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传承百年的皇家技艺曾经获得万国博览会大奖,现在都是玉石做的!

 和玉大叔 2019-11-07

中华之精妙绝技数不胜数,历史说明中国人民也是非常热爱发明创造的,尤其在工艺的方面,几千年来都冠绝全球,比如青花瓷都能成为中国的国家记号,可见中国人的钻研精神。

今天和玉大叔要介绍一种非常古老的雕刻技法,在古代就已经非常盛传,而到了今天几近失传,这种技艺有个听起来很有“盗墓精神”的名字——鬼工球

鬼工球又叫象牙套球,是一种圆形的手工艺品,象牙在中国的应用已经很多年了,还能做成精妙绝伦“魔方”一样的工艺品您见过吗?这鬼工球简单来说就是非常高超的手工技术,把一整块圆形的象牙一层层掏空,雕刻成一层一层的嵌套象牙球,其中的难点在于内部的象牙球必须每层都是独立的圆球,都能够独立转动,然后还要在多层雕刻出非常好看的雕饰。

和玉大叔遍查资料,也没有得出这种技法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只知道古代就喜欢用白色的象牙来雕琢,古人拿在手中把玩的时候,要用金簪深入各个孔中,然后依次拨动内部的球体,球体旋转不生涩,乐趣无穷。

从图片上我们就能感觉出这玩意制作起来一定是非常的耗时耗力,由于工艺难度很大,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和失误,否则整个雕刻就会前功尽弃完全报废,加之象牙自古就是非常名贵的贡品,最后这门技艺只有皇家才能享受的到,小横香室主人所著《清朝野史大观》中对此评价:离娄(历史上传闻的千里眼,观察细致入微)和公输盘(就是鲁班)在世,都不一定能做出来。相传清朝的时候还曾经因为过于耗时耗力,费用支出甚巨,曾经被节俭的雍正皇帝下令停止制作,但嘉庆年间,清代的工匠就可以制作出嵌套了11~13的鬼工球了。

这么精妙的东西该如何创作出来呢?首先需要把象牙打磨成一个球体,然后在上面先均匀打出最大的孔,使用一种特殊的雕具深入这些孔中,进行横向的缓慢切割分层,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在内层掏出越来越小的孔径,也横向挖出越来越多的嵌套层,最后把所有的层都转到最大的孔位,一次性雕刻出花纹。

这么精妙的玩意,让外国人大开眼界还要追溯到1915年的万国巴拿马博览会,我国有一位广州的牙雕大师叫做翁昭,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和祖传技艺,雕刻出一个足足嵌套了25层的鬼工球前去参展,引发轰动,没想到在会上日本人居然也拿出一个鬼工球,嵌套了26层,比中国的最高技术还多一层。

翁昭深知这种独门技术日本人不太可能掌握,于是提出要比试一番,他想到一个绝妙的鉴别法,在大家的鉴证下,把中日两国的鬼工球同时放到水中煮,中国的作品自然完好无损,日本人的鬼工球却突然散架破裂,原来日本人是先雕刻好以后用胶水粘起来的,这样一来,最后获奖的自然是翁昭了(翁昭后来的最高纪录是57层!)。

这么复杂的技艺,今天来看投入产出比很差,加之象牙在中国禁止交易,所以现在的鬼工球多选用玉石来制作,可惜玉石没有象牙那么好的延展,不可能雕刻的如此细致入微,加上十分费工,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玉石鬼工球基本都是机器雕刻出来的,层数也比较浅,但仍然是一个十分有趣好玩的物件。

各位如果有幸在玉石摊位见到了,不妨买一个回家,哄哄孩子也是很不错的小玩具呢,当然,如果能在和孩子一起游乐的同时,给宝贝讲一讲鬼工球的历史故事,那大叔的分享文章就算没有白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