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小陈茶事 2020-03-20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红油赤酱的炒菜方式,最能掩饰食材的本味。

尤其是不新鲜的海味,猛烈的滋味,能将那股子若有若无的腥味遮掩得彻底。

某次在外,就被套进了这样的套路中。

海蟹切块,裹上面粉先油炸,再用香辣的调味热热闹闹地炒上一盆。

乍一看,红亮诱人,着实美味,香气扑鼻。

但吃惯了新鲜海蟹的李麻花一尝便知道有问题——

蟹肉太软了!

即使用高温油炸,内部的蟹肉依旧软趴趴的。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香辣调味遮掩得住一时滋味,饭后喝茶,那股子腥味仿佛回溯一般,隐隐约约,挥之不去。

果然,当晚,尝过那盆海蟹的几位朋友上吐下泻,不成样子。

调味、调料,能掩盖一时的食材本质,却并非万无一失。

白茶中,听说也有这样的套路。

听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

嗨,着实可笑。

春白茶和秋白茶,不同的季节,早已赋予它们全然不同的基因!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2》

春秋之分,采摘时间和品类的差别

四季,是有所变化的。

春暖秋凉,夏燥冬寒。

不同的季节,人们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穿着。

而不同季节的白茶树,也有不同的“穿着”。

故而,茶叶在不同季节的外貌特征,是大不一样的。

春白茶中,品类最为齐全。

其中,白毫银针、白牡丹和春寿眉,它们的采摘时间略有不同。

白毫银针是春白茶的先锋,首先采摘。

三月,从寒冷的冬季捱过来的白茶树,响应春风,冒出细细的嫩芽。

这芽尖形似粗针,白毫细密,笔直而坚挺,肥壮的芽头一旁是小小的叶壳。

外形如此,便是白毫银针。

采摘过白毫银针后,便到了白牡丹的时候。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白牡丹的外形,果真如“花”。

两篇小萼叶托着已经长细长高的芽头,将中间的芽头像花蕾一样保护起来。

从外观上看,果真如一朵精巧的小花。

形照其名,人们将四月初采摘下的这种白茶,称呼为白牡丹。

紧接着白牡丹之后的,便是采摘春寿眉的时间。

从谷雨前开始,直到立夏时分,一芽三、四叶的茶叶被采摘。

萎凋、烘干,便成了春寿眉。

春白茶,品类何其繁多。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而秋白茶的世界中,除却少部分定制的秋牡丹,唯有秋寿眉。

秋季,白茶树生长缓慢。

从白露之后,到寒露时节,各自细分为白露寿眉,白露寿眉和寒露寿眉等。

秋干气燥,茶树生长较为迅猛,而秋寿眉的产量,更是远远大于春寿眉。

春白茶和秋白茶,品类不同,各有不同。

而它们之间的对比,需从寿眉的品类中的细分。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3》

春寿眉和秋寿眉:“体型”、色彩不同

春寿眉和秋寿眉,秉持着同样的采摘标准。

故而,它们同样一芽三叶或四叶、枝叶相连,但它们的“体型”,却大有不同。

春寿眉生长在温和轻柔的春天,也在春季进行采摘、萎凋。

较低的温度、柔和的阳光,雨雾繁多,滋养着生长的白茶树。

茶树上的叶片,分外娇嫩,即使是暮春时节采摘的春寿眉同样如此。

春寿眉的茶青,叶片大都较为细嫩,茶梗也较为纤细。

春季,采摘下来的春寿眉,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

故而,从色彩上看,春寿眉带着春天的深绿浅绿绿,浓郁而鲜明。

但到了秋天,情况便大不相同了。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秋天的天气,即使是秋高气爽的天气,也难免有“秋老虎”的侵袭。

秋季的太阳比起春季,已经燥热了许多。

更别提秋燥来袭,空气中水汽较少。

此时,白茶树为了保护自己,健康成长。

叶片外层,积累了一层厚厚的的果胶物积,通过这层保护,减少水汽和内物质的蒸发。

秋寿眉的茶青,叶片看起来厚实了许多。

尤其是输送营养的茶梗,更为粗大。

粗枝大叶的秋寿眉,整体比春寿眉大了一个型号。

而且叶片中的叶绿素,更是难以承受秋季阳光的热度。

白茶叶中的叶绿素在光照下分解,花青素和茶红素的诞生,使得叶片的绿不再那么纯粹。

此外,秋寿眉采摘凋萎的过程中,依旧接受着秋季和煦的阳光。

萎凋过程中,叶黄素和叶褐素逐渐占据了叶片的内部空间。

因此,秋寿眉一般都五彩斑斓,深绿古铜,黄褐墨绿交织,仿佛林中落叶一般。

春秋寿眉的差别,体型、色彩上,有着天壤之别。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4》

春寿眉和秋寿眉:滋味、香气上的区别

香气,滋味是白茶的灵魂。

没有香气的白茶,便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

没有滋味的白茶,弃之,更不可惜。

而春寿眉和秋寿眉在香气上滋味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说起春白茶,鲜爽二字便窜进了味蕾。

