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吞吐四方之志:李泌地缘战略,续命唐朝百年

 振王府图书馆 2019-11-06

大唐重臣李泌的一生最重要的战略构想——贞元之盟,为唐帝国横霸亚洲,续命百年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讲,构建贞元之盟的曲折经历,和它对唐、吐蕃、大食战略结构的影响。

看看德宗建中三年的唐朝有多惨

吐蕃王朝的战争状态,基本是一挑四,三哥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的李泌,已是个63岁的老人了。


李泌出山图

武亭川与长安的位置关系

平凉附近的地形

这是因为,李适和回纥有旧仇。

但这么僵着,也不是解决之道,别的大臣不敢说,抗雷的事还得李泌自己来。


唠到这个地步,换成别的大臣就剩叩头谢恩了。没治罪,已经算捡着了!


李泌画像

接下来的日子,李泌一连十五次跟德宗提起这件事,却被否决了十五次!

这次李泌真的急了,跟李适说:“陛下既然不答应联合回纥之事,那放老臣回家吧!”

德宗见李泌要摔耙子不干,也有点懵圈了。

他只好和颜悦色的对李泌说:“朕不是不听的进谏,不过是和爱卿讲道理嘛!你怎能离我而去呢?”

李泌一看德宗态度缓和,马上说道:“陛下愿意跟臣讲道理,诚乃天下之福!”

李适说道:“朕可以委屈自己,但不能对不起韦少华他们。”

李泌却说:“以臣看来,并不是陛下辜负韦少华,而是韦少华辜负了陛下”。

德宗听到李泌的话,觉得很惊讶。

李泌接着说:“陛下在陕州时,韦少华等人让陛下万金之躯深入回纥大营,而又没有事先通好相见的礼仪,使得回纥恣意妄为,这不是韦少华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吗?更何况,可汗的母亲向陛下双手献上貂裘,喝退左右,并亲自送陛下乘马而归。说成委屈了陛下对呢,还是说成没有委屈陛下对呢?是陛下向牟羽屈服了呢,还是牟羽向陛下屈服了呢?”。

李泌这一顿绕,把德宗给绕糊涂了。

他对旁边的李晟、马燧说道:“故人最好别再见面,朕素来怨恨回纥,现在听李泌之言,也觉得自己有点理亏,你们二人以为如何?”


李晟画像

李晟和马燧什么人物?

战场上滚了一生,精得眼睛毛都是空的。

两位深谙边事的老将,对唐朝的军事态势烂熟于心,早知联合回纥是唯一之路。

再说了,二人都因为平凉劫盟一度被德宗猜忌。

恰恰是李泌回朝后,对德宗说:“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之者,望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无虞”,感动得两位老将嚎啕大哭。

李晟和马燧对视一眼,又看了一眼李泌,小心翼翼地说:“果如李泌所言,回纥似乎可以原谅。”

李适一声长叹:“你们都不站在朕这边,朕还能怎么办?”

李泌知道德宗已经妥协了。

但李适的面子还得找补回来,他赶紧说道:“臣以为,回纥并不可恨,历来的宰相才可恨!譬如吐蕃,趁我国有难,出兵占据河西、陇右(今甘肃及青海东部)数千里之地,又悍然入寇京城,导致先帝蒙尘、銮驾播迁,此乃百代必报之仇!而过去的宰相不为陛下分析这些事情,却一味要跟吐蕃结盟,殊为可恨!”

这话的意思是,您是英明神武、目光如炬的,都是前面的宰相是蠢货,非要和吐蕃劫盟。这事儿真不怪您!

唐朝与回纥和亲图

李适听了,心里稍微松快点,但他还有一个疑问。

“朕和回纥结怨已久,之前刚刚遭遇吐蕃劫盟,其后又屡屡拒绝回纥和亲之请,现在主动提出和解,他们会不会拒绝,招致周围的夷族耻笑呢?”

李泌胸有成竹:“绝对不会。臣可以马上写信给回纥可汗,告诉他若想和亲,必须答应五个条件:

一、向陛下称臣;

二、向陛下称子;

三、每次派来的使团,不得超过二百人;

四、每次用马匹与我朝互市,不得超过一千匹(自肃宗年间起,回纥常以大量劣马换取唐朝的丝绸,给唐朝财政造成了重大负担);

五、不得以任何理由挟持汉人出塞。

如果上述五条,回纥都答应了,咱们就许其和亲。如果不答应,咱还不搭理他们了。您看怎么样?”

说实话,李泌提的五条德宗当然愿意,但骄纵的回纥能不能答应,李适心里还是存疑。

他说道:“自从至德年间以来,唐与回纥一直是兄弟关系,现在一下子让他们做臣属,恐怕有难度。”

李泌见德宗的思路已转到操作细节了,心知此事已成,便说:“他们想与大唐和好,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们的可汗、国相素来相信我的话,臣写一封书信把道理讲清楚就行了。”

果不出李泌所料,回纥收到书信后,即刻便遣使上表,不但称臣、称子,而且五个条件全部答应。

德宗大喜过望,对李泌说:“回纥人为何如此敬畏你?”

李泌赶紧把高帽,给德宗轻轻戴上:“这都是因为陛下英明,臣有什么力量!”(“此乃陛下威灵,臣何力焉!”)

德宗高兴之余,对李泌说:“回纥已经和好了,招云南、大食、天竺之事,怎么办呢?”

