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体检科普帖!

 zcjb366 2019-11-06

为什么体检?

单位组织的

知道要查哪些项目吗?

不清楚,安排什么就查什么

了解不同体检项目的意义吗?

不知道

上面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年年体检,但是查什么,为什么查却是云里雾里,直到某一天突然查出癌症,开始抱怨,体检就是走个过场,不到中晚期,啥病都查不出来。

其实,人的身体就是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各器官像零件一样,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存在的隐患会逐渐增多,每年一次定期体检,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健康“参考值”,作为自身健康状况的指标

但有不少受检者由于对体检的一些关键指标重视不够或认识偏差,出现种种疏忽,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体检那些事,帮助大家告别以往机械式地重复筛查,有的放矢,不被牵着走。





内科检查
人体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都在内科体检范围之内,内科体检对许多疾病的体征,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肺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肝脾肿大、贫血、黄疸等有初步筛查和诊断作用。
内科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检查项目检查目的

胸廓

有无异常胸廓,异常胸廓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等。

肺与胸膜

了解呼吸音、有无罗音与炎症等。

脉搏

次数是否正常,搏动是否规律。

血压

测定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心脏

用听诊器及早发现心脏疾病。

肝脏

通过触及肝脏的质地,可以了解肝脏的性质,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质软,慢性肝炎时质韧,肝硬化肝脏质硬,还通过有无压痛了解肝脏是否病变。

脾脏

是否肿大或肿大的程度,了解有无感染、充血、肿瘤等。

肾脏

大小、硬度及移动度等,筛查肾肿瘤。

腹部

外形、软硬度、是否有包块等。

外科检查

通过视诊、触诊及物理检查等方法,可以发现关节变形、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前列腺增生、外痔等症状或疾病,是对病人全身状态的概括、系统性观察。

外科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检查项目检查目的

颈部

淋巴结、甲状腺、气管及颈部血管观察。

皮肤、体表及浅表淋巴结

皮肤颜色、弹性。光泽,是否存在瘢痕及其它改变。颌下、颈部、锁骨上下、腑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是否有肿大。

胸部及乳腺

检查胸部是否有畸形;乳腺检查主要观察乳腺发育情况,是否对称,是否存在畸形,同时进行乳腺触诊检查。

脊柱、四肢

观察脊柱生理弯曲、活动情况,是否存在畸形及侧弯。四肢发育、活动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畸形、水肿及血管曲张。

腹部

腹部是否有畸形、是否有压痛,肝、胆、脾是否肿大,腹部有无肿块,有无腹臂疝及腹股沟疝存在。

肛门

包括肛门外观检查、肛门指检、前列腺及肛门镜检查。

外生殖器

男性体检者包括外观检查,阴茎、阴囊及睾丸、附睾触诊。女性体检者则进行妇科专科检查等。

眼科检查
主要包括视力及色觉检查、外眼部检查、屈光度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


其中眼底检查不仅仅是对眼科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发现不同情况的眼底表现,对存在某些全身性的疾病,特别是内科和神经科疾病,可以作出诊断或提供线索。
眼底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检查结果诊断分析

视网膜动脉硬化

作为人体唯一可视的动脉,视网膜动脉可反映人体动脉硬化的程度,多见于老年人,常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并存。约70%的高血压病患者可发生视网膜动脉改变。一旦体检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情况。

视神经杯盘比扩大

正常情况下视神经乳头有一个生理性凹陷,称为“视杯”,杯盘比即指视杯与视盘的比例,绝大多数人的杯盘比在0.3左右,如果出现比例扩大,特别是大于0.6,需引起重视,并至眼科行青光眼筛查,包括眼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视野检查,如果检查未发现异常也应该每年随访一次,如确诊为青光眼,则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黄斑色素紊乱

黄斑是视网膜上一个正常结构,每个人都有黄斑,它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一旦黄斑出现病变,视力会明显下降或出现视物变形,如体检发现黄斑色素紊乱,需至眼科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即OCT检查,明确是否真的存在黄斑部病变如黄斑变性等疾病。

视网膜出血、微血管瘤、渗出

通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体检发现上述病变,则应该及时至眼科就诊进行更详细的眼底检查,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千万不要因为没有出现视力下降而掉以轻心,如果未确认糖尿病史的人更应该完善血糖检测。

