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营自己设计的项目:干不好运营的建筑师不是好项目经理

 南伯1 2019-11-07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老博会上,由阿沐联合知学学院以及保利展览一起举办了一场养老公益沙龙——“转角看见新养老”。活动上,六位养老人,从自身角色的转换看待养老当下的人、事、物。

本文是「转角看见新养老」的第三篇文章。

(第一篇:养老创业8年,一路上的风险与风景;第二篇:养老设计·走出轮椅回转半径之外)

分享者杭州朗和副总经理李辉,全程参与朗和(杭州)国际医养中心的策划、筹备、建设等各个环节,现负责朗和运营管理工作。

分享主题是“运营自己设计的项目:干不好运营的建筑师不是好项目经理”,主要内容为两个要点:

  • 干不好运营的建筑师,不是好项目经理。

  • 深入运营,更有效率地捍卫养老的理念品格。


运营自己设计的项目:

干不好运营的建筑师不是好项目经理



大家下午好,我是李辉。

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运营自己设计的项目:干不好运营的建筑师不是好项目经理》。

2015年我加入
朗和(杭州)国际医养中心项目团队,负责设计、施工工作,密切参与了项目的前期筹备和后期运营,看着项目由毛坯状态一点点变为现在的热闹景象,非常开心。今年回到项目负责运营工作后,所有的细节都很亲切,有很多感悟与大家分享。

干不好运营的建筑师不是好项目经理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希望自己在熟悉建筑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运营的加持,让我更胜任项目经理的角色。

我以公建建筑师的身份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随后转为养老建筑师。又经历过前期策划/测算,设计施工管理/前期筹开等阶段,现在负责项目的运营。今天主要讲我对设计、运营角色转变的工作思考。


一开始我做公建设计,更多的是以造型和概念来获得甲方的认同,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弱平面的设计过程。


之后转为养老建筑师,工作方式和以前完全不同。养老建筑和住宅建筑一样,是居住类的建筑,不同于公建,使用者每天都会居住其中,因此要懂得生活、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产品才能够经得起使用者的检验。


另外,养老建筑是仅次于交通建筑、医疗建筑的第三复杂的建筑类型,因此我们要熟悉其中的功能,合理地排布流线。

第三点,是场景化的思维能力,我们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感知平面所示的空间,在平面内游走,就仿佛给自己脑中设置了一个虚拟的VR眼睛。

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位朋友负责的医养综合体项目中的护理楼层,我对平面进行了一些修改。


如图所示,入口北侧区域为门诊区,东侧区域为居住区。

首先我们给自己假定一个住户亲友的身份,第一次来机构看望住户。从一层大厅上到本层后,一出电梯厅,左边看到了一排诊室,半掩着的门传出了病情的讨论声,正面看到康复大厅里训练康复的长者,虽然康复行为很美好,但康复过程的画面,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见到。而偏休闲的接待区,则完整地藏在了墙体后边,整个空间营造的氛围不是那么轻松。这个时候你想知道朋友具体哪个房间,应该怎么走,却发现找不到前台工作人员。等看完长者后,要离开机构的时候,这个场所还得再经过一次

图纸的两大问题被我们发现了,去医疗化氛围不足,没有前台人员。

我对图纸做了调整,首先在入口处增设前台,将门诊区走廊隐藏在后侧,前台兼顾了人流管理及收费挂号的功能。通过空间的限定、精美的背景墙、员工的微笑,在楼层入口区营造出热情的氛围。

其次,将接待区设置于入口西侧,完整的玻璃面引入大量的阳光,整个空间变得宽敞明亮,入口处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都是温馨的景象,消减了医疗化的痕迹。居住区长者上下楼,也不再看到封闭的诊室界面,心情变得舒畅。

大家有没有发现,平面场景化后,更容易理解平面要表达的氛围。

我们都有很多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体验就是运营知识的一部分,重点是你有没有重视它,并把它运用在工作中!

负责运营后,我更深入地了解工作内容和细节,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块:管理的优化,人员、流程及服务细节的提升等。紧急事务、公司拓展及品牌宣传的决策等,还有就是空间的优化。


我认为,人和空间是机构的重要组成要素,住户、服务及管理人员、志愿者、访客等,为机构内行为发生的主体。而空间,则是机构所有行为的载体。根据长者身体状况的变化、服务的变化、运营方案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


从项目前期的定位、设计到项目的运营,这两个因素都是项目的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的

我的一个朋友,原来在某项目担任副院长,工作中他积极地与设计师沟通图纸、空间相关问题,并不断汇总沟通要点,渐渐对空间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之后他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筹开至运营的全阶段工作,由于对运营和空间的了解,项目前期能提出准确的需求及方案调整意见,获得了高效的工作成果,有效地降低了项目的运营成本,减少了后期的工程改造费用。现在他同时兼顾了两个项目,并保证了项目的有序推进,朋友的经历证明了两者结合的重要性。

