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生命在于运动

 01一线 2019-11-06

也谈生命在于运动

/01一线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生命在运动中得到锻炼,经受考验。同时,生命也在运动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大学时代,我们在通信中常常引用毛泽东的“身体是载智之体。寓道德之金”这句话,以此来强调身体对人生的重要。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抱定了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他深知这样的人生道路会在未来充满了艰难困苦,于是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道,开始了严格的身体锻炼。那时。古代斯巴达的勇士是他们崇尚的偶像。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又是毛主席经常引用的一句自励名言。毛主席非常重视锻炼身体,一辈子养成了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看过这样一段记载:作文课上,老师出的题目是《生命的价值》。一位家里卖海鲜的学生写道:“活鱼每斤80元,死鱼每斤20元;活虾每斤100元,死虾每斤30元;活蟹每斤40元,死蟹只能丢进垃圾桶。因此,生命是很宝贵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人们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确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至理名言昭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即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而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我看过这样一段很有趣味的对话:吉姆说:“我的体质越来越差了。”妻子挖苦道:“野猪可以活50年,家猪只能活5年;野狗能活20年,家犬只有8年寿命。生命在于运动嘛,谁叫你一天到晚像家猪蹲着不动呢。”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不断的提升,自我保健意识逐渐被唤醒。如今的人们更是普遍关注健康生命,谈论到健康生命时,常常喜欢引用一个恰当的比喻:身体健康是“1”,才智学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所有身外之物,都是后面的“0”。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要想拥有它,关键是行动。当今时代,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已经风靡全球,为日益众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可以这样说,对人而言,“生命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生命”,“运动停止,生命终结”。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其实,在人体内部也充满了矛盾、运动。从“微观”上讲——生命本身就是运动,运动正是生命的体现。最典型的例证则是细胞的代谢,还有随后的生理和心理、物质和精神,以及疾病和康复——微生物入侵和免疫系统的反应等诸多方面的矛盾运动。所以说,生命只要存在,就时时刻刻伴随着运动,亦即生命和运动密不可分。

生命在于运动。从生命呱呱坠地开始,就要注意身体锻炼,从青少年直至步人中年以至暮年,都应坚持运动不间断,让运动伴随着生命的进程,使生命的“炉火”燃烧得更旺,生命的活力更强大。

有一位百岁的哲学寿星,他的长寿秘诀就是跑步。他说他年轻时到古希腊游历,发现一块大石头上刻着3000年前一位大师的名言:“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长寿,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于是,他一生坚持跑步,风雨无阻……

遗撼的是,人们普遍认知的运动,有些片面,仅指体力的运动、外部的运动。而今,认识提高了、发展了、全面了——应将运动扩展为外部和内部、体力和脑力两个方面。现在的问题是:前者,大家都已熟悉;后者,则少有人提及或重视不够。

一般说来,缺少锻炼、运动,违背了生命的原旨,自然会衰老得快——中国古话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老腿先老”,甚至“未老先衰”。可是认真想来,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不善用脑,甚至不用脑,更是“心腹大患”,因其容易造成老年性痴呆、脑萎缩、帕金森氏综合症等等。从这点来说,过分安逸、闲散的生活不符合生命的意旨。故而,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说:“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所以,健身、读书看报、笔耕著述、思考问题,这些,都是中老年人应当天天坚持的“功课”。

据报道,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早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我国现在约有5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且还在逐年增加。所以,现在提倡和加强脑力运动,坚持常做“智力体操”正当其时。其实,脑子也是“用进废退”的,“勤于用脑”与“勤于锻炼”同样重要——如果说不是更重要的话。按《矛盾论》的观点:任何时候、解决问题,都应当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动”,无疑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动”就是胜利和健康,“动”需要智慧和意志。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你能否享受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当你精神振奋、心境开阔、容光焕发时,生命也呈现出新的意义。适量的运动及休息,是心情愉快的必要的因素;一个热爱生命而又积极思考者常会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悦。

当然,人生一切的秘诀全在于一个“度”。机体生命也是如此。生命不能太累了,毕竟“岁数不饶人”。应谨记“过犹不及”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在实践“生命在于运动”的同时,还应该知道,“生命在于静止”——养精蓄锐、静而养生。“生命在于平衡”——人体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

面对“生命在于运动”理念,人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新想法、新视野、新做法、新面貌;尚能如此,则就会长寿而健康,那实在是老人和儿孙之福、社会和国家之幸。

当然,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组成人体这座生命“大厦”,除数百万亿个生命之“砖”——细胞,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使人体充满活力,运动正是能够促进体内代谢过程,给生命“大屋”增添活力。新陈代谢的进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动使呼吸功能增强,心脏强大有力,每分钟从心脏泵出更多血液,将更多氧气运送往全身各器官、组织,给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充足的“燃料”;运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使食物营养素更充分消化吸收,向各器官组织提供更充分的养料,使细胞的衰老步伐明显推迟;运动能使骨骼、关节、肌肉保持良好功能,使生命的“机器”运转正常,延长各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运动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各种疾病以至癌症都有重要作用。可见,运动不足将导致加速生命之泉的枯竭。

医学之父波克拉底有一句传了两千四百年的话,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用生命的智慧来延长生命。若能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你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你就能健康的享受每一天。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所以,朋友们,生命在于运动!振作起来,摒弃借口,投入到运动中去!走出实验室,走出办公室,有空就来运动吧。运动不止,奋斗不息,平时除坚持适当的运动外,还要把握充分的睡眠,合理的营养只要三味一体,生命才会健康精彩!生命之树才会常绿。

2007.5.20于庐陵)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和自拍。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指导专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1982年考入江西工业大学(今南昌大学)学习。19868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实践。现任某央企信息部门主任。

职场上主要擅长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化、管理标准化和企业文化等专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有十多项科技和创新成果、技术改造项目成果、技术改正重大成果荣获省部级和市级表彰,主要作品有专业论著、科技论文、讲义(课件)、调研(技术)报告、案例、QC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交流会议和网络媒体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业余爱好旅游、体育、写作、摄影。主要作品有文学杂文、小说、评论、散文、游记、诗词、格言(语录)、评论、新闻及摄影。在报刊媒体发表新文学作品300余篇。在《中国作家文库》等各类书籍、报刊和文学网发表作品500余篇。其中50多篇作品应邀参赛获奖,曾荣获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中国诗词家当代百强才子等荣誉的称号。个人辞条已编入《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目前参与全国科监委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全国品牌委行业调查委员会、全国高科技创新品牌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作家(交流)协会等十多个学会团体活动。

作者自述:我的业余只想静守自己的内心,做岁月里的宁静人。平时业余喜欢随笔写点人生经历和感悟文字,用以调理白天强于工科的头脑。记得在我40岁生日那天,一位朋友给我发过一条短信:你,一口气在人生的跑道上跑了N圈。今天,又到了起跑点。累了吧?休息一下吧。明天你又将开始新的一圈。而我,将一如既往的站在跑道边为你呐喊助威。我回复朋友说: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所有的经历,无论悲喜,都为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待那时,即使青春不再,年华已逝,也终究会遇见最美的自己。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的时光列车。如果按生命83年计,我们的人生时光也就只有3万天。可是,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这些日子,我们没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豪迈之行。感念之余,我回顾了过去,检讨了自己。认定了两点体会:一是要把人生奉献给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生命的伟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费在比本身寿命更为长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决心为年岁增添生命,因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东西,做出最佳行为的人,生活得最丰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