李泌答道:“联合了回纥,吐蕃就不敢轻易犯境了,再招抚南诏,便是断去吐蕃的右臂。大食在西域实力最为强大,自葱岭尽西海,地半天下,与天竺皆慕中国,代与吐蕃为仇,臣知道一定可以招抚成功”。

四、贞元之盟后,唐蕃战争格局的改变。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十月,回纥合骨咄禄可汗派妹妹、国相和其他高官为迎亲使,一千多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赶到长安,迎娶咸安公主(德宗第八女)。

合骨咄禄可汗在给德宗的上疏中,用极为谦卑的语气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三)

意思就是,“咱们以前是兄弟,现在我娶了您女儿,就是您半拉儿子。吐蕃那小子,要是以后再敢揍您,我踢死他!”

还别说,李适这女婿真是说到做到,回鹘(娶咸安公主后,改称回鹘)骑兵大量南下,在天山南北、河西走廊,与吐蕃展开了长达50多年的血腥角逐,极大地缓解了唐朝陇右防线的压力。

而在与回纥联姻之前,唐臣杨良瑶已持节杨帆西洋,联络大黑衣食(阿拔斯王朝)。这比郑和初次下西洋,早了整整620年。(详见拙作《唐朝名臣名将系列——同为宦官,出使西洋,他比郑和早了620年!》)

杨良瑶西去联络大食,是否和大食王达成协议,历史并没有详细记录,但《新唐书 · 大食传》记载,“贞元中,(黑衣大食)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

可见,杨良瑶联络大食获得了实际上的效果。

唐朝航海线路

剑南方向的南诏国,也逐渐与吐蕃貌合神离,“归唐之志益坚”。最后于贞元九年(793年)五月遣使上表,正式归唐。

贞元十年(794年)正月,南诏国王异牟寻亲率大军攻入吐蕃,大破吐蕃军于神川(今云南丽江县境),并乘胜进军,连拔十六城,俘虏吐蕃亲王五人、军队十余万人。

至此,李泌心中“西联大食、北和回鹘、东结南诏”的宏伟战略计划全部完成(史称“贞元之盟”)。

此后百余年的东亚格局,一直都以大食、回鹘、唐、南诏围攻吐蕃为基调。

文章开头我们讲过,肃、代、德三朝爆发战争的次数分别是4次、32次、33次。

从数量上看,德宗朝似乎战争最多,李泌贞元之盟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呢?

这就从唐蕃两军的战争态势上看了。

凤翔与长安的位置关系

肃宗、代宗和德宗前期(建中、兴元年间),吐蕃长期保持着对陇山防线的军事压力,没到秋季吐蕃骑兵必来抢粮劫掠,唐军每每戒严死守,唐史称之为“秋防”。

即便如此,吐蕃军队依旧能多次进兵凤翔(陕西宝鸡),长安为之戒严。

但北和回鹘完成后(788年),唐军已有余力固守陇山一线,并开始将战略支点外拓。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复筑连云堡、良原故城(今灵台梁原)、新筑崇信城,逐渐开始挤压吐蕃控制区。

贞元七年(791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今甘肃平凉),扼弹筝峡口(三关口),又筑朝谷堡(东距平凉三十里),取名彰信堡。三级防御体系建成后,泾原方向的防守压力得以缓解。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灵州大都督杜彦光在关中西北方复筑盐州城(陕西定边)。至此,盐州和杨朝晟屯兵的木波堡(今甘肃环县东南)形成掎角之势。

大诗人白居易为此,欣然写下名篇《城盐州》,“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

良原故城、崇信城、平凉城、彰信堡、泾州和凤翔的位置关系

河陇如此,在吐蕃势力稍弱的川西,唐、南诏的联合效果则更为显著。

801年(贞元十七年),维州之战爆发。

韦皋指挥九路唐军齐头并进,“转战千里,凡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资治通鉴》)

而后,他又用刀“犒劳”了,从朔方千里驰援的吐蕃军队,十万蕃军半数被歼,生擒大相论莽热“献俘阙下”。

公允的说,李适晚年唐庭政治愈发糜烂,但在对外战争中,唐军却逐渐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唐蕃战争态势的变化,让吐蕃以战养战的战争策略,难以收到效果。随着,最后几任吐蕃赞普,在宗教上大量投入国家资源,吐蕃本就岌岌可危的经济彻底崩盘。

最终,一度刚猛无匹的吐蕃王朝,在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轰然崩塌。

而安史之乱后,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唐朝,却能摇摇晃晃支撑到907年。

这就是李泌贞元之盟的高明之处,已极少的资源投入,诱使大食、回鹘、南诏组成围困吐蕃的牢笼。

因此,“贞元之盟”就是一条“困蕃之策”!

纵观李泌一生,虽因披着修道的外衣而被后世儒家所轻(“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切”《新唐书·李泌传》)。

但他所行所止,都堪称不折不扣的阳谋。

就拿“贞元之盟”来说,回鹘强盛后,南下与吐蕃争夺生存空间是必然的,李泌要做的只是拉住回鹘,不使其成为吐蕃的盟友。

黑衣大食和吐蕃也一样是结构性矛盾,杨良瑶西访不过是给他们一个继续的信号。

而南诏国在玄宗朝倒向吐蕃后,虽然吐蕃与之和亲,但多年不断征粮征兵,早就令其不堪忍受(吐蕃曾数次从南诏征兵去西域征战)。李泌要做的不过是告诉南诏国,你还有一个更好的结盟选择。

这三点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作为一个身在迷雾中的当事者,如何纷繁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明确用废,便是考验政治智商的难题了。

793年(贞元九年),南诏国上表归唐时,李泌已经无法看到了。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他在长安宅中安然故去,享年六十八岁。

这位两度拜相、四代帝师的老臣,从玄宗朝的小狐狸,成长为德宗朝的老戏骨,为了大唐他耗尽了最后的心力。

当他长眠于榻上,心中应无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