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的玉寿星

 北麓湖人图书馆 2023-08-10 发布于安徽

· 明清时期的玉寿星·

寿星


寿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长寿之神,是道教中的神仙,为福禄寿三星之一。我们现在熟知的寿星形象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那以前的寿星是什么模样呢?从我十几年来淘得的三件玉寿星,可让你见识一下明清两代寿星的模样。

01.

壬寅盛夏的一天,“军无戏言”在微信里告诉我,淘了一个小玉人,让我去看看。晚间吃过饭后,在手机上下了几盘象棋,等外面气温降下来了,冲了个冷水澡,换上短装,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就散步去了他那儿。

小玉人是和田仔料圆雕的,白度佳,油性足,无絮无裂,两侧衣角皱褶阴刻处有些黄泌色。人物呈倒三角型,头上部扁平薄而前倾,下部锥形。正面观,人物头重脚轻。因仔胚料不太方正,难以雕刻成高大上的东西,只能依据仔料的大小形状而巧雕,随形就势,那取舍就少之又少了。相信当初工匠下此料时,怎么雕刻,如何雕琢,一定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小玉人青白和田玉质,拿上手才知,不是持芝童子,而是一位长脸、长着三角长须、头重脚轻、佝偻着背、斜背着灵芝的老人。除了极佳的仔料玉质,确实不上相。

把小玉人称了一下,重21.55克,高5.5厘米,上宽下窄,脚部宽1厘米,最宽处为持灵芝的肩膀处不到2.5厘米。夸张的长脸和胡须占了整高的一半,下颚胡须琢成一面呈倒三角,有脸的一半长。最特别的是玉人额头上那一条孤形半圆的阴刻线,应该是表示隆起的额头脑门。

人物五官用阴线琢出,眉毛与鼻梁连为一体,鼻子为楔形,亦如蒜头状,眼睛不点“睛”,只用短横线表示,口作弧线形,这是明代人物“开脸”比较流行的方式

小玉人脸开得特别好,喜笑颜开,眉慈目善,和蔼可亲。见其脸面,如沐春风,一如你久未回乡,村中那拄着拐杖、佝偻着腰的老人长辈见你,那般充满关爱,对你嘘寒问暖的样子。

玉人身穿长袖襟衫,左臂右掩手持灵芝草柄根端,肥裤管下摆卷起,衣袍袖上、腋下、鞋口上、后腰下,皆刻有数道阴刻线,以凸显衣服折纹增加立体感,腰间糸带似有结。双脚为侧并立状。玉人右手侧持握灵芝草柄上部,使灵芝横斜于后肩背部。

灵芝呈肾形盖果,左右下衬两叶。灵芝草下端背部,似有垂挂的蝴蝶结。透过叶柄间斜穿一孔,正达玉人头顶部,孔应是为挂件穿绳而设。

022.

突然想起这长脸佝背的玉老人我还有一件,是十几年前在老街“丁耙子”那里淘得的,感觉古怪,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物,不甚喜欢,因感觉是老玉件,才顺便得手。

大多时候,因为外在感观,而喜好或厌恶,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事物本身的内涵所在。因此我决意找出那件玉人,与我手上这小玉人比对一下,看是不是一个模样的东西。

酷夏的星期天,汗流浃背在家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了那个古怪的长脸玉人。

此玉人要大一些,玉质白中泛青,头部有一道前后贯通暗藏的纵裂纹,后脑的灵芝处绺裂严重,浅裂口处已呈白絮状了。玉料胚应是和田青白山水料。

此玉人五官造型和衣着特征和小玉人几乎差不多,特别是玉雕开脸的技艺刻法也如出一辙,只是先前的小玉人执芝姿势是右倾,此玉人执灵芝的姿态是左倾。由于玉胚料的原因,身体下部及双脚呈扁平状了。两玉人衣服各处用数道阴刻线表现的雕刻技法也完全相同。可以肯定,这也是一只明代玉寿星了。

把左倾玉人称了一下,重35.19克,高8.2厘米,头部和上半身宽部基本一致,是2.4厘米,脚底部1.3厘米。相比右倾的小玉人,此左倾玉人脸更长些,开脸技法也是眉毛与鼻梁连为一体的,鼻为楔形,眼为短横线,口为弧线形。由于玉料的形势曲折,使玉人整个长脸不在一个平面,但寿星开脸还能表现得眉慈目祥镇定,也实属难得了。

玉人额头上那表示隆突起的阴线也没有了。衣摆各皱褶处,亦是用数道如倒长草丛阴线刻出表示,可能是玉人身体太修长了,腰部就用了很宽的束带来收缩视觉比例了。

寿星持的灵芝草也很特别,可能是玉料头部绺裂太多而要保持整体性的原因,工匠就随形就势,直接把它雕刻成了灵芝草那伞形突起的盖部。这也是我当时和一直以来迷惑的原因所在,以为是一个打伞或戴斗笠的古怪老翁,也就找不到技法所表达的艺术意境了。

