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深度的研学旅行课程原来可以这样设计及实施,你知道吗?

 郑骏泓 2019-11-08

有深度的研学旅行课程原来可以这样设计及实施,你知道吗?

研学旅行是现代素质教育活动的着力点,许多中小学已经把它设置为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笔者通过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认为学校应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科学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采取相应的研学保障措施,明确目标和完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进行整体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引言

由于研学旅行刚刚在中国兴起,所以很多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做到游和学的平衡,再加上承办研学旅行的机构大多是由旅行社发展而来,很多都只是在传统的旅游上加入一些讲解,就称其为研学旅行,这严重制约了研学旅行工作的有效开展。研学旅行不是传统的游和玩,而是运用教育源于生活、教育源于社会、教育源于自然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概念及意义

有深度的研学旅行课程原来可以这样设计及实施,你知道吗?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的、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使其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研学旅行基于它的团队性质,在行程中,所有的旅游观光、户外活动和起居饮食都是以团队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研学旅行的户外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在游戏的欢乐氛围下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快乐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此外,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可以以此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设计原则及类型

有深度的研学旅行课程原来可以这样设计及实施,你知道吗?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祖国灿烂文化,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他们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使他们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意志坚强,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学旅行的设计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2.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和参与体验。

3.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实践性的体验教学。

4.生活性原则。以生活实际为观察视角,通过团队合作,加强教育的生活性,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把学生从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

5.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和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如文物研学典型、乡村研学典型、红色研学典型和科技研学典型等,提升研学旅行品质和内涵。

设计及实施

有深度的研学旅行课程原来可以这样设计及实施,你知道吗?

研学旅行课程按照三阶段进行,研前、研中、研后,研前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准备阶段,研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研后阶段是研学旅行的总结阶段。

(一)研前阶段

在研学旅行之前,选择研学主题、制定研学目标、确定研学特色和设计研学内容。然后派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工作人员不仅需要验证研学旅行设置的科学性,而且还要考察食宿及用车,并和酒店、餐馆、用车等相关企业签订安全协议;同时,还要对即将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培训,为学生购买意外险等,全方位地保障学生研学旅行安全。然后,需要召开研学旅行安全会议,告知学生行程,具体行进路线,以及交通、饮食、住宿和游览区危险区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发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承诺书》,要求家长和学生们仔细阅读和签字。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研学资料,还可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研学前的讲座让学生对研学有一个初步印象。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科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把研学旅行推向更深的层面。学生可在研学旅行主题下选择具体研学方向,自发成立研学小组,并邀请专业教师随队指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估、相互帮助的热情,又能保证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去思考、分析问题。

(二)研中阶段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项目,突破“游、玩”的简单结合,要体现教育和旅游的结合,让课程任务制成为亮点,以任务或者问题为导向。教师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学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撰写科研报告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大胆与教师、同学、社会人员等交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真实、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培养自身领导力、自我研究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全局统筹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优秀品质。

(三)研后阶段

在旅行结束后,主要是做好评价机制,从中小学教育的角度看,研学过程的评价更为重要。最好采用教育评价法中的档案袋评价法,对学生在研学过程的每一阶段进行评价,包括选题创意、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协作整合、创作实践、反思总结、表达说明和分享交流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另外,在研学过程评价中,教师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及研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最后进行研学成绩的认定评分。评分课按照表1设计开展。

有深度的研学旅行课程原来可以这样设计及实施,你知道吗?

评分结束后,可对优秀学员颁发“研学小博士”等称号卡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计双向评价机制,使组织者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使参与者也对组织者的组织过程及能力进行评价,以便获得更好的反馈,促使双方及时纠正、共同进步。

结语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以自然主义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等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为引领,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下进行整体的设计和思考,并明确研学旅行的目标和原则,确定研学旅行的活动主题,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框架,细化课程活动的具体方法,最后形成系统完善课程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