但缺乏社会历练的他,在职场上屡遭挫折。

苏明成从小就被母亲宠溺,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家人都替他一手操办。因而成年之后,他依旧没有成年人应有的独立性,还成了“啃老一族”……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与原生家庭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决定了他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因此,不论你想获得生活上的幸福还是事业上的成就,你都需要首先理清楚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原生家庭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我们该如何化解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我们又该如何活出真实的自我?……

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要了解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人将会一直活在盲目之中,被内心的痛苦反复困扰。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套“和解”系列丛书。这套书是心理学的经典读物,由三本书组成——《与原生家庭和解》《与童年的创伤和解》《与真实的自我和解》。

这三本书由三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写成,由浅入深地告诉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拨开“原生家庭”的迷雾,化解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并帮助我们找回真正的自我、重获心灵自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原价126元,限时优惠价100.8元

点击以下小程序购买

E时代书屋 “和解”系列精品套装(全3册) 小程序

一、 与原生家庭和解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人生一直受到某种问题或某种情绪的困扰,那你一定要了解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其实,所有迈不过去的坎,都跟心中未化解的情结有关。

例如,有的人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善良,似乎从来都不会发脾气。即便是吃了很大的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们也会像“圣人”一样宽恕对方。

实际上,在他们的“好脾气”之下,隐藏着一种甚至连他们也未曾意识到的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一旦展现出了愤怒,关系就会受到重创。

还有的人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他们格外懂事、听话,什么事情都能够独立完成,既不用别人帮助,也不用父母操心。

在大家眼里,他总是榜样一般的存在。不过,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就会感觉格外的疲惫,似乎身上永远肩负着一个卸不下来的重担。

……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一下周围,或许就会发现几个典型的例子。用心理学大师爱丽丝·米勒的话来说,这都是因为“一味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导致的虚拟人格”所谓的“虚拟人格”,就是人们给自己带上的一副“假面具”。

为什么人们宁愿选择痛苦、不适,还要勉强带上假面具呢?《与原生家庭和解》谈到,道理其实很简单——为了获取父母的爱。

相对与父母而言,孩子永远是弱势的一方,因为父母的期望决定了孩子的努力方向。每当我们迎合了父母的期望,就能够得到爱和表扬;每当我们违背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就会受到批评和责骂。久而久之,我们就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一种迎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真实的自我会逐渐被压抑,以至后来,我们甚至都忘了自己可以拥有真实的感受。

说到这里,想必你已经清楚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了。

《与原生家庭和解》自出版以来,就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据不完全统计,这本书被至少26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直到今日,这本书仍是解读原生家庭的不二之选。数以万计的读者,因为这本书而重新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原生家庭。

二、 与童年的创伤和解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束缚呢?

《与童年创伤和解》,就告诉了我们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由美国颇负盛名的心理咨询师秋丽安·斯莫尔所写。秋丽安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机构,多年来,她治愈了上千名因为原生家庭阴影而出现性格和行为异常的患者。

她发现,治愈童年创伤的关键,在于打破“过度警觉”的怪圈。

所谓的“过度警觉”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你在童年时,父母经常不顾你的感受,把你丢在一旁,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情。那么,你长大之后,就会格外担心遭到拒绝、遗弃或是忽视。于是,在亲密关系中,每当对方表现出了拒绝的意思,你都会过度警觉,担心对方是不是要抛弃自己。

又比如,有的人在童年时,父母会对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严加管控。虽然父母可能是因为担心孩子出事才这么做,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孩子对于世界的探索。结果,这种类型的人长大以后会对控制特别敏感,受不了别人对他指手画脚。一旦别人想要束缚他的行动,他就会立马变得焦躁、易怒。

以上这些都是“过度警觉”的表现。实际上,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出现“过度警觉”的情况,当你发现自己因为某件事情而焦虑不已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过度警觉”的开关被触发了。

那么,如何打破“过度警觉”的怪圈呢?《与童年的创伤和解》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首先,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而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急着回避或立即做出行动。最好的办法是,觉察情绪背后的需要,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让我有了这样的感受?”“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需要?”当你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能从一种警觉的状态中平静下来。

其次,要学会了解自己的恐惧。书中告诉我们,我们封锁自己情绪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恐惧。你可能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害怕不完美、害怕不被接纳等等,一旦出现了类似的情境……而每一种害怕,都与原生家庭的创伤有关。明白了自己的恐惧,就明白了自己的创伤。

最后,要学会了解自己的需要。需要,是打破过度警觉怪圈中的关键。例如,你可能发现内心最深层次的需要是“被倾听”,因为在童年的时候,你说的话总是遭到父母的忽视。以至于后来,你总是不断地表达、表达、表达,一旦得不到倾听,你就会“炸”。但是,从你发现自己真实需要的那一刻起,内心会产生一种释然,因为你不再需要去证明些什么。毕竟,那都是属于童年的创伤了,面对当下的情景,你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书中提到,与童年的创伤和解,是我们告别过去的关键一步。一旦你认清了自己内心的创伤,人生就会赢来新的转机!

三、 与真实的自己和解

当我们认识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决定告别过去的自己之后,我们应当如何拥抱自我的新生呢?

心理咨询师蒂姆·德斯蒙德用《与真实的自己和解》,为我们讲述了问题的答案。

有的人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爱,不过,这是因为他不值得被爱吗?绝对不是!我们要认清楚一个事实:别人如何对待我们,那是别人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借用别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

有的人,从小被贴上了“不好看”的标签,于是他变得自卑、内向,终其一生都没有自信。有的人,从小被贴上了“笨”的标签,于是他变得自暴自弃,放弃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努力……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是真正的“不好看”,真正的“笨”呢?可见,一切都是偏见引发的恶果。因此,我们要学会摆脱不良偏见,重新定义自己。

在《与真实的自己和解》中,作者谈到,学会自我同情是重新定义自己的关键手段。所谓的自我同情,就是要接纳自己,对自己保持仁慈和宽恕。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懂得自我同情的人,在他们成功时,他们会觉得这可能只是出于偶然,或是别人一定都在嫉妒自己,于是成功并不会让他们感到开心;而懂得自我同情的人,他们会接纳这份喜悦和满足,并且深知这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于是更加珍惜、倍加努力。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不足,而从来不去发现自己的优点。于是,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好事,他们都很难感到开心,这样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那么,我们如何发掘自己的优势,做到自我同情、自我悦纳呢?

蒂姆·德斯蒙德在书中介绍了八个练习,来帮助我们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这八个练习分别是自我检视、自我接纳、拥抱痛苦、治愈过往、不断深入、克服恐惧、熟练同情和悦纳自我。

在每个练习中,书中都配有详尽的说明和练习题。只要你根据这个自我同情地图来开展按部就班的练习。很快你就能摆脱负面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开放、更富有同情心、更容易接纳自己和他人。

正如书中提到的,当你真正接纳自己的时候,不论你有什么样的过往、什么样的创伤,你都能泰然处之。因为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言语,都变得不再重要。而你,因为自我接纳而散发出的友善、开放,将感化身边的人,让他们越来越喜欢你!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有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认识、改善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尽早与原生家庭和解,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