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京买房的鲁迅为什么在上海只能租房?

 兴盛传承馆 2019-11-07

大家都是沪漂族,谁也不比谁容易。

——鲁迅(我没说过这句话)

鲁迅,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民族斗士。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1927年——1936年,他还是一位“非典型沪漂”

他和夫人许广平一直在上海租房住,虽然工资位列高等,但也一直为房子烦恼。

在民国的众多文人中,鲁迅先生算得上是特别有投资头脑的,他曾把绍兴祖屋卖了,拉着弟弟周作人在北京买房。

而且当时他的工资相当可观,1921年在北京的月薪就高达300大洋,相当于当时小学老师的近10倍。

要知道1920年代的上海,普通工人每月的工资,大概在20大洋上下。

这样的鲁迅,1927年和夫人许广平来到上海,还是被房租扼住了咽喉。

1930年4月8号鲁迅日记中的一段:

“上午广平来。下午看定住居,顶费五百,先付以二百。”

顶费,就是转手费。每搬一次家,都得交一笔顶费。在当时的上海,除了房价高,顶费也很高。

鲁迅也跟挚友许寿裳吐槽,说自己在上海轻易不敢换租房子,因为“屋少费巨,殊非目下之力所能堪任”。

先生还有句话:上海的房租很贵,空气很坏,但此外也无可住之处,也还只得在此混一下了。

太真实了,是不是像极了每个月都交不起房租的自己!

鲁迅在上海租过三个地方,分别是景云里23号、拉摩斯公寓(四川北路2093号)、与山阴路132弄9号。

最有名的要数景云里23号,就在现在的多伦路文化街上。

多伦路全长不过五百多米,人少又冷清,但当你真的走进去后才会发现它的伟大之处。

这里记录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青年们的“沪漂故事”,为房租发愁的鲁迅先生还是其中生活较为优渥的。

这张”沪漂名单“上有: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瞿秋白、丁玲……

看过电视剧《伪装者》的同学应该记得,明楼到上海后与中共地下组织接头,就约在是窦乐安路咖啡馆

其实,这个“窦乐安路”就是多伦路的原名,是以曾被光绪钦点为“进士”的英国教士,伦教圣教书会总干事窦乐安命名的。

这里有“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之称,打这些曾经的名人府邸前走过,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❶孔公馆

多伦路250号

1924年建造,曾被叫作“孔公馆”,住着四大家族中之一的孔祥熙家,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❷白公馆

多伦路200号

曾经的“白公馆”,抗战后,白崇禧一家曾住在这里,白先勇的童年也是在这座宅邸里度过的。

❸景云里

多伦路135弄背后

弄堂口过街楼,“景云里”三个大字凸显,建于1925年,因岁月风雨的洇润,三个字斑斑驳驳,透着沧桑感。 

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都曾在此居住,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

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多伦路201号2弄

名传青史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是在这里酝酿而成的,用文字的力量打开了旧中国的新局面。

❺夕拾钟楼

多伦路119号

这钟楼的名字,取自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❻老电影咖啡馆

多伦路123号

钟楼北侧,有座老电影咖啡馆。店外的卓别林雕像格外引人注目,浓浓的老上海情怀。

昏黄灯光、轻扬音乐、绒布沙发、黑白相片、吱吱响木地板,不时播放的国内外老电影,真有点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❼达洛克餐厅

多伦路90号

老电影咖啡馆对面,门前坐着一尊丁玲的铜像,无论是劈情操还是和闺蜜聚餐,这里都能满足你。

❽鸿德堂

多伦路59号

鸿德堂始建于1925年,是极少数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身体在车厢摇晃 / 而心却遗失在了甜爱路 / 这是甜爱路 / 落单的人请绕行——张烨1984年5月《车过甜爱路》

离多伦路不远,还有一条著名的小马路——甜爱路,这条不足五百米的小马路,被誉为上海“最浪漫”的道路。

据说当年鲁迅先生和夫人也常来此散步。


这条名为甜爱的路,在其近百年的历史中,见证了无数爱情,在路人絮絮叨叨的吴侬软语中不言不语。

甜爱路的路口有个特别的爱情邮筒,从这里投出的邮件都可以通过这里的邮戳感受到一份爱心与浪漫。

道路两侧由28首中外著名爱情诗篇组成的“爱情墙”。

沿着这条小马路静行,感觉阳光和空气都是甜蜜有爱的。

这里藏着很多人的青春记忆,时隔多年,两鬓斑白的老夫妻回到这里,回到爱情开始的地方。

甜爱路上藏着很多小资有情调的咖啡馆,每一个都浪漫气息爆棚。

甜爱咖啡

甜爱路129号

这家始创于1999年的咖啡馆已然成了甜爱路的“地标”,成为无数情侣们的朝圣地。

偷时-W CAFE

多伦路137号

这家黄色外墙的咖啡馆在路口十分显眼,以乐高为主题的,进门随处可见的乐高积木。


怎么拍都好看,分分钟狙击你的少女心!

红丝绒蛋糕
樱花拿铁

1933年,鲁迅搬到了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茅盾前来祝贺他乔迁之喜。

鲁迅就对茅盾说:“你为什么不搬过来呢?,这里还有空房。”茅盾问:房租几何?鲁迅答:六十元

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昂贵的数字,在上海,也就是鲁迅这样的顶级名作家租得起。

幸好茅盾凭《子夜》赚了一大笔版税,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搬来和鲁迅做邻居。

就在离开鲁迅故居几步开外的地方,是另一位中国现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瞿秋白的故居(山阴路133弄12号,原来的东照里)。

今天你走上山阴路,历史的烟尘早已远去,很多人都是闻着味道来着。

万寿斋

山阴路123号

没错,说的就是位于山阴路123号的万寿斋,连薛之谦都在演唱会上安利的虹口老店。

很多老虹口人都直言“没有比这更好吃的小笼了”。

看看这排队的架势就知道了呀。

红玫瑰食品厂

山阴路105号

还有山阴路105号的红玫瑰食品厂,小小的店铺外,总是排满了长队。

据说上海小囡小时候吃过的零食在这里都能找到,有光明威化巧克力、泰康万年青、康元动物饼干、手指饼干等。

哪怕是租房住,流连在上海的小马路上,也总能感受到盎然的生活味道,毕竟这里是上海。

#今日互动#

你最喜欢上海的哪条小马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