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大东村人 2019-11-07
当代油画 2019-11-06 16:35:51

【导言】“写生研究”栏目除了梳理绘画语言的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规律,重要的是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本栏目编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供大家分享。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1

评论

王端廷 |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员

林风眠敏锐地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脉搏,留学期间,对从印象主义到立体主义等现代形式主义艺术均作了认真研究,他尤其钟情于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这两个流派在西方原本被视为一种风格)。应该说,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主义艺术及其追求个性解放、自我表现的内在精神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所欠缺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写实主义还是形式主义,在用西方艺术改造中国传统艺术的斗争中,徐悲鸿与林风眠原本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只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林风眠的艺术在当时的中国显得过于超前而缺乏生存的社会基础。随着先天不足、极为弱小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夭折,林风眠“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艺术也被遏制在摇篮中。

——摘自《杜尚离我们有多远:从徐悲鸿到吴冠中》

张鹏 |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北京画院“清寂鹭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提供了难得的观看林风眠原作的机会,我们可以站在作品面前,静静地凝视,感受它们由内到外的力量。这份力量很多时候并不是来自知识系统,而是缘起于感性经验的迅疾涌动。对于大多数看展的人来说,我更希望大家将林风眠这些画作还原到艺术的本原,从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人性和心灵的角度来品味它们。尤其是林氏这般极具单纯、敏感、深婉的人格、倾向于表现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家,更宜如此。缓步穿行在画作中间,无论风景、静物,还是人物、禽鸟,多数都在宁谧而简净的画面下蕴藉着丰富的情感和幽邃的情绪,缱绻而悠绵。兀自静静看一会儿,定然品察到一段无可言表的款曲,以及人之生存与生命中颇滋追忆的某些瞬间里遭逢到或捕获到的微茫细腻而不容捐弃的体验。不管你在此之前是否知道林风眠,是否了解美术史,只要真正静下心来看它们,这些作品都能牵我思绪,感我灵府。

——摘自《林风眠的纯净》

周蓉 | 北京画院研究部

如果照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来论,林风眠的书法和中国画笔墨功底在他的时代确实不能算是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林风眠对于中国艺术的继承是广泛的,他的许多作品体现出敦煌壁画、宋瓷、民间艺术等中国传统因素的影响。而林风眠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领悟,无疑可以追溯到他留法时博览众多博物馆的东方艺术藏品与后期他在国内进行的研究。正是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广泛借鉴和吸收,才使得林风眠画作中的东方格调如此自然而真切。

——摘自《从欧洲现代派到中国意境——再看林风眠艺术中的形式语言》

2

作品欣赏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农妇》

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风景》

油画

41cm×50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栖》

油画

50cm×50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山居相马》

油画

30cm×37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春天》

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油画

42cm×35cm

1960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丰收》

油画

33cm×55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荷花》

油画

23cm×25.5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荷花》

油画

24.5cm×26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荷花》

油画

23cm×26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静物写生》

油画

50cm×62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丰收》

油画

60cm×72cm

1962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渔民》

油画

72cm×91cm

年代不详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丰收的早晨》

油画

88cm×128cm

1960-1970

彩墨作品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3

作者自述

(西湖的风景)这些画面,深入在我的脑海里,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想画它……创作时,我是凭收集的材料,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的,例如西湖的春天,就会想到它的湖光山色,绿柳长堤,而这些是西湖最突出的东西,也是它的特性,有许多想不起来的,也许就是无关重要的东西了,我大概是这样概括自然景象的。

——林风眠《抒情、传神及其他》

4

艺术家简介

「写生研究」画坛的一只孤鸿:林风眠

林风眠

(1900-1991),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西洋绘画。先在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随后前往德国游历。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任校长。为我国新美术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5

关于写生研究的学术性推广计划

学术形态:“写生研究”是以开放的学术形态策划,针对“写生”这一课题的综合性学术推广项目,按照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梳理方法,通过系统地扫描整理当下优秀作者的作品与相关文献,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推广对象:当代油画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油画作者。

作品要求:生动的、鲜活的,尤其欢迎具有当代意识的,以及具有东方意蕴或中国人文精神的写生作品。作品达到选稿标准的即列入线上推广计划。优秀作品推荐参与《当代油画-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出版。

投稿要求:①摘编艺术评论文字材料一到三份;②作品图片20幅左右,尽可能用最新的作品;③作者本人撰写的关于“写生”的心得体会、看法、认知等;④肖像照片及作者简介。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咨询电话:13552642966。

配套活动:“写生研究”作为“当代油画”持续性的学术研究项目,除了在线上推广外,同期配套写生研究专辑的出版、国内外写生作品展览、写生活动,意在通过多层次的配套活动,真正将写生研究的学术性课题做得深入、完整、扎实,树立写生研究的新标杆,最终推动“写生”创作的现代化进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