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凌羊 | “温柔而坚定”和“快乐教育”,是育儿鸡汤界的两大骗局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温柔而坚定”和“快乐教育”,

是育儿鸡汤界的两大骗局


文/晏凌羊

1

“育儿鸡汤界”有一条被捧得很高的对父母的“告诫”,名叫:温柔而坚定。

可我发现,这是一个悖论,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逗号四岁时,我带她和闺蜜一起出去旅游。

一路上,闺蜜跟我说,我发觉你现在怎么对孩子越来越没耐心了啊,我两个儿子(双胞胎现在两岁,我从来舍不得吼他们。

现在,闺蜜的孩子已经五岁了。有次我给她打电话,她嗓子沙哑着接电话,我问她咋地了。她回答,吼孩子吼的。

我小侄子比逗号大三岁。我没孩子之前,也觉得弟媳对儿子好没耐心,换我一定怎样怎样。

现在,我只想说一句:苍天饶过谁。

孩子三岁之前,我也很少吼孩子,温柔得很。但孩子到六岁之后,当真是完全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有些事情,真的,真的只能靠吼来解决。

你态度软、好说话,她就蹬鼻子上脸;你强硬,她才愿意遵守你的边界。

某日,我忽然觉得:温柔而坚定这个反人性的词,到底是谁提出来骗钱的?

你去小学课堂和培训机构看看,有几个老师是靠温柔而坚定维持课堂秩序的?

特别是舞蹈课、体育课,让一群多动儿童各归其位,你当真以为那么容易?

大家也不必拿国外的父母做例子。

你是不是以为在旅游景区、公共场所以及网上视频里见过几对外国父母“温柔坚定”的模样,就以为自己了解到了全貌?

可问题是,我们自己在公众场所、旅游景区也不吼孩子,更不会把自己吼孩子的视频拍出来发到网上

就我自己接触的那几对老外来说,“从不吼孩子”也是做不到的。

当然,写到这里,又不得不加一句“防杠提示”:这里说的是父母做不到从不吼孩子,而不是主张父母拿吼孩子来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看孙俪反省自己老吼娃的微博,我乐了。

我跟你们说,从不吼孩子,根本当不好母亲,因为你自己会崩溃。

那些在公众面前表演自己如何对孩子温柔而坚定的,要么根本没孩子,要么不经常带孩子,要么在公众面前表演完好妈妈人设,推开键盘就开始吼孩子……

恕我见识短浅,我身边能做到从不吼孩子的大人,一个都没有。

so,让我们都放下吼孩子的内疚感和当全能妈的自我苛求,带着愉快的心情吼孩子。

当然,也要允许孩子吼你,并且不要把吼孩子变成常态就ok了。

孩子是人,我也是人,谁也不是谁的奴隶不是?

2

“育儿鸡汤界”还有另外一个词比较流行:快乐教育。

我从来都不是快乐教育的倡导者,甚至常常觉得快乐教育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本身就有种难以形容的荒诞感。

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东西,不管是学习知识技能、参加劳动还是搞发明创造,本质上都与人类好逸恶劳的本性相背离。

对大人而言,能在家里吹着空调躺着看电视,谁愿意大热天跑出去上班赚钱?对孩子来说,花时间、精力去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比花钱去游乐场玩要辛苦、痛苦。

大人尚且如此,你让一个小孩坐在钢琴前练习枯燥的钢琴曲、坐在书桌前做枯燥的数学习题集、背诵枯燥的语文课本,还要让TA感觉到很快乐,这几乎不可能。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尽力让孩子们发现学习和劳动的乐趣,发掘容易坚持下去的天赋。这种乐趣不一定能马上兑现,但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某件事情,经过长期痛苦的坚持后,是可以有“大甜头”的。

成天倡导快乐教育,孩子只要一抵触学习就让家长反省自己的问题,这是耍流氓。

学生时代,我就认识这样一个同学:他特喜欢带头去操场玩,但是,当他把其他同学都引到操场后,自个儿就找个借口回教室温习书本......