传说灵芝是千年灵精集天地之正气,采日月之精华,集九星之光点,历经数亿万年后的现身,从而成为“不老仙草”。“灵芝”在中国古代已从生物学意义上的灵芝,升华到文化概念中的灵芝,被奉为庄重神圣的吉祥物。仙草灵芝文化的发展,受道家文化的影响最深。道家哲学思想是“以生为贵”,认为只要通过清养修炼,服食“仙药”,便可白日飞升,得道成仙。

自汉代以来,古代儒家学者把灵芝称为“瑞草”或“瑞芝”,他们把是灵芝菌盖表面的许多环形轮纹称作瑞征或庆云,视为祥瑞的象征,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灵芝崇拜。从两件玉人看,明代也是一个灵芝崇拜的时代。

从玉人三个穿孔的位置来看,此左倾玉人不是挂件,应该是嵌穿在衣物某处的。三孔全位于玉人持芝柄部左右手一条纵线的一侧,上两孔在扬起的左手部和头中部间,下一孔在持芝柄的在腰部左手下端。寿星长条形的,很有可能明人是穿系在宽腰带间的。

这就是“粗大明”玉质玉料特征,这就是“粗大明”的玉雕技法工艺,这左倾右倾手执灵芝草的长脸胡须老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寿星”老人,显然也是明代寿星老人的典型形象。

明代,寿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可以从明代吴承恩的文学作品《西游记》里描写寿星赴蟠桃会时的场景,找到寿星的形象:

一阵异香来鼻嗅,惊动满堂星与宿。

天仙佛祖把杯停,各各抬头迎目候。

雪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飞蔼绣。

葫芦藏蓄万年丹,宝录名书千纪寿。

洞里乾坤任自由,壶中日月随成就。

遨游四海乐清闲,散淡十洲容辐辏。

曾赴蟠桃醉几遭,醒时明月还依旧。

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

可见,明代的南极寿星就是“手捧灵芝”的“长头大耳短身躯”的老人形象。 

03.

对于寿星的来历,民间和史书上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寿星就是彭祖。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列仙传》载:“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鏗,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寿星彭祖》记载:寿星,姓篯,名铿,又名彭祖、老寿星、南极仙翁。他生性喜静,心地善良,淡薄名利,追求朴素。殷王要他出任大臣,他断然拒绝。他经常服食灵芝等物,据传760岁时仍容颜不老,神采飞扬。他随身携带葫芦宝药供病残者服食。

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天文中的寿星。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它在天空中的亮度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极最亮的一颗星,寿星在天空中持续不断地发光,应和了人们年寿长久的意愿。

我国古代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祭祀老人星的习俗,古人认为在此日看到老人星就会给人带来吉祥和好运。

传说南极老人星,是共工氏之子勾龙爽,因得道而成为寿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南极老人星》有载:“共工氏之子勾龙爽,得道千有余岁,上升居南极为寿星,去极一百四十三度,入井宿三度,在弧矢星之南,一日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常以秋分候之南郊,明大则主寿昌。主天下生民寿算。盖北极在丑艮,故南极在未坤。南极入地三十六度,不可得而见也。故其精神出地,以见乎南,谓之南极老人。然其出地,亦不甚达,故隐见不常,见则为祥,其势位等威。盖与中斗相并,以辅上帝,故虽在井宿之南,不在井宿之次,常以二月二日以大牢祀之,八月二十六日下降人问,为有德者增寿,此天文志所载也。”

易学认为,老人星是寿星、吉星、福星。《观相玩占》言:“老人一星弧矢南,一曰南极老人 ,主寿考,一曰寿星。”《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言:“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认为,“南极老人星”出现,治安,老人星不见,兵起。

周秦以来,寿星被人格化,成为南极仙翁,或称南极真君。这颗星不仅主寿,而且与国家和帝王有关,秋分之曙见於景,春分之夕见於丁。能看得到,国家昌盛,天下安宁。若是看不见,不是改朝换代就是国主寿命将近。因此古人认为寿星掌握国运之长短和兴衰,所以历代皇家皆将寿星列入祀典。

寿星的人神化与祭祀风俗有关。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都要举行敬老与祭祀寿星的活动。由于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寿星遂定格为一拄长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时的寿星像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元明以前,常建有寿星祠或寿星坛。至明代,祀典除,但寿星崇拜在民间尤胜。杜甫在《泊松滋江亭》中亦有“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04.

