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变法的始末——资治通鉴第三篇

 华夏客 2019-11-07

商鞅的名字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商鞅,他的出生的时代,大约和孟子、庄子同时,比孟子、庄子稍微早一点。

他是卫国人,保卫的卫,所以又叫卫鞅。他不仅是卫国人,而且是卫国国君的孙子。

当时这个贵族有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

天子的家族叫王族。

诸侯不管爵位如何,诸侯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但是不管你是哪一等爵位,也都可以统称为公,所以诸侯的家族叫公族。

天子的儿子就叫王子,天子的孙子就叫王孙,诸侯的儿子就叫公子,诸侯的孙子就叫公孙。

商鞅就是卫国的公孙,所以又叫公孙鞅。为什么叫商鞅呢,是后来他到了秦国,秦孝公封他商地,把商这个地方,封给了商鞅,所以就成他为商君,也叫商鞅。后来大家都称商鞅了。

商鞅是卫国的公孙,而这个卫国,在商鞅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小国了,变成了一个附庸国。谁的附庸国呢?魏国的。这个  卫  国是那个  魏  国的附庸,所以他虽然是贵族,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所以他只好到魏国的国相(宰相)公叔痤的手下去当一个家臣。

公叔痤(cuo)家里面是有管家的。管家的就叫家臣。公孙鞅就去做公叔痤的家臣(也可以理解为幕僚)。公叔痤对他非常赏识,说这个是一等一的人

才,了不得。所以公叔痤临终 的时候,就把商鞅推荐给魏国的国君魏惠王。魏惠王就是上篇结尾的魏璎

这个魏惠王,在公叔痤病重的时候去看公叔,说 寡人全靠先生帮助治国,万一先生有什么不测,寡人的国家该怎么办呢?公叔痤说公孙鞅可以替代我。魏惠王听了以后,一言不发,很不以为然。

公叔痤看出梁惠王的意思,便说:“大王,公孙鞅可是一等一的人才,如果大王不用他,就一定把他杀了。因为他要跑到别的国家去,就是我们魏国的大敌。”梁惠王说:“好,先生休息吧。

出来以后,公叔痤马上就把商鞅,当时叫公孙鞅,叫过来说:“孩子啊,我是没有办法。我必须先公后私,先君后臣。我要先对国家尽忠,然后才能对朋友尽我的忠。我刚才跟大王已经说了这些话,看来大王是不会用你的,你赶快跑。”

公孙鞅怎么说呢?说:“主公,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照。但是那个王既然不听主公的话用我,也不会听主公的话杀我,我用不着跑。”

果然,这个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出门以后就对旁边的人说,这个公叔痤是不是发高烧啊,说胡话,他让寡人把国家交给那个什么公孙鞅,不太搞笑了嘛。

(和魏惠王有关的一句话,大家一定听过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他爸,就是上篇中的魏武侯,他爷爷就是上篇很牛的魏文侯。)

等到公叔痤去世以后,公孙鞅他也找不到工作,他就去了秦国。

去了秦国怎么样呢?秦孝公见到他以后,当做宝贝,马上实行商鞅的(公孙鞅的)改革措施,一下子秦国强大起来了。后来那个魏惠王他肠子都悔青了。可是,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变法尽管非常成功,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杀了,而且死得非常之惨。什么刑法呢,车裂。什么叫车裂呢,五马分尸。但是车裂有两种,一种是活人车裂,一种是死人车裂。活人车裂就是把一个活人,头、四肢用绳子绑住,用五匹马同时跑,把人杀掉。还有一种就是分

尸,先杀了以后再分。那么商鞅受的是哪一种呢?估计是后一种,就是分尸,但也非常之惨。这是商鞅。

赶考先生以为故事里公孙痤的对国之忠和尽友之忠,果真是真性情,21世纪这么讲究的人,少了,

故事里商鞅的胆识是令人钦佩的,在21世纪,假如有同样的局面,商鞅应该是溜之大吉了,

这也是读历史故事,或者读其他故事的一个误区,

那些让阅文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不见得有可操作性,即便有,也应该看看自己和时代。

故事是演绎的,当下的呼吸,取决于你的抉择。

也许有些抉择是徒劳的

继续故事

那么魏惠王后悔了吗?后悔了,悔大了。

几年后齐国打败魏国,用的什么招数,

专业点,用的什么战术——围魏救赵,本篇后面会讲到。

借此时机,公孙鞅对秦孝公说:“秦国与魏国的关系,譬如人有心腹大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攻占魏国。为什么呢?魏国东面是险厄山岭,建都于安邑城,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享崤(xiao)山以东的地利(今河南省西部,)。

崤山又叫函谷关,是天下九塞之一,最出名的关键人物,——老子骑青牛西去。【居庸关,雁门关,山海关等等(九塞)】

它强盛时便向西侵入秦国,窘困时便向东收缩自保。现在秦国在您的贤明领导下,国势渐强;而魏国去年大败于齐国(桂陵之战——围魏救赵之典故),各国都背弃了与它的盟约,我们可以乘此时攻伐魏国。魏国无法抵抗,只能向东迁徙。那时秦国据有黄河、崤山的险要,向东可以制服各诸侯国,就奠定了称王称霸的宏伟大业。”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公孙鞅率兵攻打魏国。魏国也派公子为将军前来抵抗。

两军对垒,公孙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写道:“当年我与公子您交情很好,现在都成为两军大将,不忍心互相攻杀。我们可以见面互相起誓结盟,畅饮之后罢兵回国,以使秦国、魏国的百姓安心。”公子信以为真,便前来赴会。两方盟誓已毕,正饮酒时,公孙鞅事先埋伏下的甲士冲出来,俘虏了公子,又乘势攻击魏军,使其大败。

魏惠王闻知败讯,十分惊恐,派人向秦国献出河西一带的地方以求和。此后他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这时才叹息说:“我真后悔当年不听公叔痤的话杀掉公孙鞅!”

赶考先生以为可怜 公子 可以,

不必可恶商鞅,

人类是进化的,为什么人,越来越不厚道

科技发展世道为什么越来越操蛋,人心不古为什么

因为基因,不是现在人狡猾,是基因遗传的

通俗的说,(大趋势,也有特例,凡事没有绝对,)爷爷一个心眼,爸爸就两个了,孙子就三个了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怎么变的呢,具体操作是什么?后世之改革与商鞅变法也有诸多雷同,细细体味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城头变幻大王旗,老百姓一直都是老百姓,这些厮(贵族,既得利益集团)为什么不赞成

改革进入深水区,是触及灵魂的改革,

说白了就是分这些厮(贵族,既得利益集团)的好处。

他(商鞅,)对秦孝公说: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什么意思?

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

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

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

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陷于所知范围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之外开创大业的事。

商鞅又说——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

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左庶长相当于非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行政长官,在诸侯这个阶层里已经是最牛的了)的要职。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

以下这就是具体操作了

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给以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的,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家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徒木立信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贴一篇19岁太祖文章——商鞅徒木立信论

【普通一班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讥矣。乌乎!吾欲无言。】

他胸怀天下,俯览寰宇,用那时的话的讲,给他四万万赞。

读资治通鉴不见得能成伟人

伟人一定读资治通鉴。

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

(赶考先生肤浅的认为,这是——商鞅说瞅我干啥—太子说瞅你咋地—商鞅说干你)

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

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qian)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赶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商鞅过分的刻薄天下,嗜欲深者天机浅,

天下抱以请君入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