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19世纪英国画家罗塞蒂的油画作品《珀尔赛福涅》?

 文豪学者 2019-11-07

罗塞蒂(1828年——1882年)是英国19世纪“拉斐尔前派”非常重要的代表画家,同时,他又是颇有成就的诗人,属于英国艺术史上全能型艺术家之一。

拉斐尔前派是以罗塞蒂为首的英国几个年轻画家,在19世纪中期发起的一场美术改革运动,这几名画家非常推崇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大师拉斐尔之前的艺术风格,对拉斐尔之后的艺术风格嗤之以鼻,因此,他们尊崇的艺术风格被称作“拉斐尔前派”。

《珀尔赛福涅》是罗塞蒂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74年,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

画面整体色调黯淡,只有上部有少许亮光,整个画面的设置颇具象征意味。

画中人物是一个名叫“珀尔赛福涅”的少女,她是农神之女,穿着象征忧郁的深蓝色长衫,她被冥王掳走后,强迫她做了妻子,她虽有不甘却无能为力,表面上只好顺从,内心却犹豫不决。

她手中拿着一颗红石榴,红石榴象征着这场不幸的婚姻,以及冥王的诱惑,如果她吃下这颗红石榴,则代表她彻底顺从了冥王的意志,陷入了诱惑的漩涡,从此与自己的幸福和亲情彻底断开关系。

此时,她把红石榴举在胸前,吃还是不吃,她拿不定主意。她身后的亮光象征着光明、幸福和亲情的召唤,同时对她也有很大的诱惑。她挣扎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幅画的主题就是,在外界的诱惑之下,意志薄弱的人容易越陷越深,当他陷入诱惑,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只有那些心存信念,懂得节制的人,才有可能依靠顽强的意志力,慢慢走出诱惑的泥潭,正确面对自己的人生。

面对诱惑挣扎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成长和升华的过程。

罗塞蒂之所以画这幅画,跟本时期英国的艺术氛围有很大关系。

此时期的英国艺术圈,陷入了一种怪圈,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为首的学院派画家,对维多利亚时代那种甜俗、僵化、空虚、程式化的艺术风格爱不释手,对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流派却视而不见,导致英国艺术一直止步不前,远远落后周边国家。

因为这类作品有人买单,画出来不愁销售,对画家是极大诱惑,画家们为了讨好上层的趣味,为了多卖些钱,始终不愿放弃这种画风。

同时期的法国、西班牙、德国,已经开创了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派等多种流派,艺术氛围热火朝天,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而英国艺术家仍然在走老路。这让罗塞蒂非常不满,所以,他就画了这幅画,旨在讽刺英国艺术圈的顽固不冥和陈陈相因的艺术风气,期望英国的艺术家能主动肩负起推动艺术向前发展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