我们通常所见的寿星,是白须飘逸的老翁,长眉间透着慈善,手持龙头拐杖,最突出的是那长而大的光秃秃的脑门,民间称为“寿星头”。清代翟灏撰《通俗编》云:“世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关于寿星的大脑门,有各种传说。

在《福禄寿民间神像考》中提出寿星的形象是从孔子的形象发展过来的。还有传说是寿星本来没有高高的脑门,是因为和孔子打赌输了,被弹了脑门,才变成了后人见到的模样。

在《中国寿文化图论》中则指出寿星的形象与老子有关。据说,寿星的身世十分离奇,他的母亲怀胎达八十三年才生出了他,而且他一出生就是老头的相貌,不仅驼背而且白发苍苍更甚其母。有点类似老子,老子也是一出生就是八十岁的高龄。

寿星在道教,称为南极仙翁,道教上对于他大脑门的由来,也有一个故事传说。

南极仙翁是元始天尊的大弟子,在成仙之后,急切想见到祖师爷鸿钧老祖。元始天尊却劝解到“鸿钧老祖法力无边,一般小神看见他就会化作血水。”南极仙翁不信邪,以为自己已修成正果,师傅所说的未免过于夸张。

在南极仙翁的吵闹下,元始天尊最终答应了,带他去见了祖师爷鸿钧老祖。谁知刚一见面,南极仙翁的头就开始融化了。鸿钧老祖见此情景,心想这么好的徒孙,怎能因见我一面便化作血水,就随手将身边的一个包袱往他头上一按,才救了他一命。南极仙翁的性命虽然得以保住,但后遗症也是会有的,从此南极仙翁的头上就多了这么一个大包。

05.

无意中又想到去年十一月份淘得的一个大玉人。

玉人很大很白,和田白料,很写实,面相也很古怪,貌似持芝的老人模样。找出来一看,长脸突额大脑门,无疑是持芝寿星了。但仔细观那背后翘起疑是的灵芝草,发现已不是灵芝草了,而是一件似灵芝的云头卷云纹的大如意。佝偻着的寿星的人物比例相对要正常了。

玉人手执物件的变化,也昭示着朝代在更迭变化,显示着一个时代信仰的变化。玉人所处的时代,已不是明代“长生不老”的灵芝崇拜时期,而是“万事如意”的如意崇拜朝代了。

“如意”自唐代始,就成为一种代表吉祥象征的珍玩。到了清代,由于皇室对如意的喜爱和尊宠,使得整个社会视如意为追求高远脱俗的雅致之物,对如意的青睐,也成为一种风俗和时尚。

此件和田白玉寿星重67.67克,高8厘米,臂部最宽处3厘米,脚部2厘米。玉质细腻,颜色白而柔和,洁白无瑕。初见时干涩,圆雕丰富的衣裤皱卷凸处,皆有点点米状白斑玉糁,只要在水中洗一下,便是细腻莹润,那点点斑玉玉糁也不见了。可见这件玉人出土时坑口很好,没有沁色,玉质依然洁白沉稳。

67.67克,作为圆雕的玉人,是我收藏最大的一件,也是玉质和雕工技法最好的一件。

此件圆雕玉寿星器形比较大,形体写实性强,雕琢精致细腻,每个角度和每个线条都经过仔细琢磨,不露刀痕和棱角。

寿星体态较为匀称,不及明代头大。前额头突出,宽阔饱满,上额头起地隆起,后脑部浑圆。颧骨较高,脸部五官雕琢十分细致写实,眼眶圈压磨较深,上眼脸突起。眉鼻相连,鼻部经两侧减地而凸出鼻梁,鼻梁骨较高,蒜头状鼻头。特别是嘴角,用偏刀法斜削,压道很深,嘴形向外稍凸起,上下嘴唇分明。大耳贴于面颊两侧,颧骨高凸。这些五官刻画的特征,代表了典型的清代玉雕风格

玉寿星衣着与明代相近,仍为宽袖束腰长袍,下身穿宽肥长裤,衣衫表面只偶尔在㕚口处饰三条斜刻纹,衣褶痕纹刻画得较粗深,但褶痕较之明代更加顺畅圆润,线条更加流畅。整体而言,清代玉雕执芝寿星,雕琢精美,用料讲究,造型写实,立体感较强。

从玉寿星可见,清代的玉器,是中国玉雕史上最鼎盛辉煌的时期,其制玉工艺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有着极深的艺术造诣,极高的艺术审美和研究价值。

寿星,本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历法学结合的产物。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但它注入人们心田的那一刻,是沁入心脾的,而折射出来的,是当时人的一种理想和愿望,是那个时代的迹痕和烙印。一如执灵芝玉寿星,表现出来的雕刻工艺技法,明代有明代那逍遥神仙的风骨气节,清代有清代那繁琐繁美的写实作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