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星”和秋分有什么关系?

 红翡綠翠 2018-09-22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

“寿星”这个词怎么来的?


       我们经常尊称年纪很大的老人为“老寿星”,或者去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会,我们都是说“寿星生日快乐”。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寿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

  

       其实,“寿星”最初是“星”的名字,至于其具体所指,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寿星”是指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头二宿,即角、亢二宿,如《尔雅·释天》云:“寿星,角、亢也。”因其列众星之长,所以主长寿,如郭璞《尔雅·释天》注曰:(寿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


       另一说,“寿星”为西宫的南极老人星(又名老人星、南极老人,西名Canopus,即“船底座α星”,为全天第二亮星)。“南极老人星”最初为掌国运兴衰、国命长短的神灵,后来才被引申为主人寿长短的神灵。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中均有记载:“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唐人司马贞在《<史记·封禅书>索隐》中亦云:“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


       而唐人张守节则认为老人星既主国家命运,也就能主君王之寿命长短。他说:“老人一星,在弧南(天狼星东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见,国命长,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 


       再后来,老人星的职司进一步扩大,由专司君王寿命扩大到掌管天下人寿命,寿星也逐渐变为一位人人崇拜的世俗神灵。


“老人星”


“寿星”和秋分有什么关系?


      在古代,秋分有“祭月”的传统,还有接“南极星”的传统。我国在北半球,“南极星”一年之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看到。“南极星”即“老人星”,古时把此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吉星。  


       老人星在中国古人眼里永远是一颗吉星。星占家认为,老人星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见到了这颗星,将国泰民安,所以诗人有“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的句子。寿星即老人星,因主长寿,故又叫寿星,在民间他的形象都是肉头高脑门,拄着弯头长拐杖,手中捧着一个大寿桃。

       民间奉祀“寿星”的活动始于周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专门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东汉时,寿星之祭被列入国家祀典,如南朝范晔、司马彪等所撰的《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仲秋之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到了唐朝,人们将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都当作”寿星“,并设坛合祭,两种寿星崇拜遂合而为一。如唐杜佑(字君卿)撰的《通典·礼四》云:“大唐开元二十四年七月(乙巳),敕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


        宋元时,寿星之祭仍是重要的官方祀典之一,如《宋史·志第五十六·礼六·吉礼六》载:“元丰中,礼文所言:时令秋分,享寿星于南郊。熙宁祀仪:于坛上设寿星一位,南向。”  到明初,寿星之祠祀被废,变为各家各户供奉寿神。



“寿星”一词的发展,

由最初的星名到神仙名、高寿者... ...

 

       在唐朝时,寿星还仍然是星名。


       唐朝诗人赵蕃在其《老人星》一诗中即云:”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李频在其《府试老人星见》一诗中亦曰:“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大诗人杜甫在其《覃山人隐居》一诗中、李白在其《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一诗中亦分别有句云:“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


       而到了宋朝时,“寿星”一词已有星名、神仙名、高寿者代称三种语义。


       如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北宋词人晁无咎在其《寿星明》一词中所提及的“寿星”、“老人星”即为星名:“玉宇风来,银河云敛,天外老人星现”;而他在其《醉蓬莱》一词中所言及的“寿星”则明显地是指寿星神了:“紫府真仙,暂滴居尘世。慕道高情,照人清骨,是寿星标致。”


       而在宋人王之望的词《减字木兰花(恭人生日)》中,“寿星”一词已带有鲜明的贺人高寿的意味:“满堂儿女,妇捧金杯孙屡舞。白发卿卿,与尔尊前作寿星。”


寿星的形象


       现在人们在一些传统小说、戏曲、传奇、壁画及民间美术作品(如年画《寿星图》)中所看到的寿星形象一般为一位白发长须、慈眉善目、额部隆起、一手拄着龙头杖、一手托着个大寿桃的老翁。

  

       其实,寿星最初是不拄拐杖的。寿星之所以会拄龙头杖是因为在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由于当时祭祀寿星与敬老授杖活动结合在了一起,久而久之,寿星也就“入乡随俗”、拄上龙头拐杖了。


       南宋时的寿星形象已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明朝时,寿星头长身短的形象特征逐渐突出,如明人吴承恩在《西游记》一书中所描绘的寿星形象即为“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


       近代以来,寿星的形象变得更具喜庆色彩、更受百姓喜爱。尤其是他那又长又大、特别突出的额头(民间称之为“寿星头”),更是极具特色。


       关于寿星的“寿星头”,还有这样一则民间传说:传说寿星母亲怀寿星九年,尚不能分娩,十分着急,就问肚子中的孩子:“儿啊,你为什么还不出来?”没想到,尚在母亲腹中的寿星竟然回答说:“如果家门口的石狮双眼流血了,我就出生。”隔壁的屠夫听到这话,就急忙用猪血涂在石狮双眼中。然后,寿星的母亲见了,误以为石狮的双眼真地流血了,就告诉肚中的儿子:“门口的石狮双眼已经流血了,你快出来吧。”寿星闻言急忙从他母亲腋下钻了出来。可是因为年份未足,寿星出来后头就变得长而隆起了。


       寿星的故事多见于民间故事及传统戏曲、古典小说之中。如在《白蛇传·鼓子曲<盗灵芝>》中就有这样一位颇具同情心的老人。白蛇娘子饮雄黄酒而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为救许仙,白蛇上昆仑山偷灵芝草。盗得灵芝下山途中被“白鹤童子拦住路,二人山下排战端。南极仙翁也来到:‘白蛇女为何盗仙丹?’白蛇女双膝扎跪苦哀怜:‘尊一声寿翁南极仙翁……’”寿星了解到白蛇的遭遇,非常同情,就把灵芝赠给了白蛇。最后,白蛇用这灵芝救活了许仙。从此以后,寿星善良的性格特征随着《白蛇传》的广为流传而为世人知晓。


       其实,南极仙翁是道教中的另一位神仙,与寿星、南极老人星完全是两回事。但由于“仙翁”两字听起来要比“老人”华贵气派许多,和寿星的身份更相称,于是人们在贺人高寿时多称其为“南极仙翁”,很少有人提及(南极)老人星了。


       但在唐宋时,情况却恰恰相反,如宋人周必成的《二老堂诗话》中即有这样的记载:余家有米元章书‘长寿庵’三字,后题两句:‘人是西方无量佛,寿如南极老人星。’”时至现代,“寿星”、“老寿星”、“寿星老儿”等词已成为人们对高寿者的敬称,知道其原本为星之名的人已经很少了。



寻找心中的玉!

《福多寿高》

材质:保山/柿子+粉冰

重量:20克

尺寸:35×30.6×19.8 mm


作品简述:作者将南红原料的俏色特点经过用心巧妙的设计,创作出这件生动的作品。正面是面容慈祥的老寿星,穿着红色喜庆的衣装,精神焕发,充满活力,开心的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再看他手上捧着的这个泛着红晕的大寿桃,你看了是不是也忍不住想咬一口呢?反面是老寿星的坐骑仙鹿,模样乖巧可人.. ...哈哈,好一幅喜庆祥和的场景。


    

 

点击看南红寿星大图


         

以上文字源于网络,由自然贞宝整理编辑。

南红作品为自然贞宝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