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吗?开挂的那种丨基于六经模型的伤寒学习法门

 一元堂中医张 2019-11-08

曾接诊一患者,女,四十多岁,门诊以“脑梗、冠心病”收住入院,问病史,患者否认脑梗冠心病,问有没有检查报告,患者说没有。

再问有啥症状?头痛头晕、心慌心悸、腹胀、全身乏力,偶尔还冒虚汗······,患者似乎有说不完的症状,再一摸脉,脉略弦,双尺脉不足,查体无特殊异常,这病怎么诊?

也许很多师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里我们不去争这个病怎么诊,怎么治,中医发展几千年来,流派众多,认识疾病的角度与方法各有不同,但我们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辨证论治

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那这个病怎么辩,用脏腑辨证?这人完了,五脏相移啊;用卫气营血?这病到底是到了哪一层······

很显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种辨证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些看温病合适,有些看伤寒好点,有的用脏腑辨证牛逼,我们中医一个源流,究竟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方法?答案是肯定的!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不仅是“方书之祖”,更是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我们以为《伤寒论》只能治伤寒?书中所提出的“六经辨证”也只能拿来看外感?

其实并不是伤寒只能治外感,仲景只会治伤寒,而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伤寒还没有学到家。我们读不懂伤寒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中医失去了最古老的传承,有人说院校培养的都是“废柴”中医,我们不过多争论,如何认识伤寒,学好伤寒并提高临证水平才是我们所需要做的 。

吴雄志教授在其著作——《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中提出了“六经模型”,并强调“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医学一统”。而六经模型模型正是做到医学一统的核心。

六经者,三阴三阳也,三阳包括太阳、 少阳、阳明,三阴包括太阴、少阴与厥阴,该模型提示六经病基本的规律是三阳传变、三阴递进。每一经都有形质病、气化病与神志病的不同。三阴三阳各有开阖枢的关系,其中三阴的开阖枢是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六经模型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五法来进行灵活的运用,五法为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截断法、抓独法,五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吴雄志教授所提出的“五法六经”限于篇幅有限,我们不过多赘述,仅对其核心思想做一阐述。

1

   六经传遍次序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2

   卫分归太阳,气分归阳明,营分归少阴,血分归厥阴,缘何没有少阳与太阴?根据标本法,“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标本同气从本,故少阳主火化。伤寒需要经过少阳火化才能传入阳明,进而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进而伤津化燥;而温病属热,无需经过少阳火化即可传入阳明,即从卫入气。“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根据标本法,太阴标阴,本湿,湿为阴邪,标本同气,从本,故太阴无热,另“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温热邪气亦不传太阴。而是直指少阴而入营,或逆传心包,或潜入厥阴动风动血。

3

   补土派善用甘温除热之法,既然“太阴无热”,又何须除热?此为气虚生大热,小建中汤就是此中代表,方中应用大剂量甘草退气虚之大热。李东垣亦用补中益气汤治气虚生大热。沈佳主任通过其发表于《经典中医研究》上的文章——《基于六经模型对太阴虚劳小建中汤条文的探讨》,对小建中汤条文进行了辨析。

4

   吴雄志教授运用“六经模型”,详细阐释了中医各大流派与伤寒六经的渊源,并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各大流派的核心理论进行统一。

通过六经模型,一来将不同的疾病,进行了简化,便于临床快速分析,掌握其规律;二来六经模型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而且充分考虑了形气神的关系,所以是 “ 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 ”;三来传统的辨证论治模式是关注疾病的横断面,而该疾病模型除了包含横断面的内容外,更有助于从纵向来认识疾病,这样才可以得到疾病的全貌。

读经典还需做临床,运用“六经模型”对我们临证究竟有没有更大的帮助,笔者挑选了近期发表于《经典中医研究》上的相关文章,以飧读者。

01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其病位在太阳,病机为少阴阳气不足。用麻、附、辛急温之可去七八,但仍需以地黄填精方可善后收工,若其人尚有其余兼证还需“观其脉证”,并“随证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