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哥●聊天】“中华民族的生死迁徙”之二:中国人生死迁徙的背后

 罗满元 2019-11-07

简要考察中国人的迁徙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忙着迁徙的背后,大抵上有三大原因:一是为战乱和天灾所迫;二是因为政治、经济和人口压力,政府有组织地移民;三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逐。

战争和杀戮是连在一起的,天灾和死亡是永不分离的。面对战乱和天灾,第一位的是求活命求生存,于是被迫“逃难”迁徙便成了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活剧。

翻开历史,我们看到,几乎每次统治政权更替和天灾人祸降临的时候,都会随着战乱和灾害而涌现出大批难民,他们不堪忍受战争的蹂躏和灾害的残酷而成群结队地,整个家族地,整个村子地,甚至是整个地区地大量外迁。古代的永嘉之乱时是如此,安史之乱时是如此,靖康之难时也是如此;现当代之交的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时还是如此。因逃避战乱和天灾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备尝了流离失所的逃亡之苦,他们往往会发出“宁做太平犬,莫做离乱人”的感叹;但一旦相对安定下来,他们又会发愤图强,努力打造新的生活。

从中国人口发展的波浪型轨迹看,一般来说,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大幅增长;而在社会动荡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减少乃至出现负增长。

中国人口的增长,从长时段的角度看非常缓慢,但从短时段的角度看增速在加快。从公元2年的近6000万到1850年的4.3亿,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10%;如果算到1949年的5.4亿,人口年均增长率也不过0.11%。但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人口从5.4亿猛增到14亿;年均增长率达到2.59%!中国人口达到1亿用了几千年,从1亿到2亿用了几百年,从2亿到3亿用了40年,从3亿到4亿用了30年,从4亿到5亿用了100年,而从5亿到14亿只仅仅用了70年!因此,只有在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时期,人口才能得到快速增长,同时政府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从而调整人口布局,减少人口压力,既要保障人口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又要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促进政权日益巩固。新中国建立以来,70年总体上和平与发展时期,为中国政府成功组织和引导“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峡大移民”、城乡“新移民运运”等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创造了条件。尽管对这些大迁徙有人还有不同看法,但从总体上看,对促进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都作出了各自不同的探索和贡献。

其实,无论哪一种迁徙,人们心底的愿望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古代的北人南迁,除了逃避战乱,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近现代史上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三次大迁徙,除了不可避免的“逃难”成分外,更多的是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寻梦”运动,因为他们并没有遭遇那种灭顶的战乱和灾祸,所以他们也就没有那种迫不得已像惊弓之鸟一样的哀怨和惊恐情状,没有那种听天由命跑到哪里算哪里的亡命天涯心态。在这三次大迁徙中,人们都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出发的,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勇气,带着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新幸福的向往走上了漫漫的迁徙之路。在当代,那些志在“三线”的“螺丝钉”,那些踊跃“上山下乡”的知青,那些涌进城里的打工仔打工妹,那些走出三峡的移民,那些移民海外的游子,无不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踏上迁徙的征途的。

尽管历史上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总是预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某种不平衡不安稳不安宁,但正是从这一次次的迁徙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完成了一次次的自我调节自我改良自我新生;同时,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又从中获得了一种新的意志、新的信念和新的力量。纵览中国人口的迁徙历史,不管是逃避战乱灾祸的迁徙、政府有组织的迁徙,还是自发、自由的迁徙,都从本质上表现出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这样一种“迁徙精神”:敢于正视现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进取精神;善于改变命运,不屈不挠坚韧不拨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乐于面向未来,不离不弃永不停步追求美好的梦想精神。这种“迁徙精神”是中华民族诸多优秀品质的一种折射和浓缩,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美好精神的基本构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