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货郎担

 沪学 2019-11-06

早些年我写过一篇《货郎担》的文字,那个时候对货郎的认识还不深。如今想来,浙江义乌闻名遐迩的小商品市场,它的雏形就始于早期的货郎担。我甚至在想,今日浙商的勃兴,一个扁担两个筐,是不是与他们先人顽强刻苦的货郎基因有关?!

宋代李嵩的《货郎图》

宋代李嵩的《货郎图》

货郎担指的是货郎挑的杂货担。这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行业。宋代李嵩、明代吕文英和计盛,这些画坛高手,都曾经留下精彩的《货郎图》。李嵩的《货郎图》,拨浪鼓一响,村里的妇女与儿童,甚至连家里的狗儿也会紧随其后,自然经济的社会,人的日子过得自在,对于物质的供给,好像特别地稀罕,人们见到货郎担,都会一起围过来,在基本没有商品流通的时代,货郎的一副担子,其实就是一个流动的百货店。货郎总是应接不暇,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取那个,忙得不亦乐乎。

卖货郎,挑着一担萝筐,手拿拨浪鼓,走街穿巷,口里叫唤着。图为北方的老货郎担。

“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图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活跃在浙江的货郎担。图片来源:义乌新闻网

获奖摄影作品《货郎鼓又响了》,吴品禾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

5-浙江义乌货郎担鸡毛换糖之路“敲糖帮”曾经走过一段极为艰辛的路程

元代王晔《桃花女》楔子:“我待绣几朵花儿,可没针使,急切里等不得货郎担儿来买。”《水浒传》第七四回:“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说明那个时候的货郎担已经很发展了。明清以降,商业日益发达,但货郎担依然是民间重要的老行当。明代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说:“又御用监武英殿画士,所画锦盆堆则名花杂果,或货郎担则百物毕陈。”,可见货郎担在民间很是普遍。有歌谣唱道:“货郎儿,卖花线,挑着担子走街面。叮当摇动唤娇娘,引出娇娘门口见。娇娘宜笑宜复嗔,价要便宜货要新。侥幸货郎有艳福,生涯常与美人亲。”那个时代,在乡村女子眼中,货郎就是一个大英雄,娇娘跟着货郎走,也不乏其例。

我想起我的童年时代,即使生活在上海,我对走街串巷的货郎担依然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货郎不仅卖东西,还收购破烂。他们走家串户,街头巷尾都会回响着拨浪鼓清脆的声音。货郎担的东西不多,虽是一些针头线脑、糖果纽扣之类,却深受男女老少的青睐和欢迎。货郎担拔浪鼓摇得特别响,孩童们便跟着货郎,或走或停,嘻笑声、喧哗声引来了凑热闹的、购物的大人。货郎就放下担子,打开他的“百宝箱”,介绍他的“新产品”。孩子们就会拿着鸡毛、鸭毛、牙膏壳、烂布料之类的东西换糖果吃,没有这些东西的孩子就闹着要家人买糖吃,或买那些塑料小水枪。于是乎,买红头绳的、买糖的、买小玩具的,顿时热闹非凡,孩子们都沉醉在无言的快乐之中。接着就轮到妇女们挑拣适用的生活用品了。或一把木梳,或一些针线纽扣之类。

上个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货郎担最让孩子们心仪

上个世纪70年代活跃在农村田头的货郎担

那时候跳着担子来上海城里闯荡的货郎,以浙江人为多。乡村里,土地上刨不出食,只有外出寻找活路了,这种情况,尤其是在1959-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那些货郎为人和气,从不斤斤计较,他在木匾边沿刻好了尺寸,大姑娘小媳妇要买的红头绳、松紧带,小伙子们要买的钓鱼线,都是在这儿丈量的。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在大姑娘小媳妇小伙子们的嘻嘻哈哈拉拉扯扯中,一边嘴里嚷着不够本了不够本了,一边把手中的线绳又往外放出几寸来。当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个慈善的货郎,也挂满了一脸的微笑。他摇着拨郎鼓走着,这个时候他的心中正涌动着一股温暖的、柔软的东西。

如今,商店和超市的发展,早已进入电商时代,实体店也生意难做了,人们或许早已将货郎担的老行当渐渐淡忘了。今天,也很少再有人为买东西犯愁了,大型自选超市、超级购物广场、专卖店的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更有在城里飞奔的快递将各种货物送到千家万户。

冰冷的网商与电商,是让人眼花缭乱,但我总感到怎么也找不到昔日见到货郎担的欣喜和亲切的感觉了。

2016年5月31日于沪上五角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