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贝币

 童心驰骋品泉 2019-11-08

【旧文008】贝·贝币


         本义:海贝。作为历史货币,不仅为中国的古代经济立了丰功,而且还对中国文化、风俗等具有深刻的影响。从现行的中国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与钱币发生关联的事物或行为都有贝旁,如:货、贡、贸、贾、贿、财、贪、贫、费、赔、赎等等。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家长将贝佩挂于孩童的身上以期望健康成长,驱邪生财,更有父母干脆把儿女直呼为“宝贝”。“贝币”虽小,确集经济、历史、文化多重含义于一身,颇受钱币收藏爱好者们的青睐,进而成为当今收藏的一大门类。

        贝币  其实,在青铜铸币还未出现之前,大海里的贝壳是我们祖先曾经使用的最古老的货币。古代波斯湾、南亚、非洲国家及太平洋有些岛国,也曾经使用天然贝币。东汉许慎《说问解字》说:“贝,海介虫也。古者货币而宝龟,至周而有泉,到秦废贝行钱。”文字对海贝作为货币的记载,肯定而明确。“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表明贝的货币特征。

        币之初   贝产自大海,古代用作货币,到周时出现了青铜货币,贝币逐步退出流通,秦统一中国后推行“半两”,中央政府废止贝币流通。“贝”字与钱财关联,说明贝币的出现与文字产生在同一时代,或者更早。在青海、河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天然海贝,殷墟遗址个更出土了数以万计背部经打磨穿孔的海贝。我国使用贝币时间最长的地区是云南,元明时贝币使用十分兴盛,直到明末清初,抵制满清入关的大西农民军和南明永历帝进入云南,铸造并使用铜钱,海贝终于淡出货币行列。

    

图1  海贝 正面 背面

        识贝   贝类是海洋软体动物,印度洋、太平洋西北部和我国台湾、海南、西沙群岛,是用作货币的海贝产地。我国贝币以“环币”和“紫币”为主,“环币”长约26毫米,背部有黄色环纹,所以也称虎斑币,占贝币的绝大多数。为方便使用,大部分贝币的背部都打磨成孔,以便用绳穿成串。它们洁白光亮,大小划一,不易腐朽,在远离大海的地区,这种美丽的货币稳定可靠,深受百姓欢迎。有人认为,海贝是古人装饰用品,而不是货币。来自远方又如此漂亮的海贝,古人用作首饰或者装饰环境,也是合情合理的,而货币才是其最主要的用途。古时候,珠、玉、布、帛、龟背和金属,都曾是古人的饰品和钱财,目前还无法明细断代。可以这么认为,海贝在作为钱币之前和之后,以装饰功能为主, 在主要作为货币的年代,装扮修饰和炫耀财富是附属功能。

        仿贝   中原经济发达地区,商后期有人制作石贝、木贝、 骨贝、蚌贝,补充天然海贝的不足,青铜冶炼技术日渐成熟,又出现了青铜仿贝。仿贝制作并非易事,特别是玉、蚌等材料,划齿打孔费工费时,什么工具如此坚硬,如何钻孔,实在让人费解。铜贝制作不但神形皆似,而且轻薄省料,用今天的标准来看,是运用当时的高科技才能铸出如此小巧精致的仿铜贝。铜贝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很高,青铜易锈蚀,出土铜贝数量很少,多数品相不好。还有纯金、银贝就更加稀罕。用泥土烧制的贝币也称陶贝,是殉葬使用的冥币。

图2 铜仿贝

(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