我有时候怀疑那些倡导快乐教育的人,心态是不是跟这个同学一样:先麻痹了敌人,自己才好突围?

恕我心理阴暗,我老觉得某些人大搞快乐教育,就是为了弱化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力、削弱他们想实现阶层突破的动力,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既得利益。

是不同意给孩子“100%自由的。

我觉得自由就是游泳池里的水,而规则就是游泳池的边界,没了这个边界,你空谈自由毫无意义。孩子也是人,是人就有“好逸恶劳”的天性。

就拿我自己的小孩来说,你要给她充分的自由,那她连学都不想上、作业也不愿做。

每个人能占有的资源有限,能高效利用资源就是好教育。

别人的套路,未必适合我们。

3

这些年,社会上出现一大堆“鸡汤教主”“专家”。

一堆没生养过孩子的,教育别人该怎么生养孩子;一堆没创过业的,指导别人该怎么避开创业雷区;一堆没做过营销的,上台给别人讲应该如何做营销……

育儿失败、创业失败、营销失败的人讲育儿、创业、营销等话题,我愿意去听;但没有过这些经历的人讲这些,就当TA是“纸上谈兵”吧。

纸上谈兵当然是可以的,任何人都有这个资格,何况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得来的,但我还是认为: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过实践经历的人说的话,会让我觉得更可信。

我知道大家在育儿这个领域比较容易焦虑(我自己也是,但越是焦虑,越要稳住。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承担,都会承受各种压力和困窘。正因为谁都不容易,所以每个家庭成员把自己照顾好(把身体照顾好,心情照顾好,就是在对家人好。

孩子重要,我们自己也重要。

我们都是新手父母,都需要学习,但现代亲子教育方法的错综复杂,各种学者专家各执一词,听谁的?

我觉得父母们第一个要做的,不是去听专家说什么,而是要自己问自己:我希望自己怎样做母亲,用什么方式影响我的孩子。

其他人说的,觉得有道理的,就听一听,没道理的,就“呵呵”了事呗。

不要忧愁,不要内疚,咱们都只是个普通妈妈,不是超人妈妈。

不完美是生活中的必然,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就好。

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狂风巨浪、飞沙走石等着你去战胜,而孩子,永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瓷实。

仔细想想,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有这种不如意,就是有那种不如意,可也正是这些如意和不如意的千差万别,造就了我们的不同。

古人老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人能获得多大的成就,家庭和个人努力在其中起的作用当然会比较关键,但别忘了这世上还有“命运”这两个字。

在育儿问题上,咱也学着“尽人事,听天命”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今天是逗号的散学典礼。一大早,她非要找到她认定的那个发卡才肯去学校。没找到,她就开始闹情绪,哭到眼睛和脸肿成猪头,哭到过了上课时间,再不好意思再去学校。

看她哭得六亲不认的样子,我心想:老天啊,把她塞回我肚子里去吧。

为转移她注意力,我把她带去陪我看牙。我自己也因为她不肯提前一天找好发卡又不肯将就着用别的发卡而生气,没怎么搭理她。

她大概是自觉无聊,开始学唱《童话》里那句“你哭着对我说,电话里都是骗人的”,而且,用的是一种极急促极怪异的调,然后我就再也憋不住笑了。

回来以后,我去公司上班,她跟我说:“妈妈,你要早点回来哦。你要永远记得,我很爱你的呦。”然后,我的心就化了。

一天之内,她能让你气得七窍生烟,也能把你逗得捧腹大笑,更能让你觉得生活甜蜜似糖。

我忽然有点理解了为何大多数单亲妈妈离婚后不愿意再婚,因为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在走向独立之前(10岁前?),会给到你一种类似恋爱的感觉。而且,因着血缘关系,这份情感关系不容易断裂。

一想到将来几年后,家里的小屁孩独立意识增强,再不会你一下班回家就屁颠颠跑来给你开门,不会因为“妈妈回来了”而大呼小叫,甚至都不愿意再和你合影......还真有点失落呢。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