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父母在线对话著名学者、庄子研究泰斗陈鼓应先生

 新父母在线 2019-11-07

  3月26日,围绕幼儿读经和人文精神教育,新父母在线专访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的著名学者、道家文化研究泰斗陈鼓应先生。

  新父母在线:近年来,幼儿读经潮热了起来,您怎么看?

  陈鼓应:读经,首先要弄明白经是什么经,我认为让孩子背一背《论语》、《道德经》等经典,尤其是唐宋诗词,是很好的。人的心灵里要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这些中华经典就是。比如中国的古诗,给人美感,可以让人心情舒畅,让心灵纯净明亮。现在的孩子精神上的垃圾装得太多,心灵不要装那么多垃圾,读经就是装美好的东西。

  新父母在线:可是对几岁的孩子来说,很多东西并不懂啊。

  陈鼓应:孩子幼小的年龄,是不懂自己的背诵的经典,包括一些唐宋诗词,但这些东西会在孩子的心里慢慢发酵,就像种子一样,慢慢开启,就会与孩子的人生发生联系,成为孩子的人生智慧。我不会唱歌,小时候背诵经典时就像吟唱一样,感觉心神荡漾,很好玩。还比如冯友兰、金岳霖等大师,他们都是从小背诵这些经典,慢慢发酵产生作用。当然孩子只受这个教育不受别的教育不行,那样就会像浆糊一样。总之,读经在我看来,总比垃圾强。

  新父母在线:现在不少中国父母把很小的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接受所谓的西方教育,您怎么看?

  陈鼓应:1979年,我第二次到美国,孩子都到了美国接受教育,女儿读初二,儿子读四年级。根据我自己的亲身体会,不建议中国父母过早地把孩子送出去,因为没有文化的根。

  新父母在线:您认为当下的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陈鼓应:我认为最缺的是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心性的修养。一切都充满物质主义,一切都太功利。这正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每个人心里物化的东西太多。教育也是这样,不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不重视学生心性的修养。人文精神的缺失就会让人变得俗不可耐,这要引起重视。

  新父母在线:年轻人应该怎样学习道家文化?

  陈鼓应:一定要读原著,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原著慢慢读进去,就可以与先哲进行对话,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生命的内涵。另外,读原著才能找到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这样才能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道家文化的源头是老庄,老子和庄子的著作,可以参考我的《老总注译和评介》和《庄子今注今译》。

  人物介绍: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9年离台赴美,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再次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编诠释》及《耶稣新画像》等书。其中,《道家的人文精神》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子部学奖”。陈鼓应先生荣膺“2015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