耳鼻喉检查

主要筛查中耳炎,鼻窦炎,鼻中隔弯曲,扁桃体病变,喉肿瘤等疾病。

耳鼻喉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检查项目检查目的

耳:简易听力检查。

耳廓:外观有无外伤、畸形。

外耳道:有无炎症、肿物、分泌物、畸形等。

鼓膜:有无外伤。

乳突:有无压痛

鼻前庭:有无肿瘤的产生。

鼻中隔:有无弯曲、畸形。

上、中、下鼻道:有无炎症、肿物、分泌物、畸形等。

上、中、下鼻甲:肿物、畸形等。

副鼻窦:有无炎症、分泌物、压痛等。

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咽峡:有无充血,溃疡等。

咽后壁: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会厌: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喉部:有无充血等

口腔检查
通过物理检查,排除口腔科疾病隐患或发现口腔科疾病的征兆。一般来说,每隔六个月到一年进行一次检查。


口腔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检查项目检查目的

颌面部

检查下颌和面部,观察有无肿块、畸形、瘘管和组织缺损等。此外,还需观察上下唇和唇红部的外形,前牙位置与唇的关系等。

颞下颌关节

通过受检者做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运动、侧颌运动来检查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是否正常,有无骨关节疾病等。

牙龈

观察牙龈色泽、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溢脓,牙龈有无增生或萎缩,有无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牙周瘘管等。

牙齿观察牙列有无异常,以及上、下牙列的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牙齿的颜色、光泽、形态、大小、数目及缺损情况;牙齿残根及数目;有无牙石、有无叩痛及疼痛的程度等。
涎腺
检查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有无肿大与压痛,腮腺及颌下腺导管口处有无脓性分泌物等。
淋巴结通过对颈部和头面部的浅表淋巴结检查,根据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有无粘连等情况,判断口腔内是否存在炎症或肿瘤。
一般检查

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标准之一,是对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其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有时配合触诊,包含内容有:发育体型、营养状态、语调语态、面容表情、皮肤毛发等。


X线检查
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检查时就像给身体拍了一张平面影像的照片。适应范围包括胸部x线正/侧位拍片,消化道钡餐,其他部位拍片可发现心、肺、骨等问题。

X线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检查项目检查目的

胸部

观察肺部和心脏有没有异常。比如说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液气胸,肋骨骨折,胸腔积液。也可以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大血管的形态,进而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心脏的疾病

消化道钡餐

可以详细地观察食道、胃部、十二指肠的粘膜皱襞状态、形态、位置、大小、弹性、活动度等,查出多种食管病变、胃部和十二指肠病变。

颈椎

脊椎照片可以了解有无骨质增生、有无椎间盘突出,可以诊断强直性脊 椎炎等。关节照片可以帮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骨关节照片还可以 诊断有无骨折、脱位,了解有无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和有无退行性病变。

超声检查
检查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脏器内部回声,超声检查可以测定肝脏、脾脏、胰脏、子宮及卵巢等实质性脏器的各径线值、了解其外形特征、边缘及边界的光滑度(内部支持结构和管道结构情况;根据脏器内部回声所示光点的密度、粗细、亮度及分布均匀度等特征,发现各种类型的病变。
临床主要应用有腹部超声、颈部超声、乳腺超声、心脏超声、妇科超声等,以发现各部位微小病变、脑动脉硬化、脑血管阻塞等。

多导联心电图

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通过检查医生能了解患者心律,判断心肌是否存在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诊断心脏扩大、肥厚,了解是否存在心肌增厚等其它问题。心电图检查快速、安全、无痛苦。

多导联心电图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相关术语术语解读

心律失常

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窦性心律

是正常心率,正常值是60-100次/分钟

左心室高电压

代表心室除极时间增长,主要是由于心室壁增厚导致,临床上以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多见。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常无重要意义。

ST段改变可能提示有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情况。
T波改变

·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则可能为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低平/倒置:可能为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有可能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HR即心率,心脏每分钟那个跳动的次数,如HR64就是心律64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指心律随呼吸出现周期变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气或活动后心律不齐现象常消失。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早搏指在心电图中的两个大波之间出现了其他较大的波,干扰了正常的波间距,波间规律被破坏。情绪激动、饱餐、过于劳累、吸烟饮酒等都可引起早搏,患各种心脏病时也常出现早搏。正常人也可能出现早搏,有早搏不一定提示疾病。
骨密度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骨骼矿物质含量、诊断骨质疏松症、评估骨折风险。被检测者平躺在检查创伤,机械臂会从头到脚快速扫描 ,一般只需几秒钟。


