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的学习成绩中,老师的功劳究竟有多大?

 人生拼图 2019-11-07
原创: 阚兆成


阚兆成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有的老师看了我在蒲公英评论上写的《家庭教育究竟是如何影响学习成绩的?》一文后问道:学生学习成绩中老师的功劳究竟有多大?回答好这个问题,对于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推进家校共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讨论学习成绩中老师的功劳,必先弄清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就是孩子对学习喜欢还是厌恶、接受还是排斥、认真还是敷衍、坚持还是随意。知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好学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当做一种强迫性的苦差事,老师、家长逼着才学,带着逆反心理去应付。

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与兴趣有着很大的关系,兴趣对人的未来发展起着全面持久的推动作用。俗话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即教给知识,不如教给学习的工具或方法,更不如培养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兴趣而达到的境界是:积极主动、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持之以恒。把兴趣提升为乐趣的表现是:兴奋不已、全神贯注、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当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时,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感到快乐。

三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动力是前进的力量之源。学习动力有三种,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是发自个体内心的学习需求,这是学习的原动力。拉力是外界对学习者的一种期待,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是为实现一个既定目标而从事学习活动。譬如:为得到家长奖励、教师表扬、同伴赞扬或要获取学历等。压力是客观现实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压力主要来自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要求、学生间的攀比等,有时,压力也来自于自己制定的高目标。推力是给自己学的,拉力是给他人学的,压力是要我学、不是我要学。压力、拉力只有转化为推力,才能对学习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就是让学生从不自觉、半自觉到自觉学习的过程和行为。古语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生”,主要讲的就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习惯养成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日本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为0.82,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学生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习惯和成绩成正比,好的教学重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五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最大的可变量。学习方法是学习的技术性因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理想学习成绩的前提。方法适当,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就会变得轻松、高效,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稍微多一点,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升,这是事半功倍的学习状态;方法不对头,在学习上投入大,也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这是事倍功半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潜质、气质和特点,帮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想学不好都难。

六是学生学习障碍的消除。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困难和障碍,为学生消除学习不利因素和障碍的能力大小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其实仍不知道教师、教材、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各占多少比例?仍不知道如何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仍不知道学习的驱动力有哪些?各个驱动力的驱动原理是什么?仍不知道感知、记忆、模仿、练习、理解、运用对学习的作用、作用原理、作用效果如何?仍不知道如何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痛苦、焦虑?仍无法评估学习活动成功与否的具体原因。谁把问题琢磨的清楚,解决的到位,谁的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除以上因素外,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还有许多,有遗传、家庭环境、教育条件、行为习惯、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教师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中,有的作用大一点,有的小一点,作用点越精准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就越充分。

其次,讨论学习成绩中老师的功劳,也必须弄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的权重关系。

众多的论述中,都把家庭教育摆到三大教育的首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影响孩子成长因素的排序是:一家庭,二学校,三儿童所在的集体,四儿童本人,五书籍,六偶然出现的因素。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在《家长对孩子学力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大量研究发现,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的贡献率不超过15%。上海平和国际学校校长万玮在《下一代人的宿命,决定了今天教育的使命》文章里写道,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比较主要的可分为:家庭、社会与学校三大块,这三者的比例大致是7:2:1。

第三,讨论学习成绩中老师的功劳,还必须弄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1+1>2的效果。

弄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分清家校边界,明确家校职责,让学校做学校该做的事,家长做家长该做的事,才能更好发挥合力育人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属性,要求教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施展个性、特长和天赋能力的环境,为不同学生学习提供启发、引导、支持和服务,为不同学生及时消除学习不利因素和障碍,因材施教,保障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习惯的老师,好习惯决定好成绩,家长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掌握把控时间的能力,注重理想、目标、态度、规矩、心态、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此可见,在教育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教师为主家长为辅,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家长为主教师为辅。也就是说,在学校和家庭影响学习成绩的具体权重方面,当前虽没有准确的界定,但从大量实践中可以观察到,如果二者单独发挥作用,学习成绩只能达到70%左右的程度,但二者若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就可能达到90%甚至100%的程度。因此,新形势下家校一定要形成合作意识、共育意识,这才是有利于大面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这里是中教传媒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