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风人文图典|小学校园上演“经典剧”

 沪学 2019-11-06

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教工演剧社排演的巴金名著《家》

今年儿童节前,上海市杨浦区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六所小学的教工合作排演了巴金先生的《家》,我应该集团理事长卞松泉老校长的邀请,前去观看了这个校园“相约经典”的精彩演出,受到很深的感染。

在一次关于江南文化的讲座中,我特别以此举例,说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教育,没有不重视小学教育的。打一小学,全称是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多年来,这个小学校在校长卞松泉先生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并且成为上海市小学教育的一个品牌,好学校品牌扩张,组建了六所小学组成的小学教育集团。

由五年级小学生自己书写校名铭牌的上海杨浦区打一小学

打一小学教育集团里的孩子们正在习武练操

这一次,他们集中了六所小学的师资力量,成功地打造了一部校园剧,排演著名作家巴金的《家》,我坐在打一小学体育馆内观看这部多幕话剧,真是感慨万千。一部校园剧,其实是集中了演艺人才、舞台美术、音舞资源,其积极意义在于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促进了集团各个小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成为打一小学集团内各校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加强了集团校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在多媒体和民乐伴奏的配合下,老师们认真的演出,让我们重温了巴金名著的基本思想,同时也给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了乐趣,使小学生从小就酷爱艺术,憧憬幸福的梦想。

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教工演剧社排演的巴金名著《家》海报与剧照 打一小学供图

教育是文化的基石。特别是中小学,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开蒙入学,古代学童教育的基本思想还是在于“童蒙养正”,《易经·序卦传》说,“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指“蒙”乃事物处幼稚阶段之状态。万物伊始,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幼儿阶段之特性,故古称幼儿教育作“蒙学”,初始教育曰“启蒙教育”,至要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全品质、养道德”,“修之则吉,悖之则凶”。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所谓“养正”,“正”是人间浩气,也是荒漠甘泉,它清澈透明,干净纯粹。没有味道,没有颜色,学童时代,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所以“养正”,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香的,要加以模仿,什么是臭的,避之唯恐不及,不论怎么说,这个思想是教育的精华,人的生命极为珍贵,人的一生又是那么短暂,人生不能重新来过,从学童时代,让塑造好品行和养成好的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恰如俗话说的:“养树重在养根,育人重在育心。”童蒙养正能够保持孩子的清明天性,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否善恶道德观。

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草地音乐会” 刘晓晶/摄影

打一小学学生们正在认真观看草地音乐会表演 刘晓晶/摄影

打一集团的教师们在工作之余,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放飞自我,相约经典,不久之前还专门举办了校园“草地音乐会”,取得很好成效,这一次排演了校园剧,更是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对中国历代先贤教育思想的清晰表述。这个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和创新精神,值得学习与赞赏。

   2019年62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