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殇启示》连载177——178

 晨光_doc 2019-11-07

                    日记177  成长刚刚开始

我曾经就把稿子给了在苏州讲授心理课程的鲍老师,回话的时候她说“这样类型的书对公众的确有借鉴价值。这本书更多的是呈现创伤,如果你能够做好两件事:一是在出版前是不是和家人沟通好,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要预料到出版后社会舆论对你家人影响,所以看看是不是再过几年出版面世会好一些。二是你对自我的成长有很细致的感受,又学了心理咨询相关的课程,前面做了对过去经历的呈现,如果借助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阴影,获得心理的成长将是非常有益的,那时,你可以写你的人生故事下篇了,那里你给亲人、包括父母、爱你的妻子和儿子等将留下有阳光、有能量的精神财富。期待你的另一半成长。”“目前你的成长资源还需要积聚,如果有时间出去学习一下家庭治疗、表达性心理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与一些专业人员合作,进行自我表达与治疗,我想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你。”“等到你从的阴影中通过学习走出来,那时候再出版,将是更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的一位老乡——一位大学老师给我打的很长时间的电话所聊的,我很珍惜这通电话和内容,接电话的时候大半的时间,我的手和身体都在抖动,一度热泪盈眶。看来我真的需要被理解,也更需要成长。可以的说,我每写完一篇日记,我的内心就常常吐出一口气,真正的成长才刚刚开始,也是想让大家在见证我成长的过程或可以中共同来成长。

        日记178 无法名状的原因

现在,爸妈也是经常的对峙,吴家亲戚清一色地指责妈,是不是过于唠叨。在我看来,这个矛盾的本质就没有改变过,过去是以“教育“孩子为烟雾,掩盖了问题的主要方面。现在孩子坑完了,本质也就露了出来。

我家的事情,我原本都会和大姑聊的;大姑就是我的倾述师。

一天我到大姑家,大姑关心地问我,你爸妈年轻的时候,到底天天为什么事争吵?我说,主要原因有四项,一、爸在家总是突然发脾气,家里是他个人的泄怒场;别人在他眼里没有尊严。二、因为爸妈同爷爷分家后,我家掌管经济的大权的是爸,家里的钱,有一项内容是每月给爷爷家二十元钱。因为妈也惦念着自己娘家,毕竟自己上学后,家里就没有得到自己什么救济,过年节什么的,妈就嘟囔着给娘家寄钱,爸又反对,三、妈的思想意识受控于父亲,可情商偏高,所以又不服气,仅靠天天骂杂出气。四、爸妈绝无意见统一之时,只有骂孩子,才是唯一的话题。这些因素纠缠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连绵不休的内战。

在别人家,不是问题的问题,我家却却真枪实弹地较劲半个世纪有余。其中爸的不明事理和斤斤计较绝对是负有主要责任。

爸用手里的经济手段 要挟妈,给吴家办理所有对外的联络事物,妈无可奈何全部办到了。妈没有了别的资源,用不给我母爱来 要挟”爸,也完全彻底地成功了。这完全是把人逼到底线的结果。

本篇也是一个关于孝道的真实话题。也只有读懂的人,才会理解孝敬的心理内涵。对于极端的家庭,就不用说干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就是对其父母心灵的输血;顽强地活着,就是对祖辈的最大孝道。一个孩子惊人的付出,是对其孝敬的最好诠释,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

我把这些真实案例整理出来,也算对跟我有类似经历的人们和阅读中与我有同样情感起伏者的祝福报答。你的探究行动,也将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认可。在这里,通过你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是可以实现你家族的愿望的,这就是上苍留给我们的缘分和祝愿。

世界上就没有不孝的孩子。对于两岁前的孩子,没有父母想多活一天都不可能,你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你们的认可度。——心理咨询师李子勋

背景资料

下面介绍四份专家的案例分析,这四个案例和全文有紧密联系。夸张些说,这四篇文章,是为安慰同文章里的主人公有一样童年经历的人所写的。四份案例均出至心理学硕士、广州日报心理版编辑武志红。案例一、《六岁女孩为何自断手指》案例二、《十岁女孩为何宁死也不踏出家门》案例三、《毕节的四个孩子,死于什么样的绝境?》案例四、《你是不是残忍的看客?》;请读者自己下载分享,可以说剖析得知情达理又入木三分。

                                                                                                                 待续1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