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夫教子,影响北宋苏氏“三大文豪”一生的女子!

 泊木沐 2019-11-08

三苏祠雕塑:左为程夫人

程夫人(1010-1057) ,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

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

18岁与苏洵结为连理,勉励夫君读书,是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启蒙教师。

程夫人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与孟母、岳母齐名的三个伟大的母亲之一。

苏洵的发奋,有一个女人功不可没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是《三字经》里面的一句话,说的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说起苏洵,少时不好学,一心只愿游历天下。而他19岁之时,遇到了一个改变他终生的女子——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程氏时年18岁,而此时,两人结为连理。

但彼时苏洵尚未发奋读书,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后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而苏洵的父亲也渐渐对其失去信心,于是终日 “纵而不问”。

辗转多年,在经历了一次次“生离死别”之后,程氏的不离不弃与默默等待让苏洵心有触动,因此在他27岁之时,“始发奋,读书籍”。

程氏为了让丈夫能全身心投入读书,承担了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卖掉了所有自己的嫁妆维持生计并开了小店,无私地为这个家庭奉献。

苏洵《道中帖》尺牍,行草书,35.3x5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洵《道中帖》局部,尺牍,行草书,35.3x5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年近50才成名的苏洵,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一番造诣,在书法上的造诣亦不可忽视,虽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少之又少,但从其落笔有致,挥洒自如,奔放流畅,胸中的气韵蕴于笔在乎字。

苏洵《陈元实夜来帖》局部 约1047(庆历七年),纸本,34.5x50.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苏洵《心术》

苏轼潇洒的成名,是自小开始的教育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善诗善词善散文,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

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多地任职。

苏轼《枯木竹石图》手卷 (2018年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HKD 4,636,000,000)

苏轼的《枯木竹石图》在2018年香港佳士得拍出了4,636亿港币,作品诗书画的结合,将无边深远的意境展现无遗。若挣扎状的枯树,却坚强硬朗,呈现了一种向上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其豪放超脱的气度。

苏轼《功甫帖》,(2013年美国纽约苏富比秋拍 成交价:RMB约503,700,000)

苏轼的成就在“三苏”中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但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书法上一样名留青史。而这样的成就,不得不说与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

慈母教子,程氏不仅揽下所有的家中事务,还担当起了孩子的“启蒙老师”她对苏轼、苏辙兄弟精心抚养教育,谆谆教诲,鼓励他们“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

她亲自教授他们诗书,并经常给他们讲古今的故事,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与气节,不仅“自编教材”,制定学习计划于授课内容,亲自授课,还“因材施教”,她根据两人的性格,施加教育。

苏轼生性活泼好动,做事常常有头无尾,于是为了磨去苏轼的浮躁,程氏就让他抄《史记》《汉书》等经典书籍。 在抄书中,苏轼开阔了眼界,熏陶了情操,还练习了书法。在抄书之时,王体与颜体交换着抄,后来就在临摹中形成自己的特点,自成一体,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归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28.6X40.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史苏东坡的传记中,有一个故事关于其母亦是不可忽略的。

提到程氏教他们读《后汉书》的情形,读到《范滂传》,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不禁放下书来,感慨万千,苏轼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想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意吗?”母亲立刻回答:“如果你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简单的故事,却道出了程氏的深明大义,这样的教育,怎能不培养出一代大家呢?

苏轼《黄州寒食帖》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辙沉着含蓄,品性受其母影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

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苏辙《晚来帖》,约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24.9x19.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辙《怀素自叙帖题跋》,(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苏辙生性冲和淡泊,内敛含蓄,不仅政治成就卓越,在书法上亦有着一番建树。 苏辙的书法流传虽则不多,但其书法下笔沉着,使转起伏,有一股宁静淡逸之风。

苏辙《见访帖》,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25.2×24.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程氏的“因材施教”与言传身教,让苏辙兄弟自小便“有所不同”。

程氏悲天悯人的性格,以及教导苏辙兄弟自幼爱护环境,这一点,直接影响了日后苏辙的仕途,苏辙为官时期都与普通百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急百姓之急”,不仅如此,每到一处,都挖土开渠、植树造林,改造环境。

程氏的美好品格以及言传身教,导致最后即便苏辙兄弟在官场之中浮浮沉沉,但始终保持其赤子之心。

苏辙《晴暖帖》,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纸本,24.9×1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