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翰林钱府 2019-11-06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一提到《谦卦》,稍懂点《易经》的人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脱口而出“六爻皆吉”。进一步解释就会说,《谦卦》是《易经》中唯一的一个“六爻皆吉”的卦,并由此得出结论,谦而必吉。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首先,谦不是谁都可以玩的姿态,而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才行。《谦卦·彖传》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这就说明,谦是尊贵者的专利,而不是卑贱者的虚套,卑贱者是没有资格玩谦德的,因为他本身的实力就不够,顶多也就是有自知之明,他的身份、地位、见识本身就低,是越不过衡量是否是谦的这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当然是相对而言的,尊和卑的关系也是相对的,所以弄谦时一定要先明白自己在当时的身份和在这个领域所处的地位。实力不够而弄谦,反而会被当成一种笑话或狂妄而遭到排斥,又岂会获吉乎?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再者,弄谦要有数度,要合乎天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谦卦》和《豫卦》为互综关系,互综的两卦有互补意义,为同一道理的两个方面。《谦卦》是由《剥卦》变化而来的,天时在孟冬之月,万物闭藏,以守成为要,故谦道乃为守成存身,孔子所谓“谦,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豫卦》是由《复卦》变化而来的,天时在季冬之月,冬天将尽,春天不远,阳气开始复苏,生机孕育,积极的因素不断累积增加,故豫道乃为奋发进取,《豫卦·象辞》所谓“雷出地,奋”。豫就是奋。豫道进取,当仁不让;谦道守成,贞固退让。谦道和豫道合为谦豫之道,时谦则谦,时豫则豫,谦豫不失其时,方为正道。时豫而谦,失其机矣;时谦而豫,根基动摇。故当天时在进取之时,当仁不让犹恐失去时机,哪有资格玩弄自藏退让的谦德?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谦卦》是否真的“六爻皆吉”。《谦卦》是由《剥卦》变化而来的,《剥卦》先变为《谦卦》,然後《谦卦》再变为《师卦》。从整个卦变的过程看,全卦唯一的阳爻不断从上而下地潜隐,尊大者居高而能就下,谦德也,故卦名曰“谦”。卦变之道,有下就有上,居《谦卦》而上者,名曰“谦”而实不副,乃为标榜曰“谦”,卦中谓之“鸣谦”。《谦卦》中的上六爻和六二爻就是这样两个角色,被称为“鸣谦”。

《谦卦》上六原为《剥卦》六三,卦变时上行。《谦卦》还会变为《师卦》,《谦卦》六二会成为《师卦》六三,卦变时亦上行。谦道在于尊而能下,这两个在卦变时上行的爻,均与其标榜的所谓“谦”名不副实,故被统一谓之“鸣谦”。鸣谦者,自鸣为谦也。谦者不自鸣,自鸣不为谦也,故“鸣谦”实不谦也。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我们看《谦卦》上六爻辞:“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其《象传》释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谦卦》上六原为《剥卦》六三,三位是武人之位,拥有军事权,故曰“行师征邑国”,然而六三柔不当位,不堪军事,故“不利行师征邑国”,于是《剥卦》上九下行而取代之,而《剥卦》六三则上调为《谦卦》上六,弃实权而就虚位,实质上是被削去兵权架空了,故《象传》释之曰“志未得也”。这样一调动,《谦卦》九三掌了兵权,而且刚而当位,这样才利于军事行动,故《谦卦》上六爻辞曰“利用行师征邑国”。这里的“利用行师征邑国”不是说上六有那本领,而恰恰相反,是说他无能不堪其任,让贤于别人才“有利”于“行师征邑国”。上六“鸣谦”,遮羞而已。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我们再看《谦卦》六二爻辞:“鸣谦。贞吉。”其《象传》释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谦卦》六二中正当位,适其位而守之当然吉,故其爻辞曰“贞吉”,其《象传》亦释曰:“中心得也”。《谦卦》六二之吉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一个“贞”字,贞即固守也。问题是《谦卦》六二能不能守住这个中位,因为固守则吉,弃守则凶。《谦卦》接下来会变为《师卦》,《谦卦》六二最终会成为《师卦》六三,说明《谦卦》六二最终还是弃守了中位。《师卦》六三爻辞曰:“师或舆尸,凶。”其《象传》释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这里面明明确确地写着一个“凶”字,判明了《谦卦》六二的最终结果。

《谦卦》真的是六爻皆吉吗?

《谦卦》六二与上六皆“鸣谦”,一个是尸位素餐吃干饭,吃饱了混天黑;一个是德不配位失了权,被架空後混养老。两位“鸣谦”者,自我安慰遮遮羞而已。如此境况,又有谁还会说“《谦卦》六爻皆吉”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