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则比金钱重要!铃木最终选择了自己,抛弃了中国市场

 长安坊间 2019-11-06

2018年9月,110年历史的日本铃木汽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很多人都把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市场,看作是汽车市场下滑的转折。

更有一种声音,把铃木的退出,认为是铃木的战略失败。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我要从铃木的起家和发展谈起。

原则比金钱重要!铃木最终选择了自己,抛弃了中国市场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汽车市场逐渐打开,1952年铃木推出了第一款摩托车,之后在1955年,铃木推出了第一款汽车Suzulight。

这款Suzulight在铃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uzulight的尺寸为2990×1300×1400mm,轴距2000mm,4人座设计,搭载了0.36L两缸风冷二冲程的发动机。这款车在日本属于K-Car系列,由于出色的性价比和配置,十年间,这款车卖出了18万辆。

原则比金钱重要!铃木最终选择了自己,抛弃了中国市场

1970年代,铃木又一款经典车型吉姆尼诞生了, 这款代号为LJ10的吉姆尼,装备了FB型风冷2冲程直列2缸发动机,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搭配四轮驱动系统,成为一代经典。

原则比金钱重要!铃木最终选择了自己,抛弃了中国市场

由于日本政府倡导精益化社会,出于土地、能源、环保等考虑,日本政府对K-Car(车身尺寸和排量严格限制)进行政策鼓励,享受购置税优惠、免车位可购车等政策扶持,而同时汽车在日本的汽车文化中,完全是个日常通勤的代步工具;因此,K-Car在日本非常受欢迎。

铃木Suzulight 和吉姆尼的成功,奠定了铃木在日本微型车领域的地位,同时也让铃木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坚定做微型车。

铃木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庭用车刚刚起步,由于老百姓消费能力有限,铃木经济实惠的微型车产品,在中国颇受欢迎。当时的昌河、长安、哈飞等开始引进铃木技术;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昌河微面、长安微卡、奥拓轿车等。

在上世纪90年代,铃木分别与重庆长安汽车、昌河汽车进行了合资,推出的奥拓、羚羊、雨燕、北斗星等,广受欢迎,铃木在中国鼎盛时期年销量达到22万辆。

原则比金钱重要!铃木最终选择了自己,抛弃了中国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汽车的消费升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微型车、小型车在中国的市场迅速萎缩。

一般而言,面对市场变化,企业只有两条路选择:

1. 跟随市场变化更新产品。2、退出市场。

顽固的铃木,居然选择了后者。

铃木的选择看似顽固,甚至愚蠢,但这必定是铃木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铃木出色的国际市场表现,则是它坚持自己产品定位的坚实后盾。

在2018年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背景下,铃木居然以321.3万的销量,跻身全球车企前十强,增长1.2%,而这是铃木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混不下去的情况下取得的,这足以说明小、微型车在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则比金钱重要!铃木最终选择了自己,抛弃了中国市场

结束语:

坚持企业的经营原则?还是适应市场变化?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选择,无所谓正确与否,关键是要对企业自身和全球市场要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分析,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随大流。

轻易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未必是件好事。

铃木对自己原则的坚持,退出中国市场,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

铃木,绝对是世界汽车市场的一股清流。

“汽车产业观察员”原创

2019.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