希望在这条道路上与诸位共勉。

深入运营,更有效率地捍卫养老的理念品格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项目。


朗和(杭州)国际医养中心位于杭州市城北核心区,项目建筑面积约2.2万㎡,共17层,设195个房间,300余张床位,临近三甲医院,楼下为中大银泰城综合体。

项目为都市医养综合体,集朗和长者公寓、朗和护理院和国际健康管理中心于一体,能满足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等不同身体状况长者的持续照料需求,长者入住后无需因身体状态的变化而更换机构,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生活。朗和开业两年的入住率已达70%,长期满意度为95%。


如图是项目的实景及活动照,我们举办了多样化的活动,确保长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


接下来谈一下机构的评价标准。


服务满意度,为住户对机构各方面服务工作的评价,是一项重要指标。我想把建筑方面空间满意度的概念拿过来。是否对空间满意,是否愿意去使用。以及空间的利用率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空间利用率高,长者的生活是丰富的,长者的满意度也会相应地提高。

接下来,以餐饮空间引出相关的思考和调整。


在餐厅设计之前,我做了不少餐厅的研究分析,包括了配餐需求、备餐需求及拿餐需求等。也将其运用在餐厅的设计中,我们继续用情景化视角来看一下餐厅的使用情况。


张叔叔下午出去散步,5点回到机构便直奔餐厅,今天可是特色美食节(面食主题),千万不能错过。在餐厅入口清洁双手后便开始打餐,今天大家都来得很早啊,最爱这碗杭州拌川,但碗数不多了。此时服务员很快从旁边的厨房出来,利用服务通道把餐补齐了。端着丰盛的餐盘很快就走到东北角临窗的座位上,由于取餐区在中心的位置,坐哪儿都不显得远。刚坐下,伴随着服务员小傅那清亮熟悉的声音 “张叔,饭前一碗汤营养又健康”,养生菌菇汤送到了我的位置上,小傅的笑容总是这样灿烂。窗边的视野开阔,边用餐边和好友唠嗑,心情是舒畅的。待用餐结束,再到大厅和老李打把台球消消食。这些几乎和设计时希望展现的场景一致,餐饮部分也做到了让长者满意。

除正餐外,还为长者提供了上下午的茶点,相对于餐厅,长者更喜欢在楼层大厅这个偏休闲空间里的沙发区享用休闲美食。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大厅现在更多的承担着接待、展示功能,将来完全可以将休闲、美食、接待、展示的功能综合于一起,强化空间的多元属性。

我们通过在大厅中嵌入咖啡厅来实现上述想法,咖啡厅的氛围更休闲,其亲切的尺度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长者可以在此接待客人、聊天闲谈、享用茶点,增加北侧大厅的活力;正餐时分,咖啡厅可以给长者提供更多的就餐选择。方案已经在深化,年底之前可以完成施工。



下面一排前三张是“阿沐养老介绍过的一个日本养老院咖啡厅的照片,塑造的氛围很好,把周边的客群也引入进来,这是咖啡厅的一个功能。同时我们还希望把读书会的活动也办在这里,增加咖啡厅的利用率。


我们机构很重视长者精神文化养老相关的活动,之前已经有了长者讲师团、长者口述历史等活动。我希望更多人参与,更深层次的交流,举办更多氛围良好的活动。朗和已经举办了一个读书会,效果很好,但是环境氛围还可以更优。等咖啡厅竣工,可以为此类活动提供最佳场所。


这是我们一个长者11岁外孙女的书,文字很好,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我就不读了。


我拿到此书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长者的孩子太优秀了,要把长者们优秀的子女集中在一起,做一个读书会的分享,长者们一定喜欢。这个想法得到相关人员的支持,正在筹办中。未来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是长者、员工甚至孩子、大学生和其他人员,相信机构的氛围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此外,我们还将延展更多的空间,朗和所有的活动空间多达3000多方,单16层就有1700多方的面积。长者不是全天候不间断使用影院、KTV等空间,而隔壁高校学生则有活动场所的需求。我们对高校学生免费开放相关空间,班级团建等活动可以在朗和开展,甚至以优惠的价格用餐。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需要和长者一起活动,陪伴长者。长者特别喜欢年轻人,会觉得有朝气,为他们的生活带来能量和新鲜血液。


除了公共空间,我们还充分地利用楼层空间。无微不至的管家服务是我们的服务特色,朗和每层都配置有长者的生活管家,24小时响应长者的服务需求。管家每天都会到每个房间,与长者进行沟通交流。很多机构的护理区域会设有公共起居厅,把长者集中看护,更省人力。


我们健康楼层也设置了起居厅,除了长者自行使用外,我们还将由管家组织健康操等活动,活动期间能够有效的增加与长者的交流效率,还能够把楼层的氛围带动起来,促进彼此的交流,使空间利用更加充分。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些工作,希望能够不断优化提升长者的生活品质。

感谢聆听!

-End-

敬请期待

“转角看见新养老”公益沙龙的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