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生说钱”之27:麴文泰为何要铸“高昌吉利”钱?

 李平东方明珠 2019-11-06

上一节我们讲了,高昌吉利钱币中,“吉利”俩字是用汉语拼读的突厥语,表达的是“王”的意思。因此,高昌吉利的意思就是“高昌王”,它是由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铸造的。

这一节我们来说说:高昌国王麴文泰为什么要铸造“高昌吉利”钱?

实际上这与唐玄奘西行求法有一定的关系。

玄奘与麴文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是在麴文泰的盛情邀请之下,改变西行的行程来到高昌国的。麴文泰本来想拜玄奘为国师,留他常住高昌。被玄奘婉拒之后,麴文泰又要与玄奘结为兄弟。玄奘被迫同意留住高昌讲经一月,并答应取经归来时,留在高昌宣扬佛法三年之后,麴文泰才派人护送玄奘西行,并给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专门写了封信,请当时实际控制西域地区的统叶护可汗,沿途给玄奘提供帮助。

麴文泰的这封信保存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信中说:法师是我的结拜兄弟,他想去印度求法请您就像照顾我一样照顾法师,照会沿途各国给法师提供便利并护送过境。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统叶护可汗找到一位曾经在长安待过数年,会说汉语的青年,携带着他给沿途各国的国书以及法服一袭、绢五十匹,护送玄奘到达位于今天克什米尔地区的迦毕试国玄奘出发时,统叶护可汗还与群臣送出十余里。

如果没有西域当时的实际统治者统叶护可汗,给沿途打招呼并派卫队护送,玄奘是很难顺利到达印度的。

史书记载,统叶护可汗在收到玄奘带来的麴文泰写给他的信函之后,授予了麴文泰“颉利发”的称号。

实际上,麴文泰和统叶护可汗另有一层特殊的关系。因为麴文泰的妹妹,在这之前和亲嫁给了统叶护可汗,因此,麴文泰还是统叶护可汗的大舅哥呢。

联系上述这件事,我认为:麴文泰很可能是在收到“颉利发”这一称号之后,铸造了高昌吉利钱币。

这一推测从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能得到一些旁证。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沿途经过的焉耆、库车等国使用货币的情况,都有专门的记述。说他们是“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但是唯独对高昌国的货币没有记载。

小铜钱及铸钱钱范

考虑到玄奘当年曾经在高昌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高昌吉利钱币很可能是在玄奘离开高昌以后铸造的。即铸造年代的上限应该不会早于玄奘离开高昌的贞观二年(628),下限更不可能晚于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平定高昌。

也就是说,高昌吉利钱币应该铸造于唐贞观二年到贞观十四年,即公元628年至640年的12年间。

高昌吉利

这一推断与吐鲁番阿斯塔那519号墓葬中,和高昌吉利同时出土的墓志纪年为唐贞观十六年(642)也是一致的。铸造地点应该就在高昌当地,不可能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是铸于中原内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高昌吉利钱币虽然是麴文泰被授予“颉利发”这一称号之后铸造的。但是,联系高昌国的历史,我们发现:麴文泰铸造高昌吉利钱并不完全是为了纪念统叶护授予他“颉利发”这一称号,他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目的是为了加强其王权,这属于他推行的“延寿改制”政策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麴文泰铸造高昌吉利钱币的背景,以及麴文泰的政治用意。

高昌国位于今天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它最初是由屯田的汉人建立的一个农耕的国家。大约从北魏时期开始建国,先后经历了阚氏、张氏、马氏,统治时间都很短,直到496年麴氏王朝建立后,政局才稳定下来。

麴氏高昌王国后期,高昌国周边的柔然、高车以及铁勒被新兴的、更为强大的西突厥汗国替代。中原地区则是唐朝取代隋朝统一了全国。

周旋于周边强大势力之间的高昌王麴文泰,非常清楚高昌王国处于西突厥与唐朝两强之间,而自身的国力又很弱小,他既是西突厥的属国,又必须向唐朝称臣,两边都得照顾好,哪一方他都不敢得罪。

更关键的是在王国内部他还需要强化王权,加强统治。因此,他推行了“延寿改制”,在加强王权的前提下,采取了一些既能照顾现实,同时又内外有别的政策。高昌吉利钱币实际上就是麴文泰在这一政治背景下铸造发行的,属于他“延寿改制”政策的一部分。

说到“延寿改制”,我们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它的背景。

隋朝大业六年(610)麴文泰的父亲麴伯雅曾经受邀去长安朝见过隋炀帝,因为受到中华文化的感召,麴伯雅回到高昌之后,便积极地推行以华变夷,向中原文化看齐的改革。这项改革虽然获得了隋炀帝支持,但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其中最大的反对者,就是距离高昌很近的另一宗主国铁勒

《隋书·高昌传》记载说,麴伯雅“虽有此令取悦中华,然竟畏铁勒而不敢改也”即便如此,麴文泰的父亲所倡导的改革,最终还是导致了政变的发生,麴伯雅弃国逃亡,失国六年后于公元620年,在西突厥的支持下才又重新夺回政权,改元重光,史称“重光复辟”

关于这次复辟的幕后主使,史无记载,说法不一。实际上具体是谁似乎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原汉文化与西域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即所谓的汉、胡两种文化、两股势力对高昌的影响与争夺。

重光复辟四年以后,即公元624年,麴伯雅去世,其子麴文泰继承王位,改元延寿。为了加强统治,麴文泰围绕强化王权推行了一些新的政策,史称“延寿改制”。

限于资料,我们对延寿改制的具体内容所知有限,很不全面。但是,从目前所掌握到的一些事例上看,加强王权无疑是麴文泰改制的中心目标。于是,麴文泰就选择统叶护可汗授予他“颉利发”称号的机会,顺势铸造了高昌吉利钱币。

铸造发行寓意为高昌王的“高昌吉利”钱币,是麴文泰加强王权的需要。同时,这也是他在王国内彰显王权的最好方式。揭示和反映了高昌国王麴文泰,夹在唐朝和西突厥这两个大的政治势力之间的无奈和小心翼翼。

在高昌王的称号中,“王”他借用突厥语ilik或ilig(王)的汉字译音“吉利”,即采用“高昌吉利”四字的形,来表达“高昌王”的意,这既能在王国内部强调自己“王”的地位,因为高昌国的臣民都知道“吉利”就是王;对于西突厥来说,“吉利”就是“颉利发”,本身就是统叶护可汗授予的官衔;这对于唐朝方面来说也能交代,因为汉字“吉利”字面上仅是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祈福意思。这样就达到了在王国内部以及周边两个强大的宗主国三方之间都能接受、满意并解释得通的效果。只是在铸造钱币时,因受空间所限,“颉利发”便被简略为“吉利”两字。

高昌吉利钱币既符合圆形方孔钱的铸造特点,又能充分表达麴文泰的心意,真是完美之至!

可能很多钱币收藏爱好者都没有想到,“吉利”这俩个汉字竟然拼的是突厥语“王”的发音。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实际上这反映了隋唐之际高昌地区的文化融合现象,正是我们下一节所要讲的内容。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