确实如此,春寿眉的白毫香、花香交织出春白茶独有的清新香气。

即使在干茶时也可以一闻而知,那是凝聚了春光雨露的气息,内敛而清新。

而秋寿眉干茶的香气,则更为成熟张扬。

嗅闻,草药香比花香更重,草木香气占据了主调,花香只能占据细小的空间。

沸水入杯,盖香的差距更加明显。

春寿眉的盖香,依旧以草药香为主。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清新的草木香气混合了水汽,到后期,花香逐渐冒出,带着春季应有的清爽。

秋寿眉的盖香则淡了几分,以草药香为主调,果香为辅,后期才会有细微的花香。

春秋白茶茶汤的香气、滋味,区别分明。

春寿眉的茶汤更鲜爽,是因为叶片中浓密的白毫发挥作用。

鲜爽的毫香如同迸裂的鲜笋,再往后,花香再也掩盖不住,清幽拂过你的鼻尖。

白毫带来的鲜爽茶氨酸,如玉米须煮水般的清甜,鲜爽滑腻。

啜饮一口,茶汤带着温柔的水感,稠密的汤水,可见密密的白毫静谧沉浮。

花香和回甘,甜蜜和清鲜,春寿眉的滋味亦可代言春天。

秋寿眉则比春寿眉更加成熟,花香过后,药香登上了主场。

茶汤中先声夺人的是它稠密的茶汤。

果胶物质丰厚的秋寿眉,在沸水的作用下融进了茶汤。

茶汤的稠度增加,如蜜一般,水面如镜。

秋季成熟的气息,茶汤中不言而喻。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5》

时间的陈化,会模糊春白茶和秋白茶的界限?

白茶,最分明的特质,便是它经得起时间陈化,经得起长时间储存的特点。

那句出了名的俗语——“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便出于此。

从新白茶到老白茶,必须迈过三年的门槛。

而白茶的工艺简单,仅仅萎凋、烘干,两道步骤而已。

这简单的工艺,保留了茶叶中大部分的内物质,更保留了茶叶中的酶物质。

新白茶时期被点醒的酶物质,在三年的时间中,与白茶的内质不断进行酶促反应。

新生的黄酮类物质,是老白茶温和药性的由来。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的药用价值极高——

一、能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管的脆性,改善血管通透性,三抗三降。

二、许多黄酮类成分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及抗菌的活性。

这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会特别眷顾于春白茶或者秋白茶。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二者,都能在陈化后诞生这特殊的化合物。

然而,春白茶和秋白茶的差别,依旧分明。

时间,并不能改变春白茶和秋白茶之间的体型差距。

时间,也不能改变春白茶和秋白茶之间的色彩起点。

春秋白茶,都在陈化的过程中,颜色变得更加暗淡,香气蜕变。

然而,它们的差别依旧明显!

若是茶商拿着一块斑斓的寿眉饼,以春寿眉饼的价格贩卖,必定是欺诈!

别被似是而非的“时间”借口所欺诈——

认清春秋白茶的区别,才懂得它们老去后的容颜!

茶商说,多年陈化后的春白茶,与秋白茶没什么差别,这是不懂白茶

《6》

春白茶和秋白茶,是诞生在春季和秋季的白茶。

春白茶,品类齐全,每一类,都带着鲜爽滋味。

秋白茶,品类单一,却将寿眉的滋味发挥到极致。

单是寿眉,却也足够多姿多彩,任君选择。

白茶树小心翼翼地孕育新的叶片,从土壤云间获取水分,收获阳光的帮助。

等候——等候营养物质盈满叶片,采摘制作,即成白茶。

此时,已经定下了它们的外貌差别。

时间能使它们的色彩暗淡,却不能模糊它们的界限。

喝懂秋寿眉粗枝大叶下的温柔,感受春寿眉清新馥郁的香气。

高山流水遇知音,睡来谁共午瓯茶?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