临床上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检查结果指标对照

正常

T值>-1

骨量减少

T值在-1到-2.5之间

骨质疏松症

T值<-2.5

严重骨质疏松症

T值<-2.5,同时伴有一个以上部位的骨折

十一
细胞学检查
指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脱落、刮取和穿刺抽取的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并做出定性诊断,比如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胸水、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等。

与组织活检相比,细胞学检查具有无创性、痛苦小、快捷等优点。

其中宫颈刮片检查是目前广泛检查子宫颈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宫颈刮片是指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的细胞样品,放在玻璃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研究是否异常。

宫颈刮片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指标对照指导建议

·Ⅰ级:未见异常细胞

每年定期检查

·Ⅱ级:见有异常细胞,但均未良性

轻度(炎症)核异质细胞,变性细胞等

重度(癌前)核异质细胞,属良性

积极寻找炎症原因,接受抗炎治疗

需定期复查,必要时阴道镜检查

·Ⅲ级:见有可疑恶性细胞性质不明的细胞

细胞形态明显异常,难以肯定良恶性质

未分化的或退化的可疑恶性细胞与恶性裸核

需近期复查核实,必要时可行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Ⅳ级:见有待证实的癌细胞(有高度可疑的恶性细胞)

细胞有恶性特征,但不够典型;或者典型而数目太小,需要证实。例如高度可疑的未分化的癌细胞,或少数低分化的癌细胞

必须做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Ⅴ级:见有癌细胞,细胞有明显的恶性特征,或低分化的癌细

必须立即行宫颈病理切片检查,以观察癌细胞侵犯的程度

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应该开始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有条件者最好能每年做一次宫颈涂片)。

早婚早育、有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的女性,都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

十二
生化检查

全称是血清生化检查,就是我们常说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素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寻找可能导致特定症状的原因或跟踪特定疾病的病情进展,监测疗效。

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参考范围如下:

生化六项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指标对照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成人/儿童:4-36 U/L

·老年人:可能稍高于成人

·婴幼儿:可能是成人的两倍

肌酐(Cr)

·女性:0.5-1.1 mg/dL(44-97 μmol/L)

·男性:0.6-1.2 mg/dL(53-106 μmol/L)

·老年人由于肌肉量减少可能偏低;

青少年:0.5-1.0 mg/dL;

儿童:0.3-0.7 mg/dL。

尿素氮(BUN)

·成人:10-20 mg/dL(3.6-7.1 mmol/L)

·老年人:可能稍高于成人;

·儿童:5-18 mg/dL。

血清葡萄糖(GLU)

·成人:74-106 mg/dL(4.1-5.9 mmol/L);

·老年人(60~90 岁):82-115 mg/dL (4.6-6.4 mmol/L);

·儿童及青少年:70-110 mg/dL (< 6.1 mmol/L)。

甘油三酯(TG)

·男性:40-180 mg/dL(0.45-1.81 mmol/L)

·女性:35-135 mg/dL (0.40-1.52 mmol/L)

总胆固醇(TC)

·成人/老年人:< 200 mg/dL(< 5.2 mmol/L)

·儿童:120-200 mg/dL

十三
血常规

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比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

血常规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指标对照正常值异常结果提示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c

新生儿:6.0-7.0×10^12/L

·偏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偏低:贫血,出血。

红细胞压积(HCT)
  • 男:40-50%

  • 女:36-45%

  • 新生儿:36-50%

·偏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

偏低: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 男:80-100FL

  • 女:80-100 FL

  • 新生儿:97-109 FL

·偏高: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

偏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男:10-16%

  • 女:10-16%

  • 新生儿:10-18%

·偏高: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

偏低: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血红蛋白浓度(HGB)
  • 男:120-160 g/L

  • 女:110-150 g/L

  • 新生儿:170-200 g/L

·偏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偏低: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 男:26-38 pg

  • 女:26-38 pg

  • 新生儿:26-38 pg

·偏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偏低: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男:300-360 g/L

  • 女:300-360 g/L

  • 新生儿:300-360 g/L

·偏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偏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计数(WBC)
  • 男:4-10×10^9/L

