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诗词赏析

 高山仙人掌 2021-09-27


2021\09\27


图片

接昨日的《戏赠杜甫》,继续来聊李杜之间的那些事儿。

看到“赠杜甫”三字,或许很多诗友都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既然李白都给杜甫写诗了,那么杜甫一定会受宠若惊,赶忙回上个三五首,其中哪一首才与李白这首比较相配呢?

有人说就是《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二首都有“赠”字,都是七绝,都带点调侃的味道,并且都直呼对方的名姓,李白不称杜甫“杜二甫”,杜甫也不叫李白“李十二白”,一样的直率豪爽。

赠 李 白

图片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唐·杜甫

附: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解析

图片

资料记载,二首诗大致都作于公元745年,也就是李杜交往的第二年。那年,他们在山东兖州相会,李白见杜甫比往日清瘦了许多,开玩笑道:老弟啊,你作诗作这么辛苦,都累瘦了啊。杜甫看李白还是那样的“飞扬跋扈”,也忍不住规劝道:老哥啊,咱还是学葛洪专心炼丹吧,别再这么狂了。(纯属臆想,实际上这两首诗可能没有多大关系)

是啊,自从上次在齐州小别,他们俩就再没能放下彼此。当时,李白一心求仙问道,而杜甫则希望进入仕途,结果却是求道无果、入仕无门。李白拜别杜甫,回到任城,临别时与杜甫相约第二年在兖州相会。一年后的秋天,他们终于再度相见,同是失意之人,同为异乡飘蓬,他们心里除了相逢的喜悦,更多的则是对彼此的怜惜。所以,李白所谓的“戏”,绝不含讥讽杜甫之意。而杜甫所谓的“飞扬跋扈”,也没有批评李白的意思(崇敬还来不及呢)。

图片

“秋来相顾尚飘蓬”,言二人依然是随风飘转的蓬草,没有找到扎根的地方。“相顾”,互相看对方,因此这“飘蓬”不止形容李白,还是杜甫的自况。如此一来,杜甫就跟李白站到了统一战线,他们的共同“敌人”是那股强劲的“秋风”,是操纵他们漂泊人生的无形力量。

“未就丹砂愧葛洪”句,则主要从李白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无成。“未就丹砂”即没有炼成丹药,作为一个忠实的道教徒而学不好炼丹术,这当然愧对炼丹大家“葛洪”。“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李白对此事有着近乎痴狂的执着,所以,一见杜甫就拉着他(其实杜甫也好道)寻道人、找仙草,一起炼丹药,幻想一起成仙,可惜最终还是愧对葛洪了。

接下来二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对李白性格和气质的高度概括。“痛饮狂歌”可以说是李白的日常,豪放中略见一丝苦闷。古人什么情况下会狂歌痛饮?大概率是郁郁不得志时。李白青少年志向远大,曾以“大鹏”自比,称“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潇洒不羁的外表下必然有一颗强大的自信心,他还说“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怀经济之才,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这样的李白居然被“赐金放还”了,可以想象他心底积郁了多大的愤懑。他日日痛饮美酒,天天写诗狂吟,还想通过炼丹修道,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世人皆称颂他的“狂”,只有杜甫看出了他的“苦”。“空度日”是杜甫对李白的惋惜,但何尝没有几分的自怜不遇之意呢?

末句“飞扬跋扈为谁雄”,“飞扬跋扈”用在李白身上,当形容他意气飞动,不守常规,不受约束。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李白喜欢剑术,更多的是因为崇尚英雄主义与侠义精神。“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这些满是“杀人”字眼的句子,都可作为“飞扬跋扈”的注脚。而“为谁雄”的反问,则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图片

不过,对此诗的理解,一直存在争议,不知诗友们如何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