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写给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赠李白》,翻译过来就是:做人别太嚣张了

 qiangk4kzk8us4 2019-11-06

众所周知,杜甫是李白的超级迷弟,两人一生就见了3次,可是杜甫却给他写了10多首诗,每一首都是经典。

例如盛赞李白才华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表达对李白深切思念的,“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为李白抱不平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他还曾给李白写过一首七言绝句,翻译过来就是:做人别太嚣张了。

这首诗名为《赠李白》,全文如下: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七绝,写于他和李白在东鲁分别之后,当时的李白也曾作诗赠别杜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深厚的友谊令人羡慕。

在这首诗中,杜甫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我们也知道李白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遇上杜甫的。

那么他为何会被“赐金放还”呢?说白了就是太嚣张了。

李白一生仕途不顺,一直到了40多岁,才通过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引荐,混了个翰林待诏的职位。

注意,只是“待诏”,虽然是六品官,但是完全没有实权,其实就是皇帝的“御用文人”。

李白和很多读书人一样,一直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是显然“翰林待诏”这样的职位,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他被迫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的拍马屁诗句,虽然如今我们看这《清平调》挺唯美的,但其实当时李白的心中应该是很抑郁苦闷的。

这样的日子对李白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所以他渐渐地便“纵酒以自昏秽”。

他的狂放不羁得罪了很多人,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于是便有了后来的“赐金放还”。

这对李白来说既是解脱,又是幻灭。

他一心报效国家,可是就像他自己所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当他真的离开了官场,却又陷入新的迷茫,“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作为李白的迷弟,杜甫深知她心中的苦闷和矛盾。

在这首诗中,杜甫既赞扬了李白狂傲不羁的性格,又有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甚至隐隐还有劝诫的意味。

诗歌首句以“飘蓬”道出了两人分别的心酸。

他们离别的时候正是秋天,就像漂泊不定的蓬草,奔向远方。

在诗词中,“蓬草”就是游子的象征,“身似飘蓬逐水流,当此际岂堪回首”

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就到处游山玩水,看似潇洒,其实就像无根的蓬草,居无定所。

而此时的杜甫也差不多,功名未就,到处流浪,所以两人能够引为知己,不是没有道理的。

接着的一句表面看写的是修道炼丹一事,其实还是身世的感怀。

葛洪是东晋著名的炼丹家,世称“小仙翁”,曾隐居在罗浮山一带炼丹。

李白和杜甫都笃信道教,李白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样样都干过,而杜甫也曾跟着李白一起寻仙问道。

表面是说仙丹未成,愧对葛洪,实际也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

无论是他还是李白都是一身才华抱负,但却只能寻仙问道,心中到底意难平。

最后两句是他感情的迸发。

李白有一身才华,却只能痛饮狂歌,虚度时光,这是何等的不公!

他一生狂傲不羁,可是他的狂又几人欣赏呢?

可以说这两句是李白一生的写照,痛饮狂歌,飞扬跋扈。

这里诗人的情感是热烈而复杂的。

对于李白的“狂傲”,杜甫是欣赏仰慕的,对于李白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的遭遇,杜甫又是心疼和同情的。

可是看到李白“空度日”、“呈雄”,他的心中却又起了几分规劝之意。

他仰慕李白的“狂”,但又不忍见他因“狂”而误了一生,所以才会劝诫李白“做人别太嚣张了”。

可以说,杜甫为李白也是操碎了心。

全诗言简意赅,却又令人回味无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杜甫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意,读来令人感动。

就像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所言:公赠白诗最多,此旨最简,而足以尽之。

不知你怎么看杜甫和李白的友谊呢?

作者:凯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