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菜市口:专在百年老号门口处决犯人

 史舘 2019-11-07

北京菜市口估计是全国众多菜市口中最为出名的了,这个地方在辽代时还是荒郊野外,到金代时才逐渐形成街市,元明两代时才发展成京城有名的蔬菜市场,称为菜市街,到清代时正式更名为菜市口,并作为处决犯人的刑场。

此后,北京菜市口慢慢成为了“刑场”的代名词,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爱新觉罗·肃顺,“戊戌六君子”等人均被清廷斩杀于此。那么清政府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才把刑场设在这个繁华闹市之中呢?

首先是杀一儆百、惩前毖后的警示作用

在菜市口处决人犯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类似于现代的公审公判大会,大多选择在人流较多的十字路口地段。这个地方人多热闹,特别是擅长添油加醋、说长道短的中老年妇女多,而且是人员集散地,来买了菜后会回家,也可以顺便把处决人犯现场见闻带回去,起到很好的宣传警示效果。

 

▲宣武门

第二是离宣武门近

北京内城九门都有不同的作用,朝阳门是运粮食的;崇文门是送酒运货加收税的;正阳门是皇帝出巡回宫专用的;阜成门是走煤车的;德胜门是军门,出兵打仗时走的;安定门是军队班师回朝走的,平时走粪车;东直门是走板车的(运木材、砖瓦的);西直门是八旗中正红旗的营地,是富人区,往宫里运水的水车从这走;最后宣武门被称死门,专门运走死人、棺材和死囚。死囚从宣武门出来可以直奔菜市口,约有两公里长,距离不长不短正好,既能起到游街示众的作用,又不至于太长,以免夜长梦多发生什么变故。

第三是方便埋葬

被处决后的人犯可以直接运到陶然亭的乱葬岗子埋了。行刑时,犯人的头全部朝向东面的骡马市,来世投胎为骡马还债。

 

第四是菜市口商铺较多,给他们积德的机会

清代处决犯人叫“出红差”,凡有“出红差”时,官府都会张榜公告日期时间。到行刑那天,菜市口沿街商铺会早早搬出条案,摆上三碗白酒和菜,死囚经过时,在谁家门口喝了酒或者是吃了菜,就代表谁家积德行善,将天增福报。商铺们对此求之不得,往往张灯结彩如办喜事一般。

 

第五这附近有两家店铺,可以让死囚减轻痛苦

一是“破碗居”酒馆,经过的死囚可以在这吃一碗酒,这种酒是高度白酒加上黄酒混合而制,死囚喝一大碗下去基本上就醉了,后面将发生什么自然毫无意识;二是“鹤年堂”药店,早年北京曾经有句歇后语“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说的就是鹤年堂的一种自制麻药“鹤顶血”,此药下肚后周身麻木,全无痛感。一些死囚家属都会花大价钱给狱卒给死囚买酒、买药,让自己的亲人少受点罪,狱卒也可以乘机赚点小钱。

  

▲鹤年堂门脸和鹤年堂门口的刑场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上述药店“鹤年堂”

因为菜市口这里有鹤年堂,才把刑场选在菜市口。鹤年堂始创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比故宫还早15年,是官府指定的行刑现场接待处,凡有“出红差”时,鹤年堂都必须准备两种酒饭,一种是给监斩官和刽子手的,另一种是给死囚的“辞阳饭”,一斤大饼,一包酱肘子此外,鹤年堂还要在门口搭起棚子,设好监斩官的席位,摆好朱墨、锡制砚台、与处决人数相同的新毛笔。犯人被押到菜市口后,要等到午时三刻阳气最盛时才能行刑,以冲血气。这中间的时间监斩官、狱卒和刽子手就可以到鹤年堂休息、吃饭。行刑结束后,若死囚无家属收尸,还由鹤年堂出钱收殓,带点慈善性质。

 

▲运送人犯的囚车

另外,人犯押解到菜市口行刑时,要用破锣开道,不能用完整的锣,以区别于官员出巡和百姓婚丧嫁娶。老百姓一听到破锣那独特的声音,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了,慢慢地都会聚集起来围观。

捆绑犯人的法绳在行刑后会被老百姓抢走,据说用来拴马牛等牲口可不会让它们受到惊吓而发狂。监斩官留在现场的朱笔也会被高价买走,传说挂在家里可以辟邪。

鲁迅第一次来到北京就住在菜市口附近的绍兴会馆,在这里他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药》,该作里提到的人血馒头也和菜市口的刑场有关。他曾经在日本学习过西医,自然知道人血馒头治疗痨病纯属胡扯,之所以这样写,主要出于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民间迷信思想和荒诞偏方医术的批判。

参考文献:

[1]祖远.北京菜市口:砍头也疯狂[J].文史博览.2014,(28)53.

[2]孟庆达.话说菜市口[J].半月选读.2014,(9).

[3]何杲.难忘半个世纪前的菜市口[J].北广人物.2016,(29)29.

[4]张明著.北京菜市口 晚清刽子手喋血纪事[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