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颗恒星在北京看不到,据说康熙大帝到南京,还特意登高眺望!

 传统文化管窥 2019-11-08

这是全天第二亮的一颗恒星,亮度仅次于天狼星。在西方,它是圣诞老人的由来;在东方,它叫南极老人、南极星翁或寿星(一说寿星指角亢二宿),它的现代名称,叫做船底座α星。

我国自古对这颗恒星非常重视,认为它关系到国泰民安,并对之进行祭祀。《史记·天官书》云:“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发生战争)。”唐代学者张守节对此解释道:“老人一星,在弧南(天狼星东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命长,故谓之寿星,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

到了东汉时,国家还将祭祀老人星与敬老活动结合起来。在仲秋之月(即农历八月),“祀老人星于国都老人庙”。同时在这月,对全国进入古稀之年(七十岁)的老人,“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所谓“王杖”,长九尺,上端以鸠鸟为饰。鸠鸟,古人认为是“不噎之鸟”,其用意是“欲老人不噎”。于是,这颗恒星又成为了长寿的象征。

既关乎国运兴衰,又承担着教化孝道的任务,所以自周秦以降,历代统治者都将寿星列为国家祀典,至明代始罢其祀。

遗憾的是,由于这颗恒星的位置太偏南,在我国北方看不到,只有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方,才能在短暂的时段里、在低低的南天看到它。南方的朋友,可以在每年农历二月的晚上,找到位于正南方的天狼星之后,再向下找,在地平线上方就可以看到它。李白有诗句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就是指在南岳衡山上,可以看见寿星。

据说,康熙皇帝在北京紫禁城里看不到这颗寿星,有一年到南京,还特意登高眺望。

而在我国民间,寿星已经完全拟人化,他的典型形象为一白须老翁,一手拄着龙头拐杖,一手托着仙桃,慈眉善目,笑逐颜开,最突出的是他的大脑门儿,非常醒目。他与福星和禄星并称“三星”,成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

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