  • 女:4-10×10^9/L

  • 新生儿:1.5-2.0×10^9/L

·偏高: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偏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单核细胞计数(MONO)
  • 男:0.3-0.8×10^9/L

  • 女:0.3-0.8×10^9/L

  • 新生儿:0.3-0.8×10^9/L

·偏高: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偏低:无重要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比例(MONO%)
  • 男:3-10%

  • 女:3-10%

  • 新生儿:3-10%

·偏高: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偏低:无重要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 男:2.0-7.5×10^9/L

  • 女:2.0-7.5×10^9/L

  • 新生儿:2.0-7.5×10^9/L

·偏高: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 男:50-70%

  • 女:50-70%

  • 新生儿:50-70%

·偏高: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偏低: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淋巴细胞计数(LY)
  • 男:0.8-4.0×10^9/L

  • 女:0.8-4.0×10^9/L

  • 新生儿:0.8-4.0×10^9/L

偏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偏低: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 射线照射后。

淋巴细胞比值(LY%)
  • 男:17-50%

  • 女:17-50%

  • 新生儿:17-50%

偏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偏低: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 射线照射后。

血小板计数(PLT)
  • 男:100-300×10^9/L

  • 女:100-300×10^9/L

  • 新生儿:100-300×10^9/L

偏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偏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 男:10-18%

  • 女:10-18%

  • 新生儿:10-18%

偏高: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偏低:提示血小板减少。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 男:7-13 fL

  • 女:7-13 fL

  • 新生儿:7-13 fL

偏高: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

偏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 男:10-50%

  • 女:10-50%

  • 新生儿:10-50%

偏高: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

偏低: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

血小板压积(PCT)

  • 男:0.10-0.35%

  • 女:0.10-0.35%

  • 新生儿:0.10-0.35%

偏高: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

偏低: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

十四
肿瘤标记物

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血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并量化为数值来帮助诊断。

化验单中常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胚胎性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酶类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抗原抗原PSA)、癌抗原标志物(CA199、CA125)

十五
尿常规

一般包括胆红素、酮体、红细胞(潜血)、蛋白、尿胆原、比重、白细胞、红细胞等。

尿常规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指标对照正常值异常说明

酸碱度(PH)

4.6-8.0(平均值6.0)

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等

尿比重(SG)

1.015-1.025

增高多见于高热、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尿胆原(URO)

<16

超过此数值,说明有黄疽

隐血(BLO)

阴性(-)

阳性(+)同时有蛋白者,要考虑肾脏病和出血

白细胞(WBC)

阴性(-)

超过五个,说明尿路感染
尿蛋白(PRO)

阴性或仅有微量

阳性提示可能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
尿糖(GLU)阴性(-)阳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
胆红素(BIL)阴性(-)阳性提示可能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疽
酮体(KET)阴性(-)阳性提示可能酸中毒、糖尿病、呕吐、腹泻
尿红细胞(RBC)阴性(-)阳性提示可能泌尿道肿瘤、肾炎尿路感染等
尿液颜色(GOL)淡黄色黄绿色、尿浑浊、血红色等就说明有问题
十六
大便常规
一般指粪便颜色、硬度、粘液度、性状,粪寄生虫卵等各种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消化道肿瘤。
大便常规检查简介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完整内容)
指标正常值

粪便性状

成形软便

幽门螺杆菌

未检出幽门螺杆菌

粪便颜色

成人黄褐色,婴儿金黄色

粪寄生虫卵

粪便隐血试验(OBT)

阴性

粪便白细胞

偶见中性分叶核

小编有话说

经常有小伙伴在后台咨询:常规体检项目中的血压、体重、血糖等基础项目,我应该不会有问题,可以不做吗?

针对这个疑问,体检专家建议对于体检项目的筛选,一般应遵循两个原则:

1
基本项目不可少

常规体检的特点在“全”而非“专”,这些看似普通的检查对早期发现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常规体检是体检的基础保障。

2
因年龄、地域、性别、职业选择针对项目

比如,中老年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就要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此外,沿海地区居民应该重点检查甲状腺。就性别来说,男性尤需重视前列腺的检查,女性则要定期复查乳腺和妇科。职业白领一族尤其要注意颈/腰椎、脂肪肝等检查项目。

“检”个清楚
“查”个明白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