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2022年07月16日 B01版
柯继承 寿星原指“星宿”,即二十八宿中的“角、元”二星。《尔雅·释天》:“寿星,角元也。”郭璞《注》谓“数起角元,列宿之长,故曰寿”,又指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官书》:“(西宫)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前者是天文学意义上的,后者实指奉祀用的寿星,即南极老人星。东汉时,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联系起来,寿星又称“老人星”“老寿星”。寿星最初执掌的是国运,《史记·天官书》:“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正义》又说:“老人一星……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后来,就普遍被视作人间寿夭之神,特别是在祝贺寿诞的文辞中,多用作祝贺主人,也成了对长者的尊称。老寿星的图像大多就是南极仙翁的“肖像”,白发长眉,头长,额头高且突出(民间认为仙鹤长寿,寿桃吉兆,所以额头突出是仿照仙鹤丹顶及寿桃形状,《西游记》第七回所谓“长头大耳短身躯”),拄长拐杖,挂一内盛灵丹妙药的葫芦。 因为长寿是吉兆,所以老寿星也常被模塑(质地以泥、瓷为主),成为用于装饰寄托健康长寿的标志。 关于老寿星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是清代乾隆皇帝多次举办“千叟宴”,以示尊老。千叟宴就是邀请一千名长寿老人,到京城宫廷里去赴宴。有一次,乾隆见应邀的老人中,有一位满面红光,身板硬朗,精气神十足。一问老人年龄,竟达141岁。龙颜大喜,就在宴会上,出了个上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暗指两个60岁再加21年),出赏征下联,当场就有一位老人对上了,曰:“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古稀为70岁,双庆即为140岁,再加一个春秋,也正好是141岁)。乾隆非常高兴,重赏了做对联的人,又当场下了一道圣旨,封141岁的老人为“老寿星”,并给他塑像,置在内廷纪念。又过了若干年,内廷装修,老寿星像在被搬动拆卸时,不慎倒地跌得粉碎,仔细一看,寿星里面是空的,搬拆的人不觉脱口说道:“拆空老寿星。”而拆空的“拆”,是苏州人常用的口语,如拆开、拆单、拆家当、拆烂污、拆场子,多指破坏、使破败分裂的意思,是贬义词,“拆空老寿星”就成了苏州人形容事情办糟了,落空、完蛋的常用语。所以《清稗类钞·苏州方言》说:拆空老寿星,喻事之已成画饼也。老寿星像多为供奉的,所以又作“拆供老寿星”(拆掉老寿星,当然是“结束”“完蛋”的意思)。 例句: 1.听说该次要达90分以上的才能晋级,我只得了88分,那么真是“拆空老寿星”哉。 (听说这次要达90分以上的才能晋级,我只有88分,真是“拆空老寿星”,完蛋了。) 2.今年做酒酿辰光,呒不糯米,俚自作聪明,放仔籼米去发酵,结果“拆空老寿星”,侪做坏哉,所以今年吾勒朗屋里,酒酿匣朆吃着。 (今年做酒酿时候,没有糯米,他自作聪明,用籼米发酵,结果“拆空老寿星”,全做坏了,所以今年我在家中,